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五大联赛刚刚开打,目前并没有什么焦点判罚,因此作为栏目的开篇章节,本文将作为一篇知识普及性质的文章,向大家介绍足球裁判的发展史。
《裁判那些事》开篇:足球裁判的发展史
【没有裁判的年代】 在在公元十一世纪左右,现代足球运动在英格兰和苏格兰地区逐渐显露雏形。不过当时的足球犹如罂粟之花,美丽的外表下隐藏着魔鬼狰狞的面目。由于当时的足球缺乏规则,参赛队往往是两个城市的居民,其中不少都是流氓、酒鬼以及心有怨气无处发泄的惹是生非者。那时的足球就是这些人用于发泄情绪的工具。只要将球踢到对方城区即胜利。比赛中,数千人殴斗、踢打。不仅闹得全城鸡犬不宁,还会毁坏沿途大部分的设施,甚至搭上一些“球员”的性命。那时的足球残忍、野蛮。不要说是裁判,只要稍有人上前干预,就会遭到围殴。 到了公元十九世纪,足球渐渐褪去其恐怖的一面。不过一直到1848年颁布《剑桥规则》前,足球界一直缺乏一个统一的、权威的足球规则。那时的球赛若出现争议,常用以下两种方式解决: 方式一:两队队长协商解决; 方式二:赛前请一个“公正人”,由他观看全场比赛并对争议做出裁决。 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公正人”其实就是现代足球主裁判的雏形。但在当时,这个“公正人”却常常因为对某队有利的裁决而在赛后遭到另一队球员的围殴。 到了十九世纪中叶,无论是第一部文字形式的足球规则《剑桥规则》还是1863年英足总颁布的《足球比赛规则》(《The rule of football match》)都没有提到“裁判”这个概念。对于争议的解决方式依然是要靠上文叙述的两种方法之一。 【一个裁判管全场】 终于,在1869年,《比赛规则》中提到了“仲裁人”(arbitral man)的概念。但当时的仲裁人只能在场边大喊大叫,基本起不到什么作用。 1875年的一场比赛,当时的仲裁人是一名警察。在一个球的争议中,双方开始谩骂殴打,且观众也冲进球场闹事。出于职业习惯,这位仲裁员鸣响了警笛。警笛声喝退了人群,也镇住了球员。比赛回归正常秩序。英足总受此启发,给仲裁人配上了哨子。从此,仲裁人在比赛中的作用愈发地凸显了。 于是,1891年,爱尔兰足协提出让仲裁人进入场地执法。足球裁判就此诞生。 【边裁,主裁最得力的助手】 不过,由于1870年越位规则的诞生,使得无论是“仲裁人”还是裁判都必须拿出至少三分之一的精力来判罚。加上在场内的主裁视角并不好,使其严重影响了判罚的质量。 二十世纪初期(具体年代难以查证),英足总首先提出了“边裁”的概念。随后,经过国际足联的批准,边裁正式作为主裁判的助手、对比赛判罚有决定权的裁判加入比赛。不过在诞生初期,只有一个边裁,跑满整条边线。而且当时的边裁没有旗子,只能通过大声喊叫来给主裁提供帮助。 随着1920年越位规则的修改,再加上足球比赛的节奏越来越快,一个边裁已经难以及时做出判罚且他在一条边线高速往返跑常常体力不支几乎撑不满全场,国际足联决定增加一名边裁,并让两个边裁各负责一个半场、半条边线。这才出现如今的两名边裁。1947年,边裁也正式使用旗语来为主裁提供帮助。 【第四官员和门线裁判的诞生】 至于第四官员到底是何时诞生的,目前尚无定论。比较可靠的说法是1966年世界杯的一场比赛中,主裁突然受伤无法坚持,于是第一助理裁判自告奋勇接替主裁。但却苦了第二助理裁判,他又像只有一个边裁的时代那样跑满整条边线。那场比赛之后,国际足联提出了“第四官员裁判”这一概念。起初只是一个在观众席上免费观看比赛并随时待命的裁判。不过在换人规则诞生后,第四官员又多了一个职责——管理替补球员和协助主裁换人。直到今天,第四官员的职责也是少得可怜,仅负责换人、举补时牌、并随时等待上场。
《裁判那些事》开篇:足球裁判的发展史
2010年兰帕德一脚门线冤案,让国际足联终于下定决心使用门线技术。不过,坚持“误判也是足球的一部分”的欧足联拒绝在欧冠及欧联中使用门线技术。门线裁判应运而生。不过,在门线裁判诞生之初,他与该半场地边裁站在球门异侧。这样的目的也容易理解:可以争取到更好的观察角度。可是这却苦了主裁。按照门线裁判诞生前,主裁判惯用的“对角线跑动原则”,主裁在跑动中看不到门线裁判,也就造成沟通上的误会。终于,欧足联决定:让门线裁判站到该半场边裁的同侧去!可是这样一来,好好的观察角度,又没了......
《裁判那些事》开篇:足球裁判的发展史
【结语】 从现代足球诞生到现在一个半世纪的历程中,裁判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一人到六人的漫长过程。即使在今天,裁判也在不断演化:不论是高科技产品定位球喷雾还是大脑洞产品“绿牌”都在对裁判的发展做出贡献。不过,始终不变的,是足球作为世界第一运动无与伦比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