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国足协在武汉举行的职业俱乐部会议上公布了2018年联赛新政。《扬子晚报》撰文表示相比于刚刚过去这个赛季的政策版本,2018版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苛刻,但很可能会衍生很多问题。
对于U23球员出场人数不得少于本场外援累计出场人数的规定,文章表示:这样的政策看起来严厉,但也不是没有对策。一种方法是使用两名外援首发,一名外援替补,酌情决定第三外援是否出场。当然,这还算好的。比较极端的做法是,安排一名外援和三名U23球员首发,然后迅速用两名外援换下两名U23球员,这样,场上就很快变成了三名外援和一名U23球员的情况,在最短时间保证了球队实力最强化。然而,这样的做法,将在比赛中形成一定的混乱。上赛季为了应付新政,有球队在不到10分钟的情况下就换下场上唯一一名U23球员,引发热议。
而且这样大面积硬性使用U23球员,无形之中对于上赛季还是U23球员的这批人形成了巨大冲击。很快,就会有很多90后(1995年1月1日前)的失业者。
谈到三年实现俱乐部名称中性化的政策,文章认为:昨天的俱乐部会议上,有一条意向性的内容,要比U23新政对于中国足球的投资人打击更大:中国足协将大力推动俱乐部名称中性化。尽管俱乐部名称中性化在世界各国已经非常普遍,但在无法形成良性循环的中超俱乐部,去掉俱乐部中的企业名称,无疑是将投资人的宣传回报效果大大降低。而且一旦实行,俱乐部想钻空子也很难。
而谈到中超中甲中乙要建多级球队,文章表示这也很容易糊弄:昨天的会议上还决定,从2019年开始,所有中超、中甲俱乐部都必须设置U19、U17、U15、U14、U13至少5支青少年梯队,每队至少注册18名球员。而中乙俱乐部则要求设置U17、U15、U14、U13至少4支梯队。这样的“高要求”好是好,但有多少俱乐部能够顺利完成?
在中超联赛,能够达到的俱乐部是不少的。而且即使目前无法达到,但凑几十个孩子,还是非常容易的。但在中甲和中乙这两个较低级别的联赛,可能就要困难一点,但也不是没有办法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