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超、非洲杯赛场过人如麻的巴索戈,面对德国队的防线一筹莫展;巴萨B队出产的小门神昂多亚,也无力阻挡战车前进的步伐。充满野性与激情的非洲冠军,最终被勒夫的“青年军”挑落马下,成为了德国主帅100场胜利的军功章。兼具思考能力和攻防纪律,勒夫挑选并精心打造的“二队”已经熟悉了主帅的战术意图并茁壮成长。
(图)德国“二队”在勒夫的悉心调教下已经颇具实力
【首发阵容:莱比锡快马领衔德国锋线,建业外援首发】
(图)德国vs喀麦隆:首发阵容
正如勒夫在赛前新闻发布会上所承诺的,德国队继续着轮换和试验,上一场比赛中担任左中卫的聚勒来到了中路,吕迪格回归首发;在中场鲁迪与埃姆雷-詹继续搭档中前卫,他们身前是德拉克斯勒与德米尔拜,莱比锡中锋维尔纳获得首发机会。德国队继续使用3-4-3阵型。
喀麦隆主帅布罗斯则十分信任此战澳大利亚时的首发阵容,他一成不变的保留了当时的先发11人。昂多亚继续力压阿贾克斯门将奥纳纳镇守龙门,恩加德久和泰克乌联袂中卫,约姆与夏伊保护防线身前;在锋线上,穆康乔和河南建业外援巴索戈担任边锋,中锋则是阿布巴卡尔,喀麦隆开场后使用4-3-3阵型。
【维尔纳的特点带来进攻变化,阵地渗透德国队游刃有余】
(图)维尔纳来到边路活动后德国队的进攻部署
瓦格纳、施廷德尔再到维尔纳,德国队三场比赛在锋线的中路使用了3名技术风格完全不同的球员。和前两名球员不同之处在于,边路球员出身,身高、对抗不占优势但拥有非常出色的速度的维尔纳,更擅长也更喜欢在进攻时来到边路持球。根据他的技术特点,勒夫在赛前演练中也做出了针对性的调整。
如上图中,当维尔纳来到边路策应时,德拉克斯勒换位进入中路,而埃姆雷-詹位置前提弥补了维尔纳离开后的锋线空缺,进攻区域理念已经为德国全队所熟悉。
(视频解析1)后场推进,到前场维尔纳带来的位置轮转
让我们结合视频解析1进行动态的分析。
德国队的后场进攻没有变化,依然是三中卫拉开宽度,天然的确保了左、中、右三个出球区域(中路中卫聚勒替代了四后卫体系中回撤的拖后中场),这样便可保证边翼卫可以沿边线位置前提,最大化的扩大了进攻空间。
在左侧,德拉克斯勒意识到自己被对手右边后卫马布卡盯防,因此主动离开左路跑入中路,马布卡也放弃了盯防他。当普拉滕哈特拿球时,马布卡便准备盯防他,此时维尔纳抓住了这个时间差快速套边,占据了德拉克斯勒之前的位置,也将防线压向底线,并完成倒三角回传。
再度持球的德拉克斯勒无法射门,便选择回敲给前插到空间里的右中卫金特尔,意识到无法接应传中的基米希也重新拉开右路的宽度,并完成了传中。正是通过这样纪律严明的对空间的掌控,德国队得以持续压制喀麦隆,制造进攻威胁。
【中路小叠瓦利用对手疏忽,牵扯空间轻松打穿高位压迫】
(视频解析2)利用对手防线疏忽,德米尔拜远射破门
事实上,在下半场之前,喀麦隆本场比赛的防守体系都做的不错,然而德国队持续、耐心的试探,总能捕捉到对手细微的失误。 如视频解析2中,接应聚勒转移球的普拉滕哈特因为传球力度和落点的缘故,在接球后便立刻遭遇了对手的压迫,他没有急于出球或慌乱的处理,而是回传给左中卫重新组织进攻。
左边锋德拉克斯勒则在队友回传主动回撤接球,目的是为了避免中路较少的接应球员(詹、鲁迪)陷入对手压迫而无法出球。在接应后他的位置又前提和德米尔拜形成接应角度——没有球员会固定在自己的位置上,而是不断的利用空间,和队友形成传球的角度。
在德拉克斯勒接球后,前者引出了对手的左中卫,而左后卫法伊没有及时的收缩位置保护其身后(应该是一时疏忽),捕捉到这个瞬间,德米尔拜立刻做了一个小的叠瓦跑动,利用了对手注意力被德拉克斯勒吸引的时间差,并在视野中完成了远射。
(视频解析3)巧妙应对喀麦隆的高位压迫
1球落后的喀麦隆便改变了上半场退守的姿态,在防守阶段大幅前压,如视频解析3中,他们的前场球员覆盖了德国队的三中卫。在出球点被限制的情况下,特尔施特根也没有盲目的开大脚,而是长传找到了在边路的普拉滕哈特,瞬间让对手的高位压迫破解。
由于普拉滕哈特位置靠后,德米尔拜便主动移动到边路策应,顺便带走了中路的防守球员,为埃姆雷-詹制造了空间,后者也在对手中前场球员大举压上后得到了非常开阔的视野。
在锋线上,维尔纳的跑位也非常聪明,他在队友完成最后一传之前观察了身后盯防他的中卫,调整步伐,迂回到其身后,利用了他的视角盲区(同时也无法在高速运动中转身),并险些破门。
在大胆启用和磨炼新人的意图下,勒夫的德国“二队”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果,更重要的是这批年轻球员进一步熟悉了主帅的理念并取得了战术层面的提高。这支“青年军”还能走多远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