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皮和中国足球的非典型打开方式……是什么?
里皮只带中国队打了3场球,但如何正确地评估其中所蕴涵的信息或相当困难。类似王勤伯《重回十七岁,深邃如一个孩童面对着上帝……》说过的感觉,必须有足够的敬意去对待一场顶级大师的比赛。这就像人生中的重大际遇,更需要时间去消化、需要整夜睡不着觉去回想亲眼目睹的那短短几十分钟、需要断绝网络并以整个身心去梳理自己存留的印象。我的初步印象就是颠覆、打脸,和跪了。这里的我,其实也是我们。如果用一句话来表达里皮的国家队比赛传递了什么信息,我的感受是,与其说我们不会踢球,还不如说我们不会走路。之前,我们不知道自己不会走路。
对于中国足球,我真的不建议多谈技战术——还没到这一步。想起了《围城》的序,“致身于国”、“还政于民”等等佳话,只是语言幻成的空花泡影,名说交付出去,其实只仿佛魔术家玩的飞刀,放手而并没有脱手。大不了一个球,还不值得这样精巧地不老实,因此罢了。
【壹】
古人说,读诵经典的时候,要沐浴更衣焚香。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认识到古人是不会忽悠的,这个仪式感非常必要。3场比赛270分钟下来,我大概读到了经典的感觉。足够我用一生去消化和感恩,以仰望星空的姿态。由于我的无知、麻木和低级,我没有资格去记录和注释经典。我的仪式感就是尽量保持静默,很多天后其实依然没有资格,这篇文字是假装在消化的反刍。
之所以要感恩,是因为,这3场球之前,我一直以为自己在足球上知道得不算少。
里皮抽了我一个大嘴巴子,说:“正脚背踢球,全世界都是一样的。支撑脚一定在球的一侧,而不是后面。跟你说了多少遍了,你丫就是重复犯同一个错误。”
我:“国情不同,我就是要不走寻常路。”
里皮:“脸皮老厚了,你居然一点反应都没有。抽得我自己手都痛。”
我:“抽得多了也就不痛了。下次拜托不要打我的脸,要不然我的小妹以为我又找了个更年轻的。”
里皮:“你的感觉系统和认知系统完全不正常。你甚至都无法感知自己是谁,是个什么尿性。”
我:“我也觉得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有点与众不同。”
里皮:“不是与众不同,是不正常。与其说你不会踢球,还不如说你不会走路。”
我:“我怎么可能相信不会走路这个无稽的事实?”
里皮:“你走路是不是经常扯着蛋?”
我:“那是必须的,不扯蛋能走好道吗?”
里皮:“你跟其他孩子的唯一区别是,你的双脚缠着裹脚布,而他们没有。所以,他们能好好走路,所以,他们的U15能打你一个9比1。”
我:“我没有啊,我一大老爷们缠裹脚布干吗?”
里皮:“缠了几千年,都长到你肉里面去了,所以你没有感觉,失去了感知的能力。”
这是里皮教给我们的最精华的那一部分。他用3场球不到30天时间剪掉了一些裹脚布,效果大家也看到了。接下来,小车不倒就慢慢剪吧,且有得剪。
【贰】
有人说,2平1负,都能吹上天?这里解释一下先,如同电影是导演的艺术,足球是教练的艺术。这里只谈教练的活,不谈球员。再说了,球员越烂,越能说明教练的牛逼。
我不知道赛前的10多天发生了什么样的化学反应。但肯定不是里皮开个会,说你们很有能力,你们要自信。然后,国脚们就变得自信和能力发挥充分。上帝说要有光,然后就有了光。上帝说要有空气,就有了空气。里皮肯定不是上帝。
有一点是确定无疑,里皮的赛点总是在赛前。打卡塔尔,90分钟基本上没有变阵,赛中的3人换人调整是同一指导思想的坚持和不断深化。打克罗地亚则反相之,上半时532和下半时442的乾坤大挪移变阵,精彩的是,预判到高中锋马里奇的首发,用杨善平对治。马里奇下,改打地面快速反击,杨善平也下,用小个后卫再次应对。这绝对不会是临时起意,一定是赛前就有预案。一个教练身上最值钱的东西是赛前的胜负感。好的教练能够客观精准地评估双方影响胜负的各种比赛资源,通过沙盘推演配置和调用之,选择最平衡的战术设计达成最优化的实战结果。类似保险公司、博彩公司的赔率精算师,胜负感决定了一切,或干脆说就是全部。里皮的薪酬是2000万欧,我认为,他赛前的胜负感就占了1900万欧。
简单回顾一下,12强赛打过的5场比赛,前2场的赛前大差不差,但第3、4场则表现出赛前的胜负感完全错误,不仅如此,当比赛进程失去控制,居然没有备选的其他预案。呈现的就是90分钟从头到尾的混乱、盲目、分裂和矛盾。来到里皮的第5场,以及打克罗地亚这场,我们看到了价值1900万欧的赛前的胜负感——高度明确、统一、稳定和有序的比赛行为。有人可能会说,吹吧,卡塔尔四个主力禁赛,舟车劳顿赛前一天才到昆明,不适应高原反应。克罗地亚的情况也差不多。
是的,这些都是客观事实,但我建议大家这样理解比赛,比赛跟对手无关,其实是自己跟自己赛。一如人生是自己的,跟他人无关。我们要关注的只是,我们自己打出来了什么东西。禁赛也好,高原也好,劳顿也罢,不过是影响比赛行为的比赛资源而已,本身是无法决定比赛的。如同一把宝剑,是一个需要被调用的工具,本身无法杀人。再说了,我们的二队,都是电视机前的球员。
再举例,打卡塔尔,一般教练可以会采取上半时偏稳的方式进入比赛,在稳定局面的基础之上在下半时发动决战。这样的决策大差不差。换了是我,肯定如此。毕竟,比赛的压力、球员的状态等,理论上都需要有一个临场调校的过程。但大师就是大师,没有临场调校的过渡,上来就是不留后路的直接决战。随后的比赛呈现证明了,大师就是大师。而打克罗地亚,则反之,考虑到马里奇的杀伤力,以及双方的实力对比,上半时偏稳的3中卫进入比赛,随着比赛的进程果断替换下表现不错的后卫补强前场,在稳定局面的基础之上绝不放弃向前的侵略性。
赛前的胜负感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我理直气壮地说,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是足球中最高级的东西,庄家整得最明白。最高级的东西往往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也是最难学到和理解到的。这就是中国教练和欧洲教练最大的差距所在。由于成长经历、知识积累和文化环境的局限性,长期以来,我们对trainer ,coach and manager的概念模糊不清。目前,国内教练比较现实的目标是成为一个合格的trainer先。
足球独有的残酷的美,大概在于跟赛前有关的各种不该解释,没有能力解释。也许,赛后写了这么多,其目的就是为了解释赛前那些最高级的部分为何不能解释。到了这个层面,不存在代入感。你明白的话,不用解释你也明白。你不明白的话,跟你解释了也没用。这个难以用语言形容的过程,我建议这样去理解,主教练的素养气质决定了球队的气场。教练如同一块磁铁的存在,改变周边场域的磁场,球员好比铁屑,在不同的区域,但必须是指向同一个方向。这是里皮的存在感。
【叁】
如何获得这个层面的学习能力?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张首晟对此有精彩的讲述:真理是客观的,但求知的过程却往往是主观的。大师们往往是因求美而得知的。爱因斯坦正是因为坚信宇宙的美妙,才找到了永恒的真理。科学的客观真理,往往从书本上也能学到,而大师们的品味与风格,审美与选择,却只能在大师身边学习工作才能悟到。真善美的结合,我认为才是教育的最高理念。一些专业知识可能被遗忘,被取代。但求知的激情,品味与风格却能伴随你一生并帮助你达到事业巅峰!
意大利球员的身体一般,技术一般,为什么是欧洲最有战术素养的球队?为什么意大利教练是欧洲最有战术水平的教练?张教授的教导可以帮助我们去寻找答案,意大利是欧洲最具艺术细菌的国度。
里皮教给我们,我们缺乏对美好事物的感觉,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所以,我们发现不了自己缠足走路不美这样一个事实。中国足球不是不会踢球的问题,而是更初级的不会走路的问题。谈技战术太奢侈,U15都输日本1比9了,用屁股都想得到,不是技战术问题。
足球,可以简单地认为是艺术和科学的结合。足球和中医的共同之处是,都是建立在各种资源的整体攻守平衡的美感之上。比如说,队形的美感,有常识的球迷很容易意识到整体队形的美感。失败(疾病)一定是因为资源禀赋的偏性过多或过大导致不平衡造成的。赢球(健康)就是让自己保持平衡的同时令对手(病邪)失衡。重要的是影响胜负的各种比赛资源的整体平衡,而不是某些资源看上去是多了还是少了,有或者没有。
足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科学能做的就是构建足球的战术体系。为了构建的方便,假设某个理想条件,建立一个简单的决定胜负的函数模型。举例,假设两个球队实力相当,区别是体能的储备和分配,谁先没电谁先死,决定胜负的就是体能消耗有关的函数模型。另例,两队实力相当,区别是阵型的转换能力,那么,决定胜负的就是阵型有关的函数模型。又例,两队实力相当,但比赛在高原进行,决定胜负的就是高原训练的状态函数模型。决定胜负的N个模型的集合构成所谓的战术体系。科学只能帮到这里,由于模型太多,只有上帝和庄家才知道具体哪一个或哪几个模型会决定胜负。
这个时候,大师对攻守平衡的美感或者说嗅觉会帮助他找到那个他需要的模型,或者说尽量避开不想要的模型。比如,我们高原适应相对较好,就尽量不要让比赛进入对方想设定的低位慢打的比赛模式。高洪波带的前4场尤其是第3、4场显示,不管是体系还是模型,是混乱、盲目、分裂和前后矛盾的。又比如,很多人又在说中国队打3中卫不合适,这是很低级的思维。考虑到克罗地亚的特点,不但要用杨善平控制马里奇的第一点,还要用崔民和高准翼去保护第二点。
【肆】
201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让-梯若尔的获奖感言是,一流经济学家,忙于教学和科研,没有时间和媒体打交道。在媒体混的都是二、三流的经济学家。这句话用在足球界也是合适的,一流的战术分析师,忙于训练和比赛,没有时间和媒体打交道。目前在媒体混的就是如笔者一样不入流的分析师。因此,这篇文章除了向大师致敬之外,也许什么真相和事实都不能提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