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场收获希望,半场满嘴苍蝇,盘点枪手失败的得与失 由 KJRedick 发表在
斯莫林、布莱克特、麦克奈尔,看到曼联的这条后防线,在赛前总会有很多期待,毕竟桑切斯近期状态火热,维尔贝克在国家队也收获了信心。可最后还只是拿到一个苦涩的结局。之前3个赛季都未曾赢过曼联,现在这个尴尬的纪录还得继续。
出场阵容:
阿森纳(4-5-1):1-什琴斯尼(59",26-马丁内斯)/21-钱伯斯,4-默特萨克,18-蒙雷亚尔,3-吉布斯/8-阿尔特塔(队长),16-拉姆塞(77",12-吉鲁),10-威尔希尔(55",19-卡索拉),15-张伯伦,17-桑切斯/23-维尔贝克
曼联(3-5-2):1-德赫亚/12-斯莫林,33-麦克奈尔,42-布莱克特/3-卢克-肖(16",18-阿什利-扬)(89",24-弗莱彻),25-瓦伦西亚,16-卡里克,31-费莱尼,7-迪马利亚/10-鲁尼(队长),20-范佩西(75",49-威尔逊)
上半场
首发阵容可以看出阿森纳想要赢下这场胜利的渴望,中场方面没有弗拉米尼,也没有最近状态不佳的卡索拉,配上的是冲劲更足的威尔希尔和拉姆塞。桑切斯在国家队比赛日打了两场比赛,飞了15个小时才回到伦敦,周五才回到俱乐部,本来是一个并不算太佳的体能储备状态,但教练依旧让他出任首发。球队希望以一个较强的态势冲击曼联残缺的防线,尽早的掌握比赛主动。
而曼联方面,在后防线人员不整的情况下,排出了三后卫,意图不言自明,尽量通过人员数量上的优势稳固住球队的防守。在替补席上还按着近期状态不错的马塔和伤愈的埃雷拉,前者本可以去竞争一个首发,而后者之前的比赛都在证明他是曼联最好的中场。但范加尔却选择了费莱尼和卡里克,一个在前场有着极强的搅合能力,一个能够帮助后场更好的出球,球队希望在稳固防守的同时,尽量的放大反击的效果。
上半场的局势则顺应了这种布阵上的取舍。阿森纳在派出最强进攻兵力的情况下,主导了场上的局面。钱伯斯和张伯伦组成的右路,在上半场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张伯伦突破坚决,钱伯斯处理球自信,考虑到上一场比赛钱伯斯在右路还被蒙特罗晃得有些找不到北,这场两名小将的进步,都是诸多好的转变之一。
对比热点图,曼联很难在左路找到机会,完全被张伯伦和钱伯斯所牵制。这次和费莱尼的斗智斗勇,钱伯斯表现得异常灵活,尽量避免和对手进行身体对抗,依靠一些速度上的优势牵制对手。而张伯伦拉到外线牵出布莱克特,也为之后维尔贝克前插制造了空当,只不过欠缺最后临门一脚,未能取得进球。
另外一方面是前场的逼抢力度,其实最近几场比赛,球队在这方面都表现出了非常积极的态势,从打安德莱赫特到打斯旺西,加上今天的比赛,三场不胜,但其实上半场的质量都很高。一个原因就是前场拼抢积极,加深了控球上的优势。威尔希尔的那次单刀,是桑切斯失误后的反抢,造成了德赫亚传球的失误。在桑切斯逼迫的同时,拉姆塞和威尔希尔也扩大了自身的覆盖面积进行接应,从而创造了这次机会。
即使最后被挡出,前场球员也在不惜力的阻挠对手反击,维尔贝克、拉姆塞、威尔希尔的三人组逼迫卢克肖,让他难以直接和后防线进行联系,只能进行长传。而钱伯斯前压截住来球,为球队赢得了二次进攻的机会。可以看到钱伯斯这时候压迫的位置非常靠上,这也是他和张伯伦在右路取得优势的另外一种体现。
还有一个方面可能是毁誉参半,但我个人认为是诸多有利因素共同造成的影响。球队多名球员都完成了几脚质量不算多高的射门,有些过于的仓促,甚至给人一种浪费机会的错觉。但是这其实是一种快速、简单化的转变,过往的比赛会过分讲究控球,耐心的寻求绝佳机会。但本场比赛,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多的机会,在于节奏的加快,反复的冲击对方的防线。所以在中路没有高点的时候也会选择传中,在外围觅得机会的时候,所有人都会去尝试射门。这样做的基础是,前场紧逼为球队赢得更多的二次进攻机会,简化进攻手段让冲击变得更为迅速,以期用更为频密的打击来拖垮曼联这条还不算娴熟的防线。所以维尔贝克身高没有优势的情况下也能在多次尝试之后利用跑位觅得头球机会,外围的射门曼联后卫的补防到位率也很低,上半时5次外围射门只有1脚被后卫挡出。这都是在特定的利用曼联这条后防配合上的劣势,若是不能把握这种速度造成的时间差,当曼联两个翼卫再加上中场回收时,再想撕破防线就变得很艰难。下半时曼联领先后的退守就是一种印证。
当上半时很多优势累积难以转化成结果时,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球队。主要是体能上的消耗,桑切斯本来就并不处在一个最佳状态,威尔希尔和拉姆塞首发的作用是利用自身的冲劲加强覆盖,温格的后手应该是在抢攻得手之后再换下这批体能下降的球员加强防守,但无奈提前就用掉两个换人名额。
下半时
如果看了上半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进攻,你很难不对下半场抱有极大的期望,虽然可以肯定的是这样消耗极大的组织方式很难贯彻全场,但在70分钟以前仍旧可以去期盼一个进球。可威尔希尔的受伤打乱了球队的进攻节奏,可以对比一下威尔希尔在受伤前和受伤后5分钟杨教授的热点图。没错,杨教授在威尔希尔下场之后5分钟之内的第一次拿球就为球队制造了进球。而在下半场开场的时候,他主要的任务还一直是防守。
这个丢球,一方面是意外减员之后,不明确的防守组织造成的。在桑切斯、维尔贝克在前场充当反击支点、阿尔特塔退守至后卫线形成保护的时候,后插上的鲁尼无人盯防,拉姆塞贴到右路组成了一个多余的防守三人组,而卡索拉在中路观望,是唯一没有参与到防守中来的球员,让后插上的瓦伦西亚轻易获得起脚机会。另一方面,吉布斯鬼使神差的一脚,太过突然,任谁都没有办法。
在得势不得分反遭打击的情况下,这时候的局面已经非常不利,不仅是气势上的打击,还有就是在体能上的消耗。而且曼联本身就是以一个偏防守的阵型出战,上半时依靠不惜体力的奔跑加快比赛节奏冲击对手,但在下半时曼联退防,本身体力又不占优的情况下,这种套路就已经很难再打出来。只能回归老路,通过增加人数上的优势,来加强控制,慢慢的击垮对手。
而曼联这时候的前场组合才算是完全发挥了威力,迪马利亚拥有极强的突进能力,鲁尼进可攻退可守,威尔逊换范佩西应该算是一个可以预料的换人,加强速度上的冲击。一开始曼联的牌也摆得很清楚,就是要依靠迪马利亚这个强点来引领球队的反击。只不过到下半时才收获巨大的成效。
其实那个丢球,默德萨克上前辅助进攻是当时的形势所逼,倒是桑切斯的传球失误,让对手轻易的能够反击。最主要的是,你可以看到这时的桑切斯体能下降已经很严重,丢球之后都不能按照一贯风格给予压迫,让费莱尼能够轻易的传球。温格在赛前对智利使用桑切斯的方法就有所不满,本身也应该会给他预留一个换人名额,威尔希尔的减员就已经打乱了球队换人调整的计划,更不要说再搭上一个什琴斯尼。
最后
这场还是有很多积极的东西,若完全看不到则枉费了球员一番拼搏。缺点最主要的还是对临门一脚的把握,但我并不觉得多点开花的方式就有所不妥。我反倒希望之后仍旧能够出现这样节奏速度上的加快,从前的进攻组织太过细腻,虽然能够掌控局面,但实质性的冲击力,并不强。而只要能一直贯彻本场这样前场逼抢的强度,在以后的比赛中,球队至少能够在大部分时间里掌控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