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足球资讯、推荐、直播、游戏所有领域
天下足球
手机版
访问手机版
开启左侧

[大话足球] 从那一年的荷兰vs捷克,看4-1-3-2的辉煌和消弭

[复制链接]
ABC123 发表于 2016-12-27 12: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当控球哲学深入人心,高位逼抢横扫欧陆,曾经在战术领域“光荣孤立”了近一个世纪的英格兰,最终也被迫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走上了“Future Game”(指效仿西班牙、德国等国家的以地面传控进攻为主要方式的足球理念)的变革之路。当西蒙尼在伊比利亚半岛大展宏图,克洛普在英伦与孔蒂指点江山,即使强如瓜迪奥拉与穆里尼奥,也不得不感受到不断喷涌的新一代教练带来的冲击与挑战。不身处其中,你永远不会明白,在教练领域,足球战术正不断在短时间内进行新陈代谢。以本文为始,笔者将带领懂球帝们回顾一些足球战术发展过程中有趣的历史。


4-1-3-2阵型的衰亡

从那一年的荷兰vs捷克,看4-1-3-2的辉煌和消弭

从那一年的荷兰vs捷克,看4-1-3-2的辉煌和消弭


(图)欧足联教练峰会上的埃梅里、瓜迪奥拉与克洛普


言归正传,欧足联的教练培训课程以5年为一个周期,要求教练们在进行下一阶段的不断回炉重造,以跟上时代步伐。随着课程难度的提高,内容逐渐复杂,从最初偏向青训、基础类的教练知识逐渐升华到战术类的演练。到了A级(在欧足联职业教练体系中为第二高的级别)课程时,参加培训的教练需要运用防守反击、锋线换位、转移进攻、边路进攻等细化的主题来设计自己的训练课,并在实践课堂上演练自己的战术。


此外,在A级证书的课堂上,教练们可以自由选择课程提供的阵型选项进行学习和演练。相比起不断推陈出新的战术细节,阵型方面历来是欧足联课程编制中是变化较小的部分,4-4-2、4-3-3等经典阵型可谓“长盛不衰”。不过,有意思的是,2009年到2016年间却有1个阵型在课程中被撤销,并被如今风靡欧陆的3-4-3阵型取代,那就是我们今天要谈论到的4-1-3-2——这也意味着这一阵型在未来的新生代教练带领的球队里几乎不可能再看到了,它将和“上古神阵”WM等阵型一并进入历史的回收站。


从那一年的荷兰vs捷克,看4-1-3-2的辉煌和消弭

从那一年的荷兰vs捷克,看4-1-3-2的辉煌和消弭


(图)在最新的欧足联教练培训课程中,已经见不到4-1-3-2的名字


从那一年的荷兰vs捷克,看4-1-3-2的辉煌和消弭

从那一年的荷兰vs捷克,看4-1-3-2的辉煌和消弭


(图)2004年欧洲杯的捷克队,堪称4-1-3-2阵型的“最后辉煌”


而近年来演练这一阵型最为成功的,莫过于2004年欧洲杯时期的捷克队。他们拥有着让中立球迷都为之狂热,让对手球迷都为之赞叹的进攻思维,在老帅布吕克纳的率领下,内德维德、罗西基、巴罗什等“白金一代”在葡萄牙欧洲杯上一度成为了夺冠的最大热门。当他们在小组赛中惊天逆转击垮荷兰队,接下来又力克世界杯亚军德国队从死亡之组中突围后,3-0干净利落的斩杀丹麦,让人们没有理由怀疑他们的争冠实力。接下来,我们就以小组赛击败荷兰队的经典比赛为范本,解析一下使用4-1-3-2阵型的捷克队。


阵容构造:中场的全能“工兵”,与前场的一高一快

从那一年的荷兰vs捷克,看4-1-3-2的辉煌和消弭

从那一年的荷兰vs捷克,看4-1-3-2的辉煌和消弭


(图)荷兰vs捷克(2004年欧洲杯):首发阵容


本场比赛捷克队排出最强阵迎战强敌。在后防线上,乌伊法卢西与伊拉内克担任双中卫,扬库洛夫斯基与格里格拉分居左右,彼时边后卫的助攻要求还并非十分明显,在边后卫的配置上,格里格拉相比扬库洛夫斯基明显守强于攻;在中场则是这个阵型的重点,加拉塞克出任单后腰负责保护防线,内德维德、罗西基、波博斯基三人在他身前,他们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10号”球员,都拥有充沛的体能、出色的补位意识和接应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加拉塞克在攻防两端的压力。在锋线上,4-1-3-2阵型的最大优势在于,保证了3名攻击型中场的同时,在锋线上没有“减员”,对抗能力出色的高中锋科勒与速度、射术见长的影子前锋巴罗什搭档,辅以内德维德、罗西基和波博斯基的穿插跑动,在理论上可以将攻击火力发挥到极致,让对手难以盯防。


进攻阶段:丰富的边路战术与锋线支点的运用


(视频解析1)捷克队中后场的衔接


拉沃尔佩式出球(Salida Lavolpiana)如今已在欧陆风靡,但在2004年尚未出现,捷克队却仍会在后场尝试短传出球衔接中场。

如视频解析1中,我们可以看见捷克队的防线在进攻阶段的站位:在那个年代,后场球员在攻防中还不存在选位的变化,而有意思的是,即使右中卫乌伊法卢西尝试持球向前,右后卫格里格拉也没有随即插上,而是留在后场。后场缺乏向前推进进攻的打法,捷克强大的中场群便开始发挥作用。


在控球时,为避免单后腰加拉塞克被对手封死,前腰罗西基会回撤接应,增加后场的出球点。在无球状态下,罗西基还会做轮转跑动,带走了跟防他的荷兰中场戴维斯,为加拉塞克争取到了接球的空间。在边路则是主帅布吕克纳“大做文章”的地方。波博斯基并非标准意义上的边锋,他部署在肋部区域,吸引了罗本的防守,将右路通道腾出给插上的格里格拉。无人盯防的加拉塞克传给波博斯基,后者分边后,边路的局面瞬间再次变成了2v1的局面(波博斯基+格里格拉vs范布隆克霍斯特),捷克队不断地尝试在边路制造人数优势。随后波博斯基成功下底传中。此时,另一侧的中场内德维德则进入禁区与科勒一起争夺高空球,巴罗什则留在外围寻求补射的机会。




(视频解析2)捷克的边路战术与战术支点的运用


再来看一个更好的例子,这一次扬库洛夫斯基在中线附近的持球吸引了对手右后卫海廷加(又是一个守强于攻的边后卫,再次印证了那个时代边后卫的战术侧重),较小的压力让扬库洛夫斯基仍然有出球的视野和时间,随后原本内收在肋部区域的内德维德斜线跑动从边路套上,接应了队友的直塞球,随后完成传中。


在禁区内,高中锋扬-科勒运用强大的对抗能力接应传中,回做给了在禁区外围活动的影子前锋巴罗什,得分能力出色的后者远射破门。扬-科勒和巴罗什这对“一高一快”的锋线组合,堪称布吕克纳战术体系的核心人物。


防守阶段:中场薄弱不擅压迫,对反击疲于奔命


(视频解析3)捷克队中场保护的薄弱


捷克队最为“惧怕”的,便是由攻转守阶段对手的快速反击。如视频解析3中,阵地组织阶段,科勒前插挤压对手防线,回撤的巴罗什获得空间,随后接应内德维德后排插上,而内德维德出现个人失误后,持球的西多夫竟然面对一片巨大的空间——全攻全守足球并未在当时的捷克队得以诠释,加拉塞克和后防线并未随内德维德的插上一起做整体移动。


当荷兰队分边右路时,捷克队加拉塞克+4后卫防守体系虽然是完整的,但是加拉塞克却被中路的范尼斯特鲁伊牵制,不敢贸然离开防区到边路防守,当对手右后卫海廷加插上后,接应范德梅德传球的荷兰右后卫得以完成传中。


在中场人手不足的情况下,中锋扬-科勒不得不回撤保护,但这样一来,也就意味着由守转攻阶段捷克队将失去一个前场的重要支点——更关键的是,科勒起始位置较低,即使能够接应队友的后场长传,他拿下的第一点也是远离对手球门的,非常容易遭受荷兰队绞杀,随后让对手再次发动反击。


戴维斯再度赢回球权时,他在中场获得了大片开阔空间,捷克队的防线又站位较高,加拉塞克没有和中场搭档们及时上前干扰,视野开阔的戴维斯直塞找到了左路的罗本,后者助攻范尼斯特鲁伊扩大了比分。




(视频解析4)捷克队难以应付荷兰的反击


捷克老帅布吕克纳在进攻阶段投入的兵力是近乎理想化的。如视频解析4中捷克队从后场发动反击,加拉塞克完成摆渡后令人稍感惊讶的是,持球向前推进的竟然是中卫伊拉内克,而左后卫扬库洛夫斯基则如边锋一般快速插上,并随即内切,带走盯防他的海廷加,将右路空间然给了接应科勒回做的伊拉内克——只不过伊拉内克和科勒之间配合出现的失误,让捷克再次处于由攻转守阶段。


在对手反击时,左路的严重空虚让后腰加拉塞克不得不协防到这一侧,导致中路出现大片开阔地带,所幸荷兰队当时并没有立刻利用这一空间,但他们的横传转移球却非常轻松的通过了中场。随后罗本的传中成功找到了处于伊拉内克防区的范尼斯特鲁伊,若非切赫扑出了这个威胁球,也许捷克队就无法完成跌宕起伏的逆转了。有意思的是,在最后负责盯防范尼的,竟然是回防到禁区的中锋科勒。老帅布吕克纳显然高估了球队在这样的局面下应对反击的能力。


ooYBAFhCU-CAck8HAABbYC0b4MY732.jpg


(图)阵地防守时捷克会切换成4-4-2阵型


在阵地防守阶段,内德维德、罗西基和波博斯基回撤和加拉塞克处在同一平行线上,捷克队则会把4-1-3-2阵型切换为4-4-2阵型。但即便如此,我们也可看到,中场线与后防线之间存在大片空间,在那个时代范尼斯特鲁伊这样的中锋会一直前插与中后卫对抗,但在空间意识逐渐强烈随后几年,这样的打法注定越发吃力。


防守中越来越难以应对,在进攻中则非常依赖两名战术意义非常重要的中锋科勒与巴罗什,这两人的伤病,也让这一理想化的华丽打法无法奏效,捷克队也在2006年世界杯上小组赛折戟,内德维德等“白金一代”,也伴随着4-1-3-2阵型走向落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粉丝

875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公司地址:英格兰伦敦郁金香大楼

运营中心:英格兰伦敦郁金香大楼

Copyright   ©2015-2016  天下足球网    ( 晋ICP备17009853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