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势之后是造星,中超的下一个热点是本土球员
经过恒大六年的耐心追逐,苏宁两年的持续撩拨,华夏幸福一年的猛烈操作,再加上鲁能、上港和权健的干柴烈火,本来就已经欲火焚身的中超,终于要高潮了。杰克逊-马丁内斯还没走远,胡尔克就来了,接着奥斯卡也来了,从4200万,到5580万,再到6100万,单位还都是欧元,中超引援金额的纪录就像吹出来的气泡,一个比一个大,也一个接着一个被打破。
这些球员在中超拿到的工资,更是一个不敢想象的天文数字。球员训练一天,等于屌丝搬砖十年,已经不是玩笑。这些原来在欧洲的、美洲的球员,放弃了集体荣誉、个人名声和幸福家庭,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真不是来当活雷锋的。
不仅仅是外援,国内球员的身价,也像是肩膀插上了飞机翅膀,不,应该是屁股底下装了火箭引擎,一飞冲天!当年甲A时代的“招兵买马”,如日中天的黎兵和马明宇,才一共花了不到100万。而今天像张成林这样国家队出场记录寥寥无几的边缘国脚,身价竟然飙升到了八千万!这涨价幅度,就连北京的房价也是望尘莫及!
2015年,体奥动力斥资80亿元人民币,买下中超五年版权,约合每年16亿元。新英体育购买英超版权,每年花费约为1.67亿,PPTV购买西甲的版权每年花费3.4亿,腾讯体育购买NBA的版权,每年花费是6.2亿元。三者相加,为11.27亿。也就是说,中超一年的版权费用,已经超过了三项精品赛事的版权费用总和。(以上数据来自腾讯体育)
无论是外援,内援,还是版权,到处都洋溢着人民币的味道,资本的气息。
现在的中超,真的火了。中国足球联赛的势头,真的起来了。
但是,然后呢。
一把篝火,即使燃烧的再旺,只要断了木柴,很快就会熄灭。《人民日报》1月9日发表评论文章《光靠“烧钱”搞不好足球》,主流的官方媒体,已经对中超疯狂烧钱的行为发出了警告。
官媒此语一出,必然会在中超市场掀起波澜。天价引援行为,很有可能会在接下来的日子消失不见。其实,即使官媒不发话,这种不计成本的行为,也不会持久。无论是何种经营,哪门生意,“赔本赚吆喝”都是临时行为。“赔本”是暂时的,只要“赚吆喝”的目的达到了,也就该收手了。
而现在,中超的势头已经起来了,大牌也买的差不多了,即使最后能把梅西、C罗请过来,也不过是锦上添花。再把钱砸下去也无非是多听个响儿。可以预见,中超疯狂烧钱的行为,很快就要偃旗息鼓了。即使有人想继续烧,也不可能坚持太久。
接下来,就是要从中超赚钱了。(本文主要讨论从中超本土球员/球星身上赚钱的问题,至于通过足球之外的其他途径赚钱问题,则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
比赛内容是足球产业的核心资源,而球员则是足球产业里的主要生产力。球员分为普通球员和球星,普通球员是为比赛内容服务的,而球星除了服务于比赛内容,还能创造出更高的价值。这就像大家都在一个公司上班,屌丝员工只能搬砖,但美女秘书却能给老板带来更多服务,给公司创造更大价值。(比喻并不恰当,但大家领会精神即可)
球星能带来高收益,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欧洲豪门,特别是皇马、巴萨和曼联,一直都奔波在追逐球星的康庄大道上。 而C罗、梅西、博格巴这些球星,也给球队带来了真金白银的收入。
这些球星的球衣销售自不必说,广告代言往往能卖出天价,自传书籍电影也是变现渠道之一,商业比赛,参加娱乐节目也能赚到不少欧元、美元、人民币。球星,可以说全身上下都是宝!
牛逼的联赛一般都笼络了牛逼的球星,一个没有球星的联赛是没有前途的。这条规则,不仅仅在足球圈管用,在其他体育联赛里也是屡试不爽。NBA自从乔丹之后,纷纷涌现了科比、詹姆斯、杜兰特、库里等一批批球星。
但是,无论是足球,还是篮球,这些球星都不是野生出现的。“造星”早就不是新鲜词汇了,一个球技高超、形象健康的球星,背后往往隐藏一个专业的团队,一个职业的经纪人,一大票保障的力量。弗格森、弗洛伦蒂诺、门德斯、拉伊奥拉,还有大卫-斯特恩、 亚当-萧华,都是打造球星的好师傅。
中国足球,也曾经有过超级球星的雏形。可惜,中国却没有造星的好师傅。
当年的“快刀浪子”高峰,是媒体追捧的宠儿,也曾和歌坛大姐大那英有过一段长时间的恋情。如果,当时的中国足球有专业的运作团队,不放任高峰自甘沉沦,完全可以把高峰和那英打造成中国版本的贝克汉姆和维多利亚。
现在的国家队助理教练李铁,当年留洋的时候也是风头无两,还出版了个人自传《铁在烧》。可惜一场重大伤病,断送了李铁的星途。
可惜,后来中国联赛的发展越来越糟糕,中国球员的形象也走进了低谷。中国球员距离球星也越来越远。广告代言、自传书籍、媒体专访,甚至比当年还要少。更不要说有娱乐圈的女星看上中超球员了。
但是,现在形势又不一样了。
这几年,中超土豪持续烧钱,终于引来了媒体的集中关注。虽然现在站在聚光灯下的是那些高价外援。但是,中国本土球员也已经悄然登上了台面。
这些外援都是来赚快钱的,一旦金钱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离开。河北华夏幸福的拉维奇,已经要求球队提前支付天价工资了。人类的贪欲是无止境的,中超怎么可能养的了那么多外来的吸血鬼?
最重要的是,中超的势头已经起来,“赔本赚吆喝”的时代已经过去。老板的钱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完成“赚吆喝”的目的之后,他们就该撤退了。这些外援的好日子,其实没多长时间了。
本土球员的好时代马上就要到来了。
2015年12月15日,人民日报刊发一条名为《四次金球奖背后的职业精神》的文章,旗帜鲜明地号召大家向C罗同志学习。
这篇文章在球迷群体中影响很大,但大多数球迷只是笑笑而已,并没有认真追究其中的深意。即使有些球迷比较有心,也只是从职业精神上面下手分析。却忽略了人民日报研究C罗这样球星的动机。
现在想来,人民日报在中超烧钱的时候,已经给大家指了一条路:要向C罗学习,不仅是说做事要有职业精神,还有中国需要培养自己的C罗。
如今再联系人民日报1月9日发出的《光靠“烧钱”搞不好足球》,两篇文章的脉络已经很清晰了。本来想给大家指一条明路,谁知没有人听。只好勒紧缰绳,直接喊停了。如果再不听话,接下来可能就要打屁股了。
中超老板也都不是傻子,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也许用不了几年,本土球星就会像雨后春笋一样,很快冒出尖儿来。或者说,会像流水线产品一样,被制造出来。就像欧洲足球和NBA那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