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vage2000 发表于 2016-1-15 12:09:38

中国足球史话:学生军北理工

2000年9月,人大附中足球队一队的一批队员经过了高考,整在成绩合格的情况下,被整体招入了北京理工大学,既作为北京理工大学的学生,也作为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的队员。经过数年的磨砺,北理工足球队在全国大学生足球队当中,已经处于了顶级水平。


(图)北理工是中国足球的一个现象

      有“北京足球教父”之称的金志扬,2003年开始探索“体教结合”的道路。当年,他执教北京理工大学队参加了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并被聘任为北理工的教授。2006年,北理工在中乙拿到了冠军,成功冲上了中甲联赛。这在中国足坛是破天荒的事情。

      一支学生军,冲进了中国职业足球的第二级别联赛,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金志扬和北理工副校长杨宾被邀请到凤凰卫视做嘉宾。媒体对这支球队的兴趣也非常大,可能从来没有任何一支中甲球队能够吸引如此多的关注度。

【一鸣惊人】
      在2007赛季的中甲联赛开打前,北理工和北京国安进行了一场热身赛。虽然不是正式比赛,但2-2的比分依旧让很多人意料不到。但这只是个开始,在3月31日的中甲赛季揭幕战上,北理工又做到了一鸣惊人。

      在南京的五台山体育场,北理工做客面对中甲老牌球队南京有有。北理工的校领导十分重视,来到南京现场观战。部分北京理工的学生坐了一晚上火车,来到南京为球队加油。

      比赛开始之后双方拼抢非常激烈,北理工虽然初登中甲赛场,但没有任何畏首畏尾。比赛一直打到全场伤停补时,北理工的杨阳送出传中,杨思源头球破门,帮助北理工绝杀了对手!



(图)杨思源绝杀南京有有

      这场球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大家都想看看这支学生军征战中甲联赛,能打成什么样子。结果北理工成功取得开门红,这又掀起了一波关于“北理工模式”的讨论热潮。但是,除了中甲联赛,北理工还要参加很多比赛。多线作战,是他们和其他中甲球队相比比较大的劣势。

7月中旬,他们要代表北京参加全国大运会;8月,他们要代表中国参加世界大运会;还有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以及北京市大学生甲级联赛等比赛。当然,北理工在对待这些赛事的时候,可以用二线队员、替补队员,或是以拼盘组队的方式参加,但多少还是会对球队造成一定的影响。加上本身队伍也是一匹升班马,因此,北理工整个中甲赛季的大部分时间都处在保级区附近。

      但比较幸运的是,那一年的呼和浩特队在赛季中途宣布退出,所以中甲只剩下了一个降级名额。最终,北理工以倒数第三成功保级。对于学生军来说,这就是很大的成功。

【“我们是风,不被左右”】
      每到北理工主场比赛的时候,赛前和中场休息时,总有一首动听的音乐响起。这是北理工的队歌《足球季风》,作词的是时任北理工艺术教育中心主任杨海滨老师(后来他担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作曲、演唱的是艺术教育中心的王颖老师。歌词里有一句:“我们是风,不被左右。”这句充满个性的歌词,体现了北理工的诸多与众不同之处。

      首先是场地。经过中国足协的允许,北理工把主场设在了学校的东操场。这个场地即使放在全国各大高校里比,可能都不算是大的,座位数量有限——确切地说,主席台两边根本没有座位,大家只是坐在台阶上。而且这个操场只有一面看台,看台正对面就是学校的实验楼,中间隔着铁丝网。每到主场比赛的时候,除了入场观赛的学生和球迷,还会有人站在铁丝网外观看比赛,这也是北理工非常有特色的“铁丝网看台”。



(图)北京理工大学东操场

      很多人都在质疑,北理工的队员真的是学生么?需要说明的是,2013赛季以前,北理工100%是学生军,不容置疑。即使是所谓“足球特长生”,也和其他学生一样,是需要正常上课、参加考试的,如果考不过,也会挂科、毕不了业。有许多人说,“足球特长生”一定是分数特别低的特招,文化课可以忽略不计。这种说法既不了解国家的特招制度,也不了解北理工本身。他们绝对不像很多人所认为的不用上课,只管踢球。那个时候,在课余时间,北理工足球队只能保证两小时的训练。临近考试的时候,他们甚至在训练当中都凑不齐人。他们首先是学生。

另外,北理工的学生球员,不像一些人说的是什么“足球专业”。北理工没有所谓的“足球专业”。上赛季北理工队队长韩光徽,是学国际贸易的,学生球员都各自有各自的专业,不存在“足球专业”的学生,也不是什么体校出来的。

      中国人希望体育和教育可以同步进行,但却不相信可以真正实现。当真正有人做到的时候,质疑之声会非常多,而且更显著的一个特点是,这些质疑的人,大多数是根本没有去了解过真实情况的人,只凭道听途说,张嘴就来。北理工的学生球员,既要面临学习压力,也要面临赛场上的压力,更要面临各种不负责任的中伤。他们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拥有更全面的素质,却被当成了“不用学习的特招生”,成为了被猜疑的对象。

2013赛季开始,北理工俱乐部化。俱乐部化带来的一个变动,就是每年北理工开始引进职业球员了。为了保级,每年北理工基本都会用满5个内援名额。但由于学校的教育经费不能动,北理工足球队只能依靠有限的赞助和校友基金会来生存。这些新援,基本都会以租借或者自由转会的方式加盟。所以,北理工无法引进真正的强援。

      新援拿的工资比学生球员高,但他们不用上课,也没有北理工的文凭;学生球员严格意义上讲没有工资,每个月只有学校发的一点点训练津贴,基本也就几百元而已。据金志扬在2015年年底透露,当时的标准是大一的200元,大二400元,大三600元,大四800元,研究生是800-1000元。虽然比不得大俱乐部,但由于依托于学校,即使工资、津贴少,北理工从未出现过拖欠的情况。

      但不可否认的是,俱乐部化之后,北理工每年引进5名职业球员,加上三个外援,上场比赛的球员里,真正的学生球员在减少。2015赛季,每场比赛北理工的首发阵容里,基本只有二到四个学生球员。



(图)停球者为马尔奎斯,北理工物美价廉的乌拉圭前锋

      在外援的引进上,北理工只能选择物美价廉的外援。2015赛季,北理工马尔奎斯、胡里奥和纳沙里奥三名乌拉圭外援,总共才花了30万美元。但这三名外援的表现都非常出色,绝不比其他中甲球队重金引进的外援差。

【中甲联赛征战9年】
      北理工在中甲踢了多年的保级战,保级经验丰富。但是他们最大的困难不是场地、不是经费,而是每年都有学生要毕业。学生球员毕业,很多其实就等于挂靴了。这导致球队每年的人员变动都很大,没法稳定地拥有一套阵容。有的学生本科毕业之后继续读,近期转会去延边的韩光徽、转会去北控的刘天鑫都读到了研究生,而旧将杨阳读到了博士生。这样,他们还可以在球队里效力更长的时间。但大多数情况下,北理工的主力阵容,在新赛季开始前都会大改。



(图)北理工队长韩光徽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北理工一直在中甲顽强地生存着:

2007赛季,北理工第11名保级;

2008赛季,北理工第7名保级;

2009赛季,北理工第8名保级;

2010赛季,北理工第12名保级;

2011赛季,北理工第13名保级;

2012赛季,北理工第14名保级;

2013赛季,北理工第9名保级;

2014赛季,北理工第9名保级。

      连续8年,学生军留在中甲,这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而2015赛季降入中乙,也是因为诸多不利因素造成的。

      其实,北理工的2015赛季开局不错,首轮他们就在秦皇岛拿下了冲超热门球队河北华夏幸福。但从第7轮开始,北理工9轮不胜,一下就掉到了降级区。这还是和球队多线作战的问题有关。

2015年夏天,北理工许多球员要代表中国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陈子轩、崔博宇、崔梦旭、郭子印、韩光徽、何子超、胡明、金迪川崎、静轩、李思晨、刘天鑫、裴徐俊杰、王伟、燕翔山被抽调。连续作战,让球员都很疲劳。队长韩光徽后来受伤,缺席了下半赛季的大部分比赛,这也让北理工在阵容上更加捉襟见肘。



(图)2015赛季的降级是由多个不利因素造成的

      倒数第二轮,北理工3-1拿下青岛中能。同时,保级对手湖南湘涛输球,北理工积分追平了湘涛。最后一轮,北理工客场挑战已经降级的江西联盛,而湘涛主场对阵中甲劲旅哈尔滨毅腾。这是一个保级的大好机会。

      最后一轮,北理工客场2-1拿下了江西联盛。在另一场比赛,湘涛领先了几乎90分钟,但在最后时刻被哈尔滨毅腾扳平。就当所有人认为北理工将第9年保级成功的时候,补时阶段,湘涛队的李想打进绝杀球,2-1,湘涛凭借相互胜负关系的优势保级!

【体教结合的道路】
      李想曾效力于北理工。这位球队旧将,亲手将学生军送进了中乙。降级之后,刘天鑫、韩光徽等面临毕业的球员纷纷转会其他中甲球队,完成了由学生到职业球员的转变。而他们是真正从校园走出的球员,来到北理工之前并没有职业足球的经历。这也是北理工为中国足球做出的贡献之一。

      至于来年的打算,北理工决定还是要参加中乙,但到底具体怎么搞,未来路在何方,谁也不知道。金志扬曾说:“中甲联赛整体的投资大了,外援水平也高了,我们的压力也就更大了。我想,我们北理工最终在本赛季降级,说明中甲正按照职业化的方向向前走,这也不是坏事。我们北理工打到这里,也是为中国足球的改革贡献了一份力量。”



(图)金志扬的努力,为中国足球的改革贡献了一份力量

      诚然,随着中超联赛的火爆,中甲联赛的门槛也在飞速提升。权健、北控、人和等球队在赛季开始前的投入,甚至超过了几年前中超球队的投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生军”已经很难在中甲联赛中生存。作为中国职业足球的一个“现象”,他们的辉煌时期告一段落。

      虽然屡屡遭到质疑:北理工到底是不是真正的校园足球?但无论如何,我们必须认可的是,作为球员,能够在高校当中学习,他们未来的道路也随之被拓宽。既学习也踢球,这是真正的全面发展。北理工所探索的道路,是一条体教结合,体育回归教育的道路。无论他们这种模式成功还是失败,我们都需要为他们的努力致敬。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足球史话:学生军北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