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夏窗,低调而又勤勉的白衣战士克劳德-马克莱莱远走斯坦福桥,银河一期自此转入下行轨道并最终在两个赛季之后分崩离析;十年后,一名风格和定位都颇为相似的球员落户伯纳乌,他在代表皇家马德里出场的三个赛季中揽获包括三次欧冠冠军和一次西甲冠军在内的一众锦标。这名被誉为银河二期基石的球员就是卡洛斯-卡塞米罗,巴西人以马克莱莱接班人身份出道,在激烈的队内竞争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进攻技巧,最终升级为能够执行多种作战任务、适应不同打法的全能中场,他的进步轨迹就是银河二期在“四年三冠”期间战术转型的风向标。
【来自巴西的“欧洲人”,卡瓦哈尔模式的受益者】
新世纪以来,作为金砖四国的成员的巴西开始了经济腾飞,曾经孕育过大批巨星的贫民窟文化逐渐萎缩,越来越多正规化的足球学校承载了青少年的梦想。作为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巴西的足球产业也在新一轮社会资源再分配中完成了转型。一些财力膨胀的国内豪门已脱离了产业链的下游,他们无需像过去那样在第一时间便转手待雕璞玉,以达米昂和甘索为首的一代不用远渡重洋便可坐享高薪,来自旧大陆一般球会的邀约对于他们来说并不具备吸引力。
年轻一代的巴西攻击手有了与前辈们不一样的职业规划,部分具备巨星潜质的球员因为错过了接受“再教育”的最佳时机而早早定型。作为硬币的另一面,以巴拉那竞技、弗罗米嫩塞和米内罗竞技为首的准豪门,开始向欧洲大量出口便于量产、成型容易的防守型球员,以出产前锋而闻名的桑巴王国成为了后卫与后腰的集散地。巴西的后卫和后腰普遍拥有身体素质优异、运动能力出众的特点,他们大多比同位置的欧洲球员具备更强的持球进攻能力,符合新时代足球对攻守平衡和全面参与的要求。卡塞米罗在具备这些特点的同时,还具有一流的意识和大局观,以及高度自律的职业精神,这让他拥有了比大多数巴西防守球员更高的上限。经过近两个赛季的锻炼,卡塞米罗已经完全变成了一个完全欧化的巴西球员。
时光回溯到2013年1月的冬季转会窗,卡塞米罗从圣保罗租借加盟皇家马德里,随即进入卡斯蒂利亚等待机会。彼时的白衣军团正身处“穆三年”内忧外患的漩涡之中,没有人会特别留意这位名气不大、略显腼腆的年轻人。皇马在接下来的夏窗以600万欧元的价格将卡塞米罗买断,然而,在那个激动人心的2013/14赛季中,巴西人并没有得到太多机会。
作为球队中场的第六选择,卡塞米罗唯一的高光时刻出现在欧冠淘汰赛阶段做客威斯特法伦球场的比赛中。此役,克洛普用名不见经传的基尔希与约伊奇替换首回合梦游的沙欣和凯尔来驱动高位压迫,缺少主心骨C罗的皇马完全无法应付对手的疯狂抢截,比赛在上半场几呈一边倒之势。为了改变中场失控的不利局面,安切洛蒂在易边后换上伊斯科(46’)和卡塞米罗(73’)救场。前者填补了皇马在前腰位置上的真空,基尔希和约伊奇的疯狂前插得到了遏制,多特蒙德前后场开始出现了明显的断层;后者的出场大大提升了白衣中场的硬度,拉莫斯和佩佩不用像上半场那样频繁地遭到对手进攻球员的直接冲击。
当然,精明的安切洛蒂也从这短短的30分钟内发现了卡塞米罗的一些缺点:即作为拦截型后腰身体柔韧性略有不足,在对付下盘较低、脚步灵活的攻击手时比较吃力;因比赛经验缺乏导致处理球时比较犹豫,在快节奏的攻防转换中无法保证传接球的稳定性。这场比赛成为了卡塞米罗在安切洛蒂时代的绝唱,他在接下来的赛季中被租借到了由西班牙人洛佩特吉执教的波尔图,就在安切洛蒂推动皇马技术化升级的岁月里,卡塞米罗以主力的身份迎来了职业生涯的一次跨越。
2014年夏窗,刚刚夺取队史第10座欧冠奖杯的皇家马德里,出人意料地完成了一次战术和人事层面的重大调整。在球迷中人气颇高的哈维-阿隆索和迪马利亚,被“符合皇马未来计划”的克罗斯和哈梅斯-罗德里格斯取代。皇马的中场逐渐由阿隆索-莫德里奇-迪马利亚时代的冲击/覆盖型踢法,向新时期由莫德里奇和克罗斯主导的控制/提速型踢法转变,节奏和战术的丰富对球员的技术和阅读比赛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这次剧烈的动荡中,卡塞米罗原本被视作牺牲品,但他很快用租借期间的出色表现成为了“卡瓦哈尔模式”的受益人。
皇马在2014/15赛季初取得22连胜的情况下最终遭遇四大皆空,这一方面是因为安切洛蒂缺少轮换造成了以莫德里奇和J罗为首的关键球员重伤,球队在赛季中期突然失去了创造性和想象力;另一方面就是意大利人过分注重堆积技术球员造成了球队中场抗压能力不足,球队在冬歇期后接连输给瓦伦西亚、马德里竞技和塞维利亚,三场失利无一例外都源于中场的崩溃。在缺少优秀后腰的情况下,安切洛蒂只能催命驱使克罗斯,并在部分场次押宝伊利亚拉门迪和卢卡斯-席尔瓦,然而,这三名球员都无法起到一个合格扫荡者应有的作用。
就在皇马三线遇挫的时候,卡塞米罗却在波尔图踢得风生水起。巴西人在很多场次里担当的是三中场体系里的右中场角色,与墨西哥国脚埃雷拉和马竞青训产品奥利弗-托雷斯等人配合默契。到了2014/15赛季后期,时任巨龙主帅洛佩特吉开始将卡塞米罗固定在后腰位置,作为进攻型433体系中的压仓石。欧冠1/4决赛主场3-1击败拜仁慕尼黑一役堪称卡塞米罗在巨龙球场的最佳演出,正是凭借在欧冠赛场稳定而高光的表演,巴西人在赛季结束之后被皇马以760万欧元的价格“赎回”,注重防守的贝尼特斯将其视为解决白衣中场“腰无力”问题的答案。
【卡塞米罗依赖症,“马克莱莱”之路走到尽头】
尽管补充了一些了新鲜血液,但贝尼特斯使用的依然是安切洛蒂时代的班底,意大利人竭泽而渔的用兵方式带来的后遗症延续到了2015/16赛季。在贝尼特斯短暂的五个月执教经历中,皇马阵中有将近30人次遭遇伤病侵袭,大师只能不断调整首发阵容以完成残阵拼接,卡塞米罗在贝尼特斯任内升任常规主力。大师在贝尔前腰试验失败后一度考虑将克罗斯位置前移(欧冠对马尔默),卡塞米罗的位置变得更加不可替代。
从某些方面来说,主力接连受伤恰恰给了贝尼特斯实施实用主义足球的借口,低调朴实的卡塞米罗与前场万金油的伊斯科,以及能够积极驰援两闸的巴斯克斯和赫塞无疑更符合大师的胃口。令人遗憾的是,边缘角色们所演绎的足球不符合皇马的传统,他们无法在国家德比这样的大场面下获得出场机会,贝尼特斯迫于压力使用状态不佳的J罗带来了灾难般的连锁反应,伯纳乌惨案几乎宣告了他的白衣生涯的终结。
齐达内上任之后迅速整合了安切洛蒂和贝尼特斯留下的遗产,在来不及向球员灌输自己哲学的情况下,采取了保守、务实而稳健的策略帮助皇马度过难关。2015/16赛季后期,齐达内在保证保证控球的基础上强调BBC反哺中场,增加直线输送,贝尼特斯着力提拔的卡塞米罗和巴斯克斯依然是轮换阵容中的关键角色,克罗斯离开4号位转战前场,贝尔继续担当前场自由人,这些都是贝尼特斯足球哲学的延续。除了在次回合国家德比以及欧冠决赛中使用了防守型4141,齐达内在所有比赛中均坚持433阵型,冲锋在前的BBC努力将战火燃烧在对手半场;两边卫拉开宽度,双前腰向前输送,在这套酷似“235”的半场进攻体系中,卡塞米罗负责整个横向空间的补防,他的位置比较固定、职能较为单一、纵向活动空间不大,但战略和战术价值却十分重要。
齐达内将卡塞米罗固定为“阵眼”被认为是皇马在2015/16赛季后期能够强势反弹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巴西人大幅度提升球队下限的能力堪比当年的马克莱莱和埃德加-戴维斯。尽管卡塞米罗的作用十分重要,但皇马首次被“确诊”患上了卡塞米罗依赖症,还是在2016/17赛季前期“黄热病”肆虐期间——卡塞米罗在9月中旬对阵西班牙人的比赛中被对手撞伤腓骨,不得不养伤两个半月,此前开局六战全胜的皇马即刻遭遇三连平,以《阿斯报》为首的媒体纷纷以“皇马患上了卡塞米罗综合症”为话题进行连篇累牍的报道,被鲜花和掌声包围的巴西铁腰一跃成为了“银河二期无法替代的球员之一”。
然而,尽管在主力后腰缺阵的初期遭遇了困难,但兵多将广的皇马并未因此而停下前进的脚步。齐达内着力提携的另一位年轻后腰科瓦契奇临危受命,克罗地亚人在防线诠释了另一种属于“4号”位打法。从风格和打法上来说,科瓦契奇是莫德里奇的接班人,其如推土机一般的纵向切割能力可以快速地衔接中场和锋线,弥补BBC组合运动和突击能力下降的缺陷,成为了维系球队整体紧凑结构的重要粘合剂。
对比防守能力出色的卡塞米罗,科瓦契奇在位置选择、补位和出脚时机等一系列难以量化的细节上都存在着不足。克罗地亚人擅长对持球人施压却怠于无球保护,很容易因为过于关注皮球的流动而被对手调离防区,也不具备沉入禁区扮演第三中卫加强防空的能力。
齐达内敢于在一些比赛中使用防守技术并不成熟的科瓦契奇坐镇防线身前,一方面是考虑到后腰具备一流的有球技术对于提升防守效率、避免防线不断遭受二次打击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就是因为皇马的中卫普遍具有出色的前顶和扫荡能力,能够第一时间增援双后腰前移后留下的外围防区,即便科瓦契奇出现防守失位,也不至于带来灾难性的后果。除了在上赛季的次回合国家德比替补出场后碌碌无为以外,科瓦契奇在防线身边的表现还是可以令人感到满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