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次的《红蓝这些年》的大坑之后,我发现给自己挖坑实在是个很不错的差事,因为只要你愿意,可以在这个坑里想填什么就填什么。所以最近突发奇想的想给自己再挖个坑,我希望能写一个反映足球细节元素的系列。我将之命名为《侧影》,即勾勒出足球一些侧面的影子,来从小处体现更深刻的足球思维。这个系列我想不会像《红蓝这些年》那样有十分清晰的逻辑线索,更多的应该是靠生活中激起的细微的灵感,以及各色读者的反应——当然,前提是评论区真的有能足够挖掘的话题的话。
如果真的没什么说的时候我也就会选择不说,毕竟嘟督老师曾经说过:“真的男人从来不怕挖坑,更不怕挖了不填。”
华丽的分割线。
在你懂前阵子的问答中,我很不幸地同时蹭了梅西C罗两个人的热度登上人生巅峰。抛开那些C罗和梅西之间的比较,我在问答中提出了一个引起很多评论的观点,即C罗的强大在于他职业生涯的三次角色转型,而在谈论梅西的时候我并没有拿他的转型来讨论。很多朋友认为我是在避重就轻,不谈梅西和C罗的个人能力,反而去抓一些什么角色转型和一直持续的巅峰期什么什么的,有强烈的骗赞之嫌。因此在本系列的第一篇文章里,我就和大家谝谝我为什么称赞C罗的成功转型。
【梦在梦剧场】在2003年C罗刚刚被老爵爷从葡萄牙体育带到老特拉福德球场的时候,他还是一个靠令人眼花缭乱的脚下盘带来吸引观众的少年。我们现在看到的C罗精彩的过人集锦以及过人不成功结果出了边线的集锦,大多都是取材于那个时期。在加盟曼联的很长一段时间里,C罗被人诟病脚下活太过繁杂,过人效率(并非指成功率)不高,常常拖慢反击节奏,甚至还有跳水的习惯。
而且很要命的一点是,在2003年到2009年之间的这段时间,老爵爷还没有完全将思路从英格兰传统足球发展到现代化足球。在这段时间里曼联长期使用中卫出身的奥谢担当左后卫,而右后卫则是英格兰传统边后卫代表人物之一的内维尔。甚至直到2006年埃弗拉加盟曼联,才意味着具有现代化元素的边后卫开始出现在曼联的边路战术中。中场方面吉格斯、卡里克、斯科尔斯、弗莱彻、朴智星以及后来的金童安德森都是具有极其浓厚的英格兰传统风格的中场球员,甚至就在2007-08赛季曼联还用传统的英式442拿下了欧冠冠军。
(图)曼联凭借传统的英式足球在2008年拿到了当赛季的欧冠冠军,彼时的C罗还在442阵型中充当左边前卫
传统的英式足球对于C罗来说,最明显的意义就在于他只能出任边前卫,而且惯用脚为右脚的他还只能充当逆足的左边前卫,这两点对于C罗来说是最为致命的。在英格兰传统风格中,边前卫的职责是在防守端形成边路的第一道压迫,为中场和后卫线退防争取延缓,而在进攻端则主要是利用攻防转换时的时间差来高速推进,最后形成下底或45度传中,而完成致命一击的往往是所谓“一高一快”的双前锋组合。
而出任左边前卫的C罗首先因为要兼顾防守端以及奥谢无法在进攻上和C罗形成联动推进,使得无法完全解放C罗在进攻端的能力;而另一方面,逆足的习惯又导致C罗无法在第一时间完成精准的传中,再加上彼时范尼、索尔斯克亚、特维斯以及贝尔巴托夫等人并不是非常善于和边锋形成配合的中锋。另外还有所谓的C罗“过分”繁杂的脚下技术,导致英国媒体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并不看好C罗——当然很有意思的是,2012年英国媒体又以“很像刚加盟曼联时期的C罗”为理由十分看好过纳尼,结果纳尼直到现在也没有达到C罗的高度,不知道正反两度打脸的英国媒体对此作何感想,这是后话了。
面对重重的困难,C罗从那时也许就展现出人生赢家所应该具备的某些素质了。他没有改变自己的踢球方式,拒绝迁就球队的巨星球员,反而加倍努力地增强体能和腰腹以及大腿的肌肉力量。与之对应的结果,是2006年曼联送走了和C罗反复闹出冲突的“小禁区之王”范尼,而C罗的进攻能力逐年增强,他不再像传统的英格兰边前卫那样恪守边路,而是大量的内切,同时加长了自己的射程,远射成为了日后C罗的重要武器。直到2009年他在曼联的最后一个赛季,弗格森甚至为了解放C罗的攻击力而将鲁尼放在了左边路,让C罗去充当前锋。
(图)图中为C罗在2008-09赛季欧冠决赛中的一次射门,可以看出C罗此时的射程、球速以及射门欲望都大大增强,经常只是对皮球做简单的处理便起脚射门
【君临伯纳乌】
在2009年输给巴萨之后,C罗在那个夏天被弗洛伦蒂诺带到了马德里,迎接他的主帅是十分注重边路进攻的佩莱格里尼。在佩莱格里尼的手下C罗在边路的进攻得到了巨大的支持,这里尤其要点出马塞洛的作用,脚下技术十分精细的马塞洛是之后C罗两次转型的重要基石。
在从不被看好的边前卫转型为现代化的边路有球点之后,C罗迎来了他人生的第二个角色,赋予他这个角色的人,是穆里尼奥。
穆里尼奥将C罗树立为左路的绝对强点,拥有边路推进和进攻的决策权以及无限的开火权。巴萨翻译出身的穆里尼奥持有的是与巴萨完全相反的足球哲学。在穆里尼奥十分强调的“8秒反击”思路中,中场的传递被空前地简化,即攻防转换时直接将球吊向弱侧边路,形成边路的快速推进,同时中锋迅速包抄与边锋寻求配合后的射门机会,从断球到射门,理想的整个反击过程不超过8秒。
这样的足球思维无疑是为C罗量身打造的。首先,他的绝对速度够快,可以利用巨大的反击空间冲刺。其次,此时的C罗脚下技术依然保持在较高的水准,马塞洛也可以和他形成良好的配合,从而可以高效地在边路突破。第三,2010-11赛季和2011-12赛季的C罗处于所具备的各项攻击能力最为巅峰的状态,他的射程够远,可以内切形成远射,同时他的各项力量也都够强悍,可以完成抢点和头球这样的中锋的工作。第四,皇马当时拥有阿隆索和厄齐尔两名非常重要的中场球员,近乎全能的阿隆索可以在攻防转换的瞬间完成精准的调度,而厄齐尔则可以在进攻端给出致命一传,这两人的存在使得皇马能够完成中场传递的简化,从而发挥C罗和迪马利亚的边路优势。
穆里尼奥在防守反击端的炉火纯青和C罗迈入巅峰的个人能力在2010-11赛季和2011-12赛季相得益彰,2010-11赛季C罗各项赛事打入53球送出17记助攻均创造职业生涯新高,其中进球上更是超过2009-10赛季的33球整整20球。相对于佩莱格里尼,穆里尼奥将C罗发挥得更加彻底。甚至在2012-13赛季,在穆里尼奥被媒体和弗洛伦蒂诺从内到外地怀疑、穆里尼奥和卡西内讧以及几乎所有球队都对阿隆索这个战术枢纽进行锁死的情况下,C罗依然在各项赛事打入55球。
事实上,在C罗和梅西被并称为“绝代双骄”以来,2012-13赛季是我认为C罗完全一个人扛着球队进攻端前进的一年,而同年的梅西事实上也面临着球队给予的支持不够的问题。最终那个赛季的结果,是西超两强双双折戟欧冠半决赛。这个最终的结果和原因,我想也就是在那个问答的最后,我说“绝代双骄更是两支球队之间的交相辉映”的原因之一。
【山不就我,我就山】
传说有一次,伊斯兰教的教主穆罕默德曾指着远处的大山对信徒们说:“我只要念几句咒语,这座山就会到我面前来。”信徒们各种不信,穆罕默德便开始念念有词。结果等了半天山还在那里一动不动。正在众教徒大眼瞪小眼地期待“见证奇迹的时刻”的时候,只见穆罕默德一溜小跑跑到山下,然后对众人说:“山不来就我,我便去就山吧。”
以C罗的个性来说,人生的主教就是他自己,但是主教同样面临着“山不就我”的问题,所以他深知必须不断地磨砺自己的风格,最后让所有人看到,虽然是自己向山走了过去,但最终的结果还是自己和山站在了一起。而这个磨砺的过程,我认为包含了他展现出来的一切的个人能力。
2012-13赛季的四大皆空之后,皇马迎来了安切洛蒂,C罗也迎来了他人生中的第三次转型,即从一个边路的绝对强点,逐步转型为如今的边路无球得分点。
在2013年夏天,皇马迎来了一轮全新的血液。在英超大杀四方的“大圣”贝尔和欧洲金童伊斯科来到了伯纳乌,其中尤其是同为左路的贝尔更是媒体眼中毫无疑问的C罗接班人。此时的C罗出现了一个相对严重的迹象,即C罗的过人突破开始下滑。究其原因,是C罗在长期的力量训练中,腿部肌肉过于发达导致的脚踝和膝盖的灵活性开始降低。事实上,由于贝尔在赛季初对右路的不适应,再加上本泽马尚未完全承担起捏合两翼的作用,皇马的BBC组合在赛季前半程经常陷入各自为战的局面,再加上和伊斯科没有形成足够的默契,C罗在2013-14赛季的上半赛季踢得十分挣扎。
(图)在贝尔刚刚加盟皇马时,两翼的球权分配问题导致他和C罗的关系一度十分紧张,球队甚至也闹出过“两亿齐飞”出现内讧的传闻
在C罗出现过人能力的下滑之后,边路的绝对强点的角色就已经不再适合他了,他急需再一次转型,这次转型甚至是他足球生涯最痛苦一次。一直以来都是有球角色的C罗必须放弃对球的绝对支配权,因为他在有球状态下的处理已经不再高效;同时他又不能减少自己的进球,因为此时的他已经是皇马的绝对头牌,进球的减少意味着球队的旗帜不再光辉,自己的职业生涯不得不接受世人瞩目的下滑,他与梅西之间的竞争也就无从谈起了。
在这次漫长的转型中,两个人站了出来,承担了最主要的角色。
第一个就是马塞洛。
在C罗的个人突破能力下滑之后,皇马事实上面临着一个很麻烦的问题,即左路的推进方式该如何选择。在C罗仍然拥有有足够的过人能力和绝对速度,同时皇马坚持着穆里尼奥的“8秒反击”策略的情况下,皇马的左路推进核心无疑是C罗,此时的马塞洛更多是充当一个攻防转换时的边路接应角色。而在安切洛蒂的阵容中,更多的阵地战意味着马塞洛要做更多的无球插上来拉开阵型的宽度。而当C罗的突破能力下滑之后,皇马的左路推进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处于混乱的状态,这里尤其指2014-15赛季和2015-16赛季的贝尼特斯时期。
此时的安切洛蒂和贝尼特斯试图让伊斯科充当牵引左路联动推进的轴心。但问题在于,首先伊斯科和C罗的配合一直存在心态上的问题,伊斯科更愿意向中路靠拢去和莫得里奇、本泽马寻求联系,而不是将球交给C罗射门;而C罗似乎也不愿意将球的主导权交给这个90后的年轻人。另一方面,在莫德里奇必须上场(皇马阵中最强力的组织中场),克罗斯也占据了一个主力位置之后,如果再派上伊斯科,皇马的中场三人组就会面临巨大的攻防失衡。事实上,安切洛蒂的2014-15赛季频频被西蒙尼的马竞打爆的原因,也正是在于中场的攻防失衡。
然后,马塞洛站了出来。与C罗相比,由于C罗在前会压制对手的中场和边后卫,马塞洛拥有更大的处理球和冲刺的空间;而与伊斯科相比,马塞洛在皇马的阵中已是元老级别,和C罗之间的配合时间也更长。另外再加上他本来就具备的精细的脚下技术和配合意识足以给无球跑动的C罗提供支援,马塞洛在进攻端上的作用被提升到了自胡安德-拉莫斯之后最高的高度。
另一个站出来的人,是齐达内。
事实上,在左路推进和主导的问题上,齐达内和贝尼特斯、安切洛蒂的思路并没有太大的差别,齐达内同样认为伊斯科是牵引左路联动推进的最佳人选。但是与安切洛蒂相比,齐达内的手上多了已经足以充当中场防守屏障和填补马塞洛身后防守真空的卡塞米罗,中场的硬度和防守能力大大提升。与贝尼特斯相比,作为主席一手扶植的皇马版的瓜迪奥拉,齐达内拥有弗洛伦蒂诺无条件的支持。再加上皇马传奇的地位足以震慑住更衣室的所有人,齐达内对这支球队的掌控力是贝尼特斯无法比拟的。因此齐达内敢于一方面大胆地鼓励伊斯科更多地拿球、突破和果断处理,另一方面也绝对地维护C罗的开火权,来维持皇马的进球火力。齐达内在伊斯科和C罗之间的掌控,是如今皇马能形成马塞洛持球-伊斯科牵引传导-C罗无球跑动终结进攻的模式的关键要素。
刚刚过去的2016-17赛季对C罗来说无疑是十分成功的一段经历。2016年夏天带领皇马拿到队史第11座欧冠,带领葡萄牙拿到德劳内杯,这个赛季又成为欧冠改制后第一个卫冕冠军。C罗的第三次角色转型收获的足够丰富,他无需再尝试他已经玩不动了的那些年轻时候的花哨技巧,也无需再不断地折返攻防两端去一肩挑起整条边路。他依然一身力量,依然进球如麻,依然保有着极高的斗志。虽然也饱受着各方面的质疑,譬如欧洲杯的过程并不太令人信服,C罗的突破能力也下滑到了场均0.9,仅仅位列西甲第77。但那又怎么样呢,他已经32岁却仍然是皇马的金字招牌,在人们谈起这个时代的时候仍然会第一时间谈起梅西和C罗。
无论如何,在岁月的“山”无法向C罗走来的时候,C罗最终还是和“山”站在一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