专注足球资讯、推荐、直播、游戏所有领域
天下足球
手机版
访问手机版
开启左侧

以高位压迫入手,谈枪手的战术弹性和防守痼疾

[复制链接]
塞斯克诺兰 发表于 2015-3-2 22: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以高位压迫入手,谈枪手的战术弹性和防守痼疾  由 塞斯克诺兰 发表在
我在前年的这篇文章“有组织的混乱和无组织的稳定”http://my.hupu.com/16396758/blog/6455389.html中谈及了阿森纳在特定时期的战术变化,而在上季赛的这篇“功利的阿森纳”http://my.hupu.com/16396758/blog/6455398.html中则担忧了这种战术权变在对枪手未来长期竞争力的困扰,而很不幸的是,这种困扰依然在持续。
在输给摩纳哥的赛后,小雷德克纳普点评说道:“阿森纳在过去几年里出现的问题都在今天的比赛中让我们看到了。”作为一个局外人,这话说的有些刻薄,但是作为厂迷,只要理清了近些年来阿森纳的战术权变,就不免会觉得——这话又何尝不够正确呢?输给摩纳哥的这场比赛,确实是最近几年我厂若干痼疾的集中爆发。
自2005赛季以来,阿塞纳和阿森纳在联赛中十年无冠。我一向坚持的观点,是在这十年中,阿森纳虽然每年都死得不那么好看,但每个阶段的死法却大不相同。
一把钥匙解一把锁,每种战术倾向都匹配、适应了球队在不同特定阶段下的生存环境。温格面对的问题是,这十年来他面对的锁并不完全相同,每解开一把锁,他往往就需要换一把钥匙,而且有时候换钥匙的成本太高,他只能亲手用精力和时间去打磨,所以这把钥匙看起来往往粗糙甚至落伍,它能解决当时的具体问题,却并不一定足够顺畅地不留后患。
具体到2011赛季之后的困境则是,阿森纳在阵容漏洞上的历史欠账太多;而随着财政的好转,枪手中前场的牌面变得丰富,但过去迫于生存所生成了一套保守的体系,随着时间的演进变得过于封闭、稳定。这与0708高位压迫、快速流动的节奏呈现出截然相反的技战术风格,主教练在关键位置上所填塞的角色球员,恐怕已经不能适应枪手争冠的新形势了。
尤其是最近几年阿森纳在强强对话中屡屡失利,以及在多数比赛的场面上出现了尴尬,并非是他们实施了高位压迫的战术过错,而恰恰是球队的战术无法提供压迫的弹性,以及球队牌面本身就难以实现高位压迫的后果。

[color=]一,如何理解高位压迫

高位压迫并非是高明乃至时髦的战术,自身已有长期的演变过程,在演进中也开枝散叶成了许多地变种和风格。实际上,高位压迫中包含了前场的逼抢,而根据压迫重心的不同,又主要分为了以下4个变种——
1,以皮球为导向,这是最简单粗暴的一种逼抢方式,具备极强的侵略性但是不便于保持阵型,早期的高位防守战术很多采取这一方式。鸟叔对战阵巴萨时也有针对的利用了这种逼抢方式。
2,以接球队员为导向,重点针对对方最近的接球队员,迫使其仓促出球,比如海因克斯的拜仁
3,以区域覆盖为导向(包含但不限于持球队员、皮球本身以及周围空间),比如克洛普的多特蒙德
4,以传球线路为导向,譬如巅峰的巴萨。
在实际比赛中,主教练通常需要根据场上的局势和实际情况来灵活变换,并考虑球队的阵型以及丢球的具体类型。而在大部分的情形下,一个成熟的球队会综合运用这四个变种。区别只在于倾向和程度的不同。 如果运用得不好,那么说明球队的磨合还很不成熟。高位压迫是建立在相应的球员特点之上的,不同风格的球员与不同导向的防守策略相适应。

[color=]二,温格所侧重的高位压迫策略

温一代在实施高位压迫战术时更倾向于身体对抗主导的区域覆盖,最典型的例子是永贝里和帕洛尔。这两位右路球员在球队整体无球防守时实际上会回收到中路帮助中场双后腰实现区域压迫、实施反抢。不过这个时期的高位压迫细节并不丰富,其根源在于,防守是对进攻的反制,温一代时期,其他英超对手的地面配合并不频繁也不复杂,很多球队面对阿森纳还是会以传统的起高球、简单的边中结合去组织比赛。在这种前提下如果以今天的视角去片面强调阿森纳的高位防守手段不够丰富,当然是有些滑稽的。
而温二代的高位压迫风格则开始注重针对敌手的传球线路,同时也更具备整体性。这同样与时代有关,温格在06年接受采访时即明确表示,他关注到国际环境下的足球风格有所变化,中场中路的空间争夺越来越激烈,硬汉变得少见,而更多灵活的、传球更出色的小个子开始掌控中场(注意,那个时候巴萨和板鸭还没有统治足坛)。英超环境下则更加重视地面的传球配合,基于这样的观察他做出了建队风格上的预判,变革了自己的思路,所以温二代在防守策略包括整体技战术的变革上也显得与时俱进甚至超前。以0708赛季高位压迫为例——


联赛对阵朴茨茅斯,枪手丢失球权后,罗西基和小法投入反抢,逼迫对手出球,克里希快速上前抢断持球人,直接实现威胁传球,形成就地反击,范佩西反越位、造点,压迫成功。




欧冠对阵布拉格,赫莱布和萨尼亚回撤,罗西基和弗拉米尼形成区域压迫,后卫线前压至中圈,克里希提前预判对手的出球路线,成功抢断皮球后突入禁区,形成助攻。
作为外来词汇,高位压迫的中文意为在失去球权后立即形成对对手的压迫,在英国、西班牙和意大利,人们更多把这种战术称为“Counterpressing”而非“Gegenpressing”,意指能够有效地抑制对手的反击(Counterattack)。换言之,就是在由攻转守时保持有秩序的压迫,整体围绕皮球展开逼抢,进而延伸其目标有二,一是防止对手的反击,一是夺回球权。其战术手段是压迫,但是战术意图则是争取立即夺回球权并组织反击, 2008年克林斯曼则把它形容为“即刻重获球权”,可以说是一言道明了该战术的核心——高位压迫的战术意图是夺回球权,其接下来作为衔接的战术意图往往是就地组织或者直接发起反击,也正因为是“高位”更接近对手球门,因而给反击的速度和质量带来了便利。温格过去之所以可以指导枪手实现10秒内从反击发起到进攻结束,也正是得益于他的战术布置使得球员们在一个更近接对方禁区的发起进攻。
高位压迫的想要实现的战术意图是一种“高回报”的尝试,一旦成功,收益极大。但实际比赛并非机械模型,反过来说,一旦失败,则要面对对手尝试利用本方身后空档,并要努力去遏制这种尝试。既然如此,在应用这样高风险高回报的战术策略时,就需要球队必须具备足够的容错率以应对风险。在面对中下游球队时,球队整体实力间的差距,就是容错率。而在面对水准相近乃至更高水平的对手的时候,较高水准、具备相应特点的中后卫和某些盘外招就是容错率。在这样的体系当中,中后卫虽然并非是高位压迫的主体,但却是必不可少的容错手段。
区分高位压迫的一个分析重点,在于观察球队在丢失球权后的5秒之内,球队整体采取了何种防守手段(不同球队的要求不尽相同,且在实际比赛中也不会如此刻板的执行,我们在此假设为5秒,下同)。真正的高位防守是首先尝试通过维持阵型的整体压迫夺回球权,当发现5秒内不能夺回球权后防守球员依然保持相互间距离的紧凑,重新布置落位。
而低位防守通常则授意三条线整体后撤,尽快保护本方禁区,在此同时,前场或许会实施反抢,但其战术意图往往并不在于“即刻”夺回球权,而在于延缓对手的反击速度,这就是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当然在实际的比赛中,这样的细节并不容易辨别,且转播视角本身即对比赛空间整体的造成了割裂,人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皮球所在区域,而容易忽视身后的球员是如何执行策略、执行怎样的策略的,故而也就特别让人产生误解。
热刺5:3切尔西这场战役为例,我们来观察分析这两只球队实际上采用了怎样的防守策略——




小法传球被断,在丢失球权后,切尔西前场的个体球员虽然对热刺的持球球员尝试了逼迫干扰其出球,但同时整体三条线却并未为维持压迫甚至前压,而是迅速的退防寻求较深位置下防守的重新落位布置。受制于两名中后卫的特点,穆里尼奥本赛季是以低位防守+前场逼抢为主要策略的,而这种策略在实际执行中可能会在后卫线身前出现脱节现象,其中,马蒂奇作为个体就是针对脱节提供容错的手段之一。
再来观察热刺的防守策略——





当热刺丢失球权时,中前场球员形成了区域的围抢,与此同时后卫线保持压迫,当发现最终难以夺回球权后,四人在保持相互间距离紧凑的同时,有序退防。本赛季的邻居在波切蒂诺的麾下不仅仅依赖于凯恩的爆发,而战术上所能实现三条线的紧凑程度也帮助他们在快节奏的攻防下收益匪浅。

[color=]三,温格放弃高位防守策略后,是如何组织防守的。

所以在很多争论中,我们会发现,对于高位压迫的一些理解是片面的,甚至觉得阵型前压就是在实施高位压迫。并在若干失利场次后延伸出对阿森纳踢所谓的“高位压迫”的指责。
但阵型前压并不等于高位压迫;而且,高位压迫也并不代表前场逼抢,前场逼抢/反抢只是高位压迫战术中的主体组成部分,实施高位压迫的球队必然要尝试前场逼抢/反抢,但是实施了前场逼抢/反抢的球队却未必采取了高位压迫战术。
高位压迫的成功应用必须具备几个先决条件,其中最核心的因素是球队的整体站位以及丢球前所采取的战术形态。球员之间的站位必须足够紧凑,以便能够在本方丢球的瞬间形成集体压迫。以短传为主的球队一般已经具备这一条件。同时,球员又不能靠得太近以致无法覆盖足够的防守区域。而最近几年的枪手之所以屡屡出现进攻不畅的病征,除了中前场才华默契的局限外,更在于后卫线缺乏压迫能力,那么在整体上,他们就很难尽快地夺回球权,便利反击。在高位压迫下,就丢失球权时以皮球为观察坐标,三条线所形成的站位态势形成了不同视觉呈现,对锋线球员而言是反抢,对中场队员而言是逼抢,对后卫线来说则是保持压迫,但是三条线的最终目的是同一的,那就是紧凑阵型,压缩空间,夺回球权。(以下为了方便理解,我把前场逼抢/反抢统一表述为前场逼抢)
而最近几年的阿森纳三条线却始终难以保持紧凑,除了技术才华和默契的阶段性缺失之外,也跟吉鲁和默特萨克所领衔的前锋线和后卫线所能够实现的特点有关系。


先来观察0708赛季的枪手,在防守压迫上是如何保持三线紧凑的。




丢失球权后,前锋爱德华多回撤反抢对手的持球队员,中前卫迪亚拉尝试上抢,吉尔伯托和罗西基针对对手的接球球员,后卫线保持阵型紧凑维持压迫。当发现未能夺取球权时,后卫线整体有序回撤。
自从2012赛季开始默特萨克-科斯切尔尼的后防组合正式确立,在防守原则上阿森纳其实就放弃了高位压迫战术,而是采用了低位防守的策略。而默特萨克包括科斯切尔尼在某些时刻呈现出前压的态势只是为了维系阵型的紧凑,这是控球组织进攻阶段的通过站位前提进行传接的策应,但是一旦当球队进入攻防转换的阶段的时,中后卫极大多数情况下依然会退防到禁区前沿附近保护球门而不是就地压迫,而相应的,整个后防线也会尽量选择退防而非压迫,这样一环接一环,后卫退防,整个中前场为了维持阵型的紧凑而向后覆盖。



例如首回合对阵曼联威尔希尔丢失球权,费莱尼推进,枪手并未通过压迫来阻断对手持球球员与锋线球员的联系,中后场球员优先选择回收退防以试图尽快把节奏拖进阵地防守。
前面提到,实施高位压迫的球队往往频繁地尝试前场逼抢,从数据统计中亦可参考这种防守战术上的倾向——红军、热刺和圣徒这些更擅长高位防守的球队,普遍在联赛抢断榜上高居前列,而相应的,阿森纳的场均拦截次数高居榜首,场均抢断只能位居联赛第12。


英超场均抢断数据统计


英超场均拦截数据统计
最近几年,枪手后防线在攻守转换阶段出现问题的根源并非是他们采用了高位压迫或是执行了高效的高位压迫,而正是因为他们的战术没有实现高位压迫,其牌面也很难满足高位压迫,最多只能在特定场次下实现一定程度的前场逼抢。在2011赛季之后,受限于球队的才华水准和默契程度,温格更加在意球队后防线在阵地战落位时对禁区的保护效率和防高空球效率,这也正是默特萨克的价值所在,也是在当球队进攻才华和能力不足时,主教练在战术意图上所做出的一种“保守”的平衡取舍。过去两个赛季,阿森纳通过低位防守的策略,在阵地战防守的态势下表现相对稳健,高空拦截的水平有显著提升,的确有赖于默特萨克领衔的后防线在阵地防守中的发挥。
不过在攻防转换阶段,在多数比赛中温格可以通过战术布置和人员的实力消化一部分漏洞,但在面对实力相近乃至更强的对手时,对方的战术倾斜会有意且有能力集中针对抢手的脱节隐患,在右路会反复施压,所以隐患经常会被放大,虽然最终的丢球未必一定会通过右路实现,但是右路经常成为对手重点照顾的灾区则并非是偶然的。或许德布西是一个更平衡的选择,但是他现在躺在病床上,以此为前提去过分指责贝莱林或是钱伯斯的表现,则显然是不够厚道的。
而这也正是枪手中前场球员并未过多采用抢断来阻止对手的原因,因为在多数比赛中,他们身后的后防线很难通过频繁前压帮助他们有效地实现阵型的紧凑。或者换句话说,一旦当他们这样做了,如果抢断失败失去位置,他们身后、后卫身前的空档就太容易被针对了,这个防守风险太大是温格所不愿意承担的。以至于球队整体甘愿放弃频繁的整体逼抢,而是选择个体干扰+整体退防的低位防守来尝试维系球队阵型的紧凑,减轻前后的脱节。
但即便是回到低位防守下,阿森纳也面临着问题。在中路后腰位置上阿尔特塔虽然位置感和拦截能力不俗,可是缺乏对抗能力和侵略性,科奎林是很好的补充,但是就个体弥合整体阵型脱节的能力而言,他现在的经验和能力还达不到蓝军马蒂奇的水准。右边路在战术细节上则不能实现右中卫和右边卫的轮转换位(当然这实际上是另一个防守问题)
而默特萨克的有效防守覆盖范围,仅仅限于禁区前沿。即便当他为了进攻前压到前场区域,由于自身移动能力、对抗所制约的缠斗能力的不足,使他较难在一个相对高位的位置延缓对手推进或者夺回球权。这种局面下,他要发挥自己的特长,还是要通过退防到禁区前沿以对地面球的拦截或者是高空争顶来组织防线,这样的风格决定了他在防守中的实际影响范围,也重塑了后防线的组织风格,但是这样的覆盖效率和防守风格,是不足以帮助球队在低位防守中实现丰富的战术弹性的。



同样是首回合对阵曼联,威尔希尔丢失球权,阿尔特塔上前尝试干扰对手出球,效果不理想,枪手落入低位防守,但是在退防过程中,填充右肋空档的是钱伯斯,而默特萨克消失在镜头中了。



阿尔特塔上前干扰,试图延阻对手的反击速度,但未成功。


左下角,迪马利亚身前为默特萨克。填补右肋空挡的是钱伯斯,面对速度型前锋,默特萨克回撤很深。
在数据统计上也很鲜明地呈现出这种现象,以本赛季对阵圣徒的比赛统计为例——



科斯切尔尼的拦截分布


钱伯斯的拦截分布


默特萨克的拦截分布集中于禁区前沿,在右中卫的身前区域,是由科斯切尔尼和钱伯斯通过战术分工来化解威胁,但无疑这样的数据分布太过鲜明。
所以这样一来,默特萨克和科斯切尔尼的战术分工就显得过于明确,过于明确则易于被针对。简言之就是在攻转守的态势下下,K6可以部分地实现前压的顶防帮助延阻对手的推进速度为中前场向后覆盖争取时间,但负责拖后的M4则比较吃力(并非说队副在绝对意义上没有这种能力,实际上在若干情境下他可以在靠前位置的提供拦截,但是当他这样做时效率并不高,且一旦陷入对抗时则风险太大)。这样一来,如果科斯切尔尼缺阵,或是对手有意、且有能力重点针对缺乏对抗和缠斗手段的默特萨克这一侧,那么我厂的右路会变的非常麻烦。球场上局势、细节变化非常复杂,战术设计只能提供一个大致的模型,而实际的应变则更要依靠球员的个体能力和风格,毕竟队友也不可能每次都实现对重点位置的协防和照顾。如果个体不具备相应能力、过于依赖队友却不能为队友提供容错,那么像对阵莱斯特城首回合的丢球(德布西失位),首回合对阵埃弗顿时被卢卡库突破(蒙雷过于拖后、模特位置反而偏前),以及对阵斯旺西时的右路被压制(钱伯斯个体经验和能力不足)等等这样的尴尬就在所难免了。
在赛前的战术布置上,分工固然应当是明确的,但在实际比赛中球员间的协作应当是相互的。有的人会在赛后批评球员间协作不够,没有人帮助默特萨克“擦屁股”进而去指责主教练的战术布置不足,这是一种“纸上谈兵”的观点,这是人为地把战术布置和实际的比赛变化给割裂开了。现代足球体系下,一条真正成熟的后防线,只满足角色分工是不够的,这只是最基本的战术要求,而是要尽可能丰富地实现职能角色的适时、适当的换位轮转。如果这个轮转弹性过低,那么经过长时间交手,对手把你琢磨透了,而自身却难以实现更丰富的变化,就必然会被相应的战术针对。
所以一段时间以来,默特萨克的水准出现下滑,固然有自身年龄和状态的原因,但是被摸透、被针对,恐怕才是更深层次的原因(也包括阿尔特塔)。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欧冠这一场。摩纳哥的反击推进路线重点选择了枪手的右路,左路则负责策应。而在很多场比赛中,对手们一反常规,集中针对枪手右路的战术意图都是相似的。



摩纳哥进攻集中区域


摩纳哥常规进攻方向



对阵阿森纳时,摩纳哥的进攻方向
战术分析的的重点在于剖析过程,在于解读双方的战术意图以及因何采取、如何实现这种战术意图,而非仅仅只是关注结果。假设虽然对手在本方的右路取得进球,但实际问题却可能是出现在左路,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战术意图是有计划性的,而比赛结果则是有偶然性的。解读了对手的目的所在也即能透析它的战术意图,进而揭示双方在博弈中的实际的人员能力、特点和组织方式的差距。
题外说一句,战术分析最忌讳的就是结果论,周末我正好观看了德甲22轮汉堡VS门兴的下半场,客队0:1落后,最后十分钟门兴的整个前中后三条线实际上是脱节的,针对这种场上形式的变化,评论员或者球迷观察到点出即可,但是没有必要过分批评,因为首先要认清球队的战术意图,彼时彼刻,法弗雷和队员们的目的在于扳平比分,而非保持阵型,如果以阵型的紧凑程度作为评判标准去声讨他们,那么显然他们并不合格,可是保持阵型本来就不是他们的战术意图。当然所幸最后时刻赫尔戈塔压哨扳平,皆大欢喜,足以证明这种战术的取舍给予了他们回报,但比赛的现实却并不能总是让你有一个满意的结果的。假设这场压哨扳平不存在,那么你能够去否定这种战术变化么?
总结:
1,近些年枪手防守上的痼疾在于球队难以保持阵型的紧凑度,他们在战术弹性上很难实现压迫,牌面也不足以支持他们实现高位压迫,默特萨克的特点决定了拖后较深,而在实际比赛中这往往造成了中后场的天然脱节,在攻守转换时后卫线和中场线之间存在较大空档。(说阿森纳作死玩高位防守的可以停嘴了;而且由于不能实现压迫尽快地重夺球权,所以枪手在前场一旦丢失球权就会显得刺眼,出现在镜头画面中的威尔希尔和桑切斯这样的球员就会遭到过度指责,而了镜头以外的后防线是如何组织的却往往被忽略了。)
2,即便球队是以相对低位的态势组织防守的,但在关键位置上,个体能力难以延阻对手的反击推进为前场队友的向后覆盖争取时间,故而不足以抵消这种脱节带来的隐患。而随着比赛形势的变化,这种脱节是必然会被针对的,区别只在于对手是否有能力和运气把威胁转化为进球。(有时候阵型的脱节并非是都是中前场球员回防过慢的过错,而是后卫线回撤太深的缘故,在攻守转换时,后卫线缺少保持压迫的弹性,也缺乏延阻对手推进速度的能力。)
3,如果后防线遇上伤病人员不整,那么麻烦更大。但即使枪手的后防线保持健康,这样的分工过于明确却缺少容错的防守组织方式也是很容易被针对的。(有时枪手被针对、被压制并非是战术分工不明确而恰恰是过于明确但缺乏战术弹性和缺乏细节变化的结果,由此衍生出某些针对战术纪律性的指责就未免显得滑稽。)
由此也引申出之前我对阿森纳缺乏战术弹性的批评,阿森纳对后防线组织形式的战术意图是确保阵地战时的防守效率、尽快在禁区前沿建立防守人数的优势,在阵地防守阶段时他们有高效的表现,但在攻守转换阶段,他们很难尽快地扼杀对手反击以重新夺回球权,所以假设他们一旦先丢球被迫需要压上的时候,那么他们的弱点就会被放大在对手面前。而当他们领先之后又难以通过压上的方式,去争取控球的主动权、降低风险,便往往只能通过蜷曲三分来保住胜果,故而过程也就格外令人心惊胆战。
诚然,人们会抬出“战术本无非优劣,任何战术运用到极致都是好战术”的理由,但是这样的大道理太过苍白廉价,所谓被“完美执行”的比赛只存在于假想的理论当中,就如同“空档”一样,“空档”只会被有选择的压缩,而永远不会被消灭,现实中是不存在“执行到完美极致”的比赛的,那么球队就必须以战术弹性作为对战术执行的容错;而球队整体的战术弹性是否丰富,则直接影响了主教练在战术布置上能够实现怎样的针对性。

[color=]四,重拾传统会很容易么?

高位压迫是一种复杂且对球员的体能和默契要求极高的战术类型。它的战术手段是压迫,战术目的是夺回球权,组织反击。的实施主体是中前场球员,而后卫线球员的风格、能力和默契则是必要的容错条件。在组织形式上它需要球员之间的站位必须足够紧凑,以便能够在本方丢球的瞬间形成集体压迫。在攻防转换阶段,它是非常高效的防守策略,而当高位压迫的战术意图失败之后球队需要在阵地战阶段重新布置防线。
那么很显然,回到2011年的那个夏天,温格在流失了两大中场核心、全队才华水准和默契程度大幅滑坡之后,放弃自己理想中的高位压迫体系,转而用相对低位的态势组织防守,也是审时度势,务实权变的必然之举。我们甚至可以大胆的推测说,温格为了生存,借鉴了弗格森的战术思路,而后者多数情况下并不是一个高位防守的提倡和践行者,吉鲁和默特萨克,并非是以亨利、范佩西,坎贝尔、图雷为模版的,而更像是弱化版本的范尼和斯塔姆。
但是随着今年财政状况的好转,温格不再迫于生存而保四,那么在这个大转型的当下,枪手需要回归传统重回争冠行列。尽管从大道理上说,通过压迫夺回球权,而不仅仅只是进行压迫防守,这才是高位压迫能够取得成功的最大秘诀。但是回到现实,并尊重现实的话,作为试图重拾传统的阿森纳而言,这种“变化”必然是要先尝试从调教前场的逼抢和反抢开始的(这也正是温格优先购入桑切斯、维尔贝克这样的前场球员的原因之一),并通过不断地磨合做到整体“压迫防守”的量变,最终才能达到“夺回球权”的质变,进而改善枪手的反击速度和水准,实现较丰富的战术弹性。从过程的演练到效率的实现,这是一段长期且艰巨的任务。也是球队找回传统的必由之路。
就本赛季的阿森纳而言,可以观察出温格从赛季初就在调教枪手的前场逼抢,首回合对阵曼联,则是这种思路的首次集中体现。不过,在加布里埃尔还无法直接上位的当下,阿森纳虽然已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前场逼抢的效果,但是还远远谈不上成熟的高位压迫,三条线的不够紧凑、缺乏弹性以及中后场之间的脱节隐患仍然是存在的。
而在这样的改造过程中,枪手虽然能够实现一定的磨合成果,譬如欧冠次回合对阵多特和联赛对阵纽卡的胜利;但也必然会付出改革的“失误”的代价,就譬如首回合面对曼联的窝囊输球。尽管我个人一直是对这种变革持乐观的态度的,但这样的起伏和阵痛与多数球迷的期待之间难免会出现裂痕和鸿沟,故而也就会报之以不解、失落乃至愤怒。
当然,我在此并非是要吹嘘高位压迫就是解决一切问题的万能良药,且事实上也并非如此。足球是关于战术、技术和时空甚至历史等等多个维度的竞技游戏,我并不主张唯战术论,可是作为必要的战术弹性,枪手有必要找回一点昔日的“基因”。尽管高位压迫也有它自己的苦恼,但问题是枪手现在连犯这样错误的机会都没有,例如——

热刺中场拿球后,选择长传枪手后卫线身后,破解高位压迫。
就我个人观点而言,0708赛季的枪手在防守质量上出现的若干问题也并非全是高位压迫战术的过错,在阵地防守中,中后卫在保护禁区时的统治力和高空防守能力不足也是重要的原因。而现在的病征却恰恰相反,阵地防守固然有效,但是阵型的紧凑和压迫的弹性同样需要得到解决。志在争冠的枪手有必要在这两种技战术策略和风格之间实现弹性,取得平衡。

切尔西冲吊禁区,枪手防线的正面高空拦截不足,加拉解围失误,险些造成失球。
当然,阿森纳在防守上问题并非只是阵型紧凑度的问题,和关键位置上个人能力对脱节的容错能力的问题(高位压迫也只能够解决球队缺乏紧凑的痼疾)。而枪手的侧翼空间同样缺乏丰富的战术变化,这一点我们留待之后再讲。



[ 此帖被塞斯克诺兰在2015-03-05 16:53修改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精彩评论102

正序浏览
塞斯克诺兰 发表于 2015-3-5 10: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厂区最近流行截图,这几天特地去重新复盘了多部录像和集锦,耽误了发布,这篇分析的文字部分脱稿于摩纳哥的赛后,当时对阵埃弗顿的比赛还没踢。而在周末击败埃弗顿那场之后,温格首发加布里埃尔,找回了一些传统元素,也可以看做是主教练本人对改善这种痼疾的一种尝试和回应。

我个人认为,也没有必要过于神话高位压迫,它实现的成本虽然比较高,但是对于温格这个玩了几十年全攻全守哲学的教练来说,也并非难事,当然前提是需要给予他时间和资源,去满足自己理想的建队以及磨合的过程,我们看红军的罗杰斯在赛季的前半程还是一团乱麻,但是半个赛季过去之后再回看,就能看出他们在效率上的有效改善。
在普遍意义上,就一场比赛而言,高位压迫是一种阶段性战术,大多数实行此战术的球队同样是需要阵地战的落位布防的(因为他们不可能总是压迫成功),包括温格过去的两代球队,根据不同的对手,也是有条件、有选择的在不同的比赛、不同的时段执行高位战术的。而且就英超的风格来说,攻防转换的节奏非常快,这一点实际上也决定了巴萨那种导向风格的压迫很难在这个联赛当中实现。所以相对的,佩普的巴萨确实是一个例外,因为他们的压迫确实更具备持续性,其持续性是建立在他们强大的控球能力(夺回球权后能保障不会轻易失去)以及强大的传球能力(耐心寻找机会的前提)之上的,但是这种持续性的压迫本身并非是他们的战术意图,而是这一战术结合了联赛风格,和他们自身强大的技术优势,在实际比赛中经过双方博弈之后产生的形势后果,此处不赘述。
所以我并不否定球队在低位态势下的防守,因为这同样是球队的必修课,温格早期的某些经典比赛也说明枪手并非不擅长低位防守。但现在阿森纳的问题是有且只有低位防守,那么这当然是不够的。

回到阿森纳,现阶段的防守屡次出现相似的问题,我个人觉得就已经不是主教练的责任了,至少不是每场的临场调度和赛前布置问题,所以一定有痼疾存在,这个痼疾不能解决,那么每次都会有人背锅,且背锅的人都不一样,无非有时候是钱伯斯、贝莱林和德布希,有时候是阿尔特塔,有的时候甚至是更远位置的前场球员比如威胁和拉神,最后这个战术锅还是会扣给温格。但是实际上问题根源并不全在于他们身上,如果脱离开这个根源而去片面强调某些比赛中某些球员的个人责任的话,我觉得是买椟还珠。尤其是像威胁和桑切斯这样的球员,丢失球权本身并不是问题,关键在于,他们为啥不能尽快地把球权夺回呢?
进攻便秘的病征也是根植于此,温格过去的前场进攻流畅,除了球员具备相应才华之外,也正是基于主教练在战术上能有弹性地实现的“高位压迫”这样的底牌,可以帮助球队频繁地创*河蟹*击机会。我们当然可以去借鉴鸟叔的摆大巴,但是摆大巴的蓝军在面对对手摆大巴的时候也同样头疼,1:0的策略,说好听是高效,但你也可以调侃它是蜷曲三分。
这里题外也要说一句,一些所谓的针对温格战术理念的落伍的批评,恐怕也恰恰是陷入进了这种逻辑的陷阱里。就我个人的观察和分析,由于受制于种种限制,温格在11-13赛季其实踢得并不是他理想中的战术,而09-11赛季的战术组织方式也并非是他的完美模型。相对来说,就最近十年而言,0708赛季无论从人员配置还是战术形态上都更接近于温格的理想套路(中卫和门将的短板相对明显),但是出于现实的困境,这套体系只存在了一年,故而在论证分析中,样本例证就显得不够有说服力。人们便往往习惯于去从更加辉煌的温一代时期的战术策略中寻求答案,但这种分析方式有些刻舟求剑,因为忽视了足球战术和技术风格作为整体的演进和变化,以现在的战术眼光去看当时温一代时期在很多细节上是有很大差异的,最终也难免会得出温格落伍的结论。但这个结论是不公正的,毕竟温格的先进在于理想状况下他领先于同时代,他是不可能领先十年乃至更多的。而在财政拮据的时期,就更不要奢谈领先时代了,只要保证别太落伍就已经是不容易的事了。
最后,祝大家元宵愉快,团圆开怀!



[ 此帖被塞斯克诺兰在2015-03-05 22:21修改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camel_jiez 发表于 2015-3-5 10: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有吉鲁和模特在场上,高位压迫比较难,374做的比较好,对后卫的传球路线有预判,启动抢球那一下也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某千 发表于 2015-3-5 11: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保持控球层次的数量以及三线的联系紧密,需要卫线前提。但又因为体系与个体的不足,相比高位防守更适合将卫线撤回到禁区前沿。这就是概括而言,阿森纳所面临的问题。从长期、从年龄、从大势来看,保利斯塔替代默特萨克已是必然。这或许可以一定程度上帮助阿森纳改善卫线在高位的防守能力。
但换句话说,采取怎样的防守策略,基础在于球队要采取怎样的攻击风格。如果要压上控球,那么防线必须前提。如果更希望通过速度去冲击对方身后的空间和更少的防守密度,那么阵型后撤将对手吸引出来或许是必经之路。前场的压迫和干扰则更不必说。
攻与守,其实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绝不能单独割裂开来看待。防守策略里孕育着攻击的雏形,攻击阵型又预示着防守的初盘分布,是为一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KJRedick 发表于 2015-3-5 11: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占个楼  mark 再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王者回归吗 发表于 2015-3-5 11: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容太丰富了,先不发表意见了,看完再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homesalex 发表于 2015-3-5 11: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2楼 @camel_jiez 发表的:
我觉得有吉鲁和模特在场上,高位压迫比较难,374做的比较好,对后卫的传球路线有预判,启动抢球那一下也快。

   科奎林和卡索拉也不行。高位压迫的核心竞争力是强悍的运动能力,近十年欧冠冠军无一例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GD13 发表于 2015-3-5 11: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帖子前半段对高位压迫的讲解可以做为战术讲解方面的教科书了,说的很到位也很细致,不明白的看一遍基本就都明白了。后半段对厂子近几年防守战术转变的解读思路也很清晰,我看完之后也有一种把思路捋顺了的感觉,楼主憋这篇大作是憋了多久啊。
厂子在从11年开始进入失血期时,三条线的紧凑度就一直是老问题,我记得当初看欧冠转播张路张指导就说过这个问题,他说阿森纳球员之间的距离应该离的再近一些,距离过远的话,阿森纳这种习惯了地面传切配合的球队很容易出现传球不到位,传球失误,无人接应等问题。这两个赛季这种情况好了许多,尤其是从引进卡索拉272374加上拉神威胁大帅这些人成长之后,他们的无球跑位回撤策应加上默契都在增加,现在中场和前场之间的紧凑度问题已经好多了,接下来就是需要改进后卫线和中场线的阵型紧凑度了。
其实有时马后炮的想想的话,当初教授原本的后卫线考虑应该是V5K6这一对机动性很强又都有出球能力的后卫组合(当时区里也对这对组合比较看好),他们俩组成的中卫线实施高位压迫战术是一点儿问题没有的,V5还是阿贾出身的中后卫有一脚长传组织进攻的水准(小号弗兰克德波尔),只不过可惜V5只在厂子踢了一赛季好球,试想一下如果刚来厂子第一年的V5的水准配上现在的K6的话……只不过这对组合可能同样在高球处理上会有点儿问题,但这本身就是双刃剑,机动性强的后卫处理高球肯定不如站桩型的,有得必然就有失。
所以从这方面来说这两年经常被调侃的六后卫七后卫也是因为收缩防线策略导致需要在禁区附近堆积防守人员。等重拾高位压迫之后,六后卫七后卫估计也是历史遗迹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liuotaku 发表于 2015-3-5 12: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阵容肯定是存在问题的,还不少
举个简单的例子:吉鲁—>阿特塔—>默特萨克
拿掉一头一尾的俩个家伙以后会痛苦地发现,除了科斯切尔尼以外几乎没人有争顶能力了…(今早加布里埃尔也去陪德布希去了)
三弟/大帅/老虎/拉神/金球/大腿/弗拉米尼,几个过了一米八…
还有个空有那么点身高却又毫无争顶能力的厄齐尔…就这还老有人嚷嚷着拿下吉鲁
而队里最好的后腰阿特塔,本赛季打一场伤个五场还嫌少的——身体素质下滑可见一斑。

有身高的没速度,有经验的没身体
利好消息是球队总算走出了1112赛季以来的伤痛(个人眼里)凑齐了一个含替补完整的阵容
希望接下去的比赛好好打,今年夏天继续补强阵容实现战术革新

个人对球队始终持看好态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llwla 发表于 2015-3-5 12: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模特的存在决定了球队不敢前压,吉鲁的存在决定了对手敢于肆无忌惮的前压。最后搞得破厂前场抢不下球,后场被人摁着打。要想改变,必须换了这两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冰王子博格坎普 发表于 2015-3-5 12: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外来词汇,高位压迫的中文意为在失去球权后立即形成对对手的压迫,在英国、西班牙和意大利,人们更多把这种战术称为“Counterpressing”而非“Gegenpressing”,意指能够有效地抑制对手的反击(Counterattack)。换言之,就是在由攻转守时保持有秩序的压迫,整体围绕皮球展开逼抢,进而延伸其目标有二,一是防止对手的反击,一是夺回球权。其战术手段是压迫,但是战术意图则是争取立即夺回球权并组织反击, 2008年克林斯曼则把它形容为“即刻重获球权”,可以说是一言道明了该战术的核心——高位压迫的战术意图是夺回球权,其接下来作为衔接的战术意图往往是就地组织或者直接发起反击,也正因为是“高位”更接近对手球门,因而给反击的速度和质量带来了便利。温格过去之所以可以指导枪手实现10秒内从反击发起到进攻结束,也正是得益于他的战术布置使得球员们在一个更近接对方禁区的发起进攻。
高位压迫的想要实现的战术意图是一种“高回报”的尝试,一旦成功,收益极大。但实际比赛并非机械模型,反过来说,一旦失败,则要面对对手尝试利用本方身后空档,并要努力去遏制这种尝试。

这里我想引入篮球比赛中的一种战术来补充,“全场紧逼”,尤其常见于NBA中的强队和CBA八一无敌时代的军旅,就是改变在本方半场落位等待对方后卫持球过中线后防守,而是从对方开始发球就实施大纵深的逼抢。
全场紧逼的一个变种也类似——“两头堵”,就是由小个子球员(后卫,小前锋)在前场疯抢寻觅断球快攻机会,同时大前锋和中锋回到禁区内防止对方破解了紧逼之后的轻松上篮。这个和下文提到的默特萨克时代非常相似,就是以脱节为代价,换取最小的对方反击威胁与最大的本方反反击可能共存的局势。

两种防守战术在核心本质上就是“
[color=]不允许对方进攻
”,因为每个球队都有自己的进攻套路,即使再完美的防线也可能被对方的三板斧砍中,唯一安全的方式就是“立即重获球权”。
[color=]只能我进攻你,不许你进攻我,这种霸道的王者气魄才是任何豪门球队所应追求的至高境界。

以诺兰本帖的主旨来纵观英超诸强:
木鸟的体系,本质上已经落后了,但是他非常懂得变通,大胜阿森纳用蓬蓬头提上做后腰,克热刺夺联赛杯用祖玛提上做后腰,都是对他那种“我的防线就是固若金汤你来攻我吖“传统向”不允许对方进攻“潮流的修正。
利物浦之所以目前如日中天,正是罗杰斯的343体系其实是所有阵型中最有利于实现”不允许对方进攻“思路的,无论逼迫孔帕尼犯错还是抢断亚亚发动快攻,都可以转瞬间形成前有快马后有重炮的局面。上赛季一波连胜以及大胜我厂也正是苏牙等人带动着这种霸道的防守。
曼城则由于KUN、喜娃、纳斯里等人在防守上的投入或效果不佳,因此亚亚图雷和孔帕尼的状态至关重要,一旦这2人均无法遏制对方的进攻,就会陷入麻烦。但就算这两人正常,由于不能应付各种各样的”三板斧“,所以欧战遇到不同对手的可能性更多,他们就更容易”外战外行“。
曼联,咳咳,看了他们不少球,靠德赫亚爆种不丢球+对方失误送礼成为固定模式,本赛季运气实在又是好的出奇,以+2的战术模式已经足够多的批评和指责,我就不招仇恨了。但是不得不说的一点是,长传直攻找爆点的打法,倒是最能克制高位压迫的战术手段,+2似乎领先了2个时代。。。 。。。

[ 此帖被冰王子博格坎普在2015-03-05 15:01修改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beyondonkey 发表于 2015-3-5 12: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教科书,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枪手未来4 发表于 2015-3-5 13: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想玩高位,体能、默契、战术执行力缺一不可。
这点巅峰巴萨可谓结合的最完美,体能方面跟控球结合,巴萨的人体能不错,但也没多夸张,所以一般用控球消磨对方体能,用另一种途径得到体能优势。默契方面大多主力都是青训来的,也不用磨合太多。战术布置方面当时瓜的细致度堪称一流,连谁跑哪里都要演练到,跟破厂打那一次破厂的球都很难从后卫传到中场。
但反过来,一旦巴萨那班中场尤其是哈维过了巅峰,体能跟不上,由于荣誉足够造成动力不足,这支巴萨就不复以往辉煌了。现在巴萨的高位没以前恐怖。
德国那两只的高位以前都建立在体能和德国人的严谨上,一两个赛季内基本可以吊打大多数对手,但是像多特玩了两年,今年就玩坏了,无他,体能透支太严重。拜仁则是早有先见之明,请了瓜来控球高位那套,但拜仁毕竟不同巴萨,控球没那么强,所以多亏诺伊尔这种门卫弥补了被反击的漏洞。
回到破厂,从上到下各种特点注定了玩高位很难玩到那几只那种程度。首先老温的对战术细致度要求怎样大家都知道,卡传球和卡空间这种细致度高的就难办了,所以一般都是压迫持球者为主;而采取这种方式则压迫者的身体素质越强大和拼抢精神越强大越见效,所以前场用374、黑贝和张伯伦的时候对对方的压迫度是最强的,吉鲁有时上心打鸡血也不错,罗西基的铲抢狠辣也ok,但是一到了272和老虎,他们的风格和拼抢度,多数球队都可以无视。上一个272力度已经下降很多,跟老虎一起,前场都很难抢起来。所以现在老虎都很难拿主力。
所以我一直觉得打真正的强队,上那几个拼抢强的效果最好,不过老温又很难下决心不用272。
后场方面,一个能大范围补位的后腰和速度足够的后卫则是必需品,外加一个能大范围出击的门将更好。柯克林好,但不够好,模特大家都知道,大舅现在也在尝试出击,效果暂时还ok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荡空山- 发表于 2015-3-5 14: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结论一目了然:一代老臣默特萨克呕心沥血,功成身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deluobagouzi 发表于 2015-3-5 15: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教科书般的帖子,值得收藏,谢谢楼主。
我厂的防守问题一直是看得到有,但一直没这么清晰的呈现过,跪了
来自 Zen For Androi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dav1944 发表于 2015-3-5 16: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我厂的问题大家大体都有这样的感觉,但是诺兰的这篇能够讲到这么透彻,不得不说是大作。
默特萨克本身就是固有战术体系被拆散加上V5长期受伤以后相对来说比较无奈的一笔收购,也许加布里埃尔不能直接上位,但是未来也会有其他人来代替犀牛的位置,所以,感谢队副这么多年的贡献。同时希望大家体谅一下老头的难处,不是说缺什么位置就买什么人就行了,隔壁卖贝尔的例子活生生的摆在那里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Monva 发表于 2015-3-5 16: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文章,默特萨克的使用方面很明确,上他防空有巨大优势,不上他可以压上进攻,后果就是07-11年这段时间内被英超天空球队虐。现在有钱了,我们在前锋上有吉鲁,可以缓解定位球防空压力,但是这肯定是不够的,还需要从中场,特别是后腰球员下手,如果有一个防空不错的后腰缓解压力,那么模特可以拿下换上暴力塔,打高位逼抢的战略,不然的话效果可能还没有现在好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冬季转会窗 发表于 2015-3-5 16: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不明觉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王者回归吗 发表于 2015-3-5 17: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诺兄这种叙事方式非常好,从前到后,任何事物的发生和结束都是有缘由的。有时候可以假装忘记过去,但不代表没有过去.

对于高位压迫,以前有个伙计说咱什么流行学什么,事实是咱厂早就有的东西,存在什么学,不过是逐渐重新拾起而已。即使拾起以后,也是阿森纳自己的方式,速度和压迫中的弹性。独一无二的方式。。。。。

从主力中卫组合来看,05/06图雷和森德罗斯中卫组合,到06/07-08/09以后的加拉和图雷的组合。09/10的v5和加拉组合。10/11的V5和K6组合。这个时间段可以看到,6年间教授持续都使用的是没有高度优势的速度型中卫组合配合中场的高位打法,但前提如诺兄所言是这期间依托于“第二代中场的逐渐强大和稳定”。到11/12赛季核心陆续出走,能够让球队高速运转的“中场体系”的土崩瓦解,随着那个冬季模特的到来,老爹已经决定改变球队打法。
自11/12开始这3年间,咱们是经历过失血后的惨败和上赛季的过度期间的“猥琐”,但不代表以前咱厂就一直会这么“猥琐”和持续这么“猥琐”。
3代和2代中场的不同在于:2代是基于自身培养为主结合逐渐补充外来血液进行组建,过度十分平滑。而3代的人员自主培养的拉姆塞和威胁的相继重伤及伤愈的恢复期,严重影响了自身培养为主体系的建立。中间陆续购入的卡索拉、272、374相互之间包括和威胁拉姆塞之间的磨合时间少得可怜 。但这种磨合期又肯定是不可避免的。

到了本赛季,随着拉姆塞和威胁的相继复出以及第三代中场体系的逐渐建立,老爹肯定会再次重建自己的打法。至于老爹用什么方式在结合现有情况的前提上重建,咱们拭目以待,但是,我们有理由保持乐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robin212 发表于 2015-3-5 17: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很好,清晰到位。建议有时间楼主不妨分析一下利物浦,感觉改动为343阵型之后极大的的弥补了其锋线能力不足的问题。上半赛程和下半赛程简直是判若两队。 同时中场控制力上了一个档次,看切尔西,阿森纳,热刺在红军主场打都很吃力。
最近红军接连赢下南安普顿,热刺,曼城,状态好的出奇,库里尼奥仿佛脱胎换骨一般。罗杰斯还是挺有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公司地址:英格兰伦敦郁金香大楼

运营中心:英格兰伦敦郁金香大楼

Copyright   ©2015-2016  天下足球网    ( 晋ICP备17009853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