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区圆桌会]曼联1-2阿森纳:首发妙笔生花,引领破咒之旅 由 KJRedick 发表在
阿森纳(4-5-1):1-什琴斯尼/39-贝莱林(66",21-钱伯斯),4-默特萨克(队长),6-科斯切尔尼,18-蒙雷亚尔/34-科奎林,19-卡索拉,15-张伯伦(51",16-拉姆塞),17-桑切斯,11-厄齐尔/23-维尔贝克(74",12-吉鲁)
首发至少有两个看似不大令人理解的地方,一个是蒙雷亚尔,一个是维尔贝克,如果最后没能赢下比赛的话,这肯定是被盯住猛黑的点,特别是在吉鲁连番进球的情况下。但若是还记得首回合和曼联的较量,当时前场的四人组分别为维尔贝克-桑切斯-威尔希尔-张伯伦,桑切斯和张伯伦司职两个边翼,而维尔贝克突前,那场比赛球队的机会同样不少,前场具有速度优势,冲击起来相当给力。而维尔贝克本场的突然首发,是一种延续。而蒙雷亚尔替换吉布森,如果还记得赢下曼城那场比赛,蒙雷亚尔是如何限制纳瓦斯的话,这个替换也就了然,相比吉布森,在面对技术型球员时,西班牙人更有心得。
一、厄齐尔和张伯伦
首发的针对性调整只是一方面,如何粘合到一起打出效果才是关键。厄齐尔这场的覆盖和张伯伦的位置互补性很强,在由守反攻的时候,厄齐尔更像是前场的尖刀,而张伯伦在回收防守之后再突前到右路支援进攻。逼抢的时候他和桑切斯维尔贝克组合到一起,张伯伦的位置更回收,方便接应中场,持球推进。
这样一方面张伯伦的回收增强了球队中场的防守硬度,另一方面,由守转攻时将厄齐尔顶到前面更有利于连接桑切斯这个有球点和维尔贝克这个无球点。可以看到厄齐尔这场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在两个边路间游走,以达到盘活两个边路的效果。
而且有趣的是像张伯伦这场不同于以往他所出场的比赛,并不是抱着边路的踢法,防守时位置更为回收,进攻时不盲目套上,进球前的那次攻防,上前逼迫对手的是贝莱林,张伯伦一直等到桑切斯回撤拿球之后,才慢慢的压到边路等待机会。可以说他的存在让前场的四人组更为灵活,稍微靠后的接应也给自己的突破赢得了空间。
对于前场的四人组,桑切斯-维尔贝克-厄齐尔更像是三叉戟,桑切斯抱紧左路,维尔贝克在中路不断寻找空挡压迫后卫线,而厄齐尔则是在两个边路游走。而张伯伦更像是那个扎根于中场,适时支援边路的游骑。
二、维尔贝克
其实一开始上维尔贝克我也是拒绝的,你不能放着吉鲁这么好的状态说换就换,而且维尔贝克的背身能力,攻坚战的时候怎么办?但教授总归是想试一试,结果也试出了效果。主要的缺点其实在比赛中还是有所显现,背身能力不足,阵地战的时候也需要刻意制造落位差,需要队友去传很多身后球。这使得若还想进行小范围配合就变得很艰难,球被送入更深的腹地,和身后接应的队友拉开太大距离,本身持球技术一般,接球之后位置不好也很难控制下来组织二次进攻,当然,也更容易被对手破坏。
但就像硬币的两面,有好也有坏,虽然需要频繁的输送身后球以利用维尔贝克的速度制造落位差,球队本场比赛在阵地战时的成功率并不高。可依靠这种方式,维尔贝克可以频繁的来回冲刺压制曼联的两个中卫,消耗对手,而对手的后腰位置主要依靠布林德一个人,当布林德被带出来以后,进攻球员可以直面对方防守。
就像第一个进球,厄齐尔在横向盘带的时候,布林德就面临着向左还是向右的问题,维尔贝克这时候在后卫线上寻找机会伺机前插,厄齐尔传完球之后也选择前压防线。最后布林德选择封堵张伯伦,左右蒙雷亚尔和维尔贝克其实都可以作为下一接应点。
一方面,虽然成功率虽然低,但由于对方覆盖不利,球队在中场前沿可以有很多机会去进行这样的尝试,量变产生质变,瓦伦西亚的回传失误,就像是送了大礼一样。
三、专注的防守
其实这场在进攻端的改善只能说一般,而张伯伦受伤下场简直就是一场悲剧,这使得这种尝试又得告一段落。但防守的专注度其实有在提升,特别是两个边卫,虽然丢球那一下蒙雷亚尔回收之后无人上抢,让迪玛利亚完成了美妙的传中。
但其实贴防迪玛利亚很到位,不盲目上抢,着重封堵传球线路。而另一边贝莱林则是成功限制了杨教授,用高速紧逼干扰其拿球,突破拿不到空间,传球错失最好的时机。其实最值得称道的还是球队整体对第二落点的控制。今天的费莱尼争抢第一落点仍旧是现象级表现,在禁区内就有3次成功的空中对抗。好在球队没丢掉太多第二落点,全场解围比24-35,每场解围刷得飞起,成为一种常态。
说实在,十场不胜之后每次遇到曼联都内心发虚,但今天不管是首发还是后面的换人其实都值得肯定。看上去维尔贝克总像是碌碌无为的奔跑,拿球,带丢,射偏,但这场却成了救世主。可之前几场他也是类似这样的努力,只是缺乏进球拿来邀功。说到底每个球员都有其独特的适应性,不同的场合发挥不同的作用,而这场,巧妙的变换打出了这种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