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术失灵——阿森纳联赛首轮复盘
斯拉文-比利奇麾下的那支克罗地亚曾经创造过许多奇迹,欧预赛双杀英格兰,欧洲杯2:1力克德国队,都无疑展示出了“摇滚少帅”在以弱胜强方面颇有心得。当这个在西汉姆效力了一个赛季并出场过54次的男人重回铁锤帮坐上教练席时,又一个奇迹诞生了。克罗地亚少帅的开局阵型是菱形442,从指导思路来看这一个偏向于防守尤其是保护中路的阵型。但是铁锤帮的实际策略并非如此简单,尽管在周中刚刚参加完欧战,球队在体能上有所劣势。可比利奇并未以简单退守、放弃中场的思路来组织比赛,而是在开局凭借中前场的积极抢断遏制阿森纳的快速进攻。
不过温格并未完全延续足总杯决赛和社区盾杯的战术思路,这从开局阵容的布置上可见端倪,吉鲁中锋,厄齐尔埋伏在他身后,卡佐拉出现在左收肋部,张伯伦则离着边路更近一些,两个边卫统治了边路走廊。在宏观上与之前的布阵上只是看上去有些相似,但是在微观实战中却完全不同。已经得以检验证实有效的排兵被束之高阁,也许这其中有各种顾虑到的因素,不过这几乎埋下了阿森纳上半场无功而返的伏笔。
快速进攻/反击的失灵:
在不停的受扰下,阿森纳很难通过传递打出快速进攻。厄齐尔并不擅长在密集区域背身拿球再向前,卡佐拉这次也没能马拉多纳附体,拉姆塞则丢了5次球权;唯一能通过个人推进能力改变节奏的只有张伯伦。而西汉姆在开局阶段的前场逼抢的打法也并非毫无破绽,为了紧凑阵型,他们付出的代价是在后腰身后、中卫身前区域的空档,而第7分钟张伯伦针对这个隐患地带的推进险些成功,如果不是奥邦纳及时上抢并犯规,张伯伦将直面门将。
由守转攻时另一项利器,是后场迅速向前方空档转移。但是科奎林在开局阶段五分钟内连续两次长传调度失误,则基本上就是一个缩影:温格所一直强调的快速移动能力在本场比赛中几乎难以凑效,这并不是因为球员们跑动不够积极,而是因为皮球没办法快速移动到空档。球员们在传接球时的主动失误过多,打乱了阿森纳快速进攻的梦想。科奎林的视野不错,但是传球的功底还撑不起组织核心后腰的重担,一旦需要加强进攻,温格总是换下科奎林,并非没有依据。
上半场的枪手踢得有些过于讲理了,他们想以堂堂之师的战术去解决问题,但是却没办法打出过去两场正赛哪怕一半的快速进攻水平和流畅度,此时,战术失灵已经悄悄显现了。这似乎也在提示:球队大部分的问题其实与阵型并无太大关联,而是某些球员个体的微观因素造就了如今的窘境?
低效阵地战:14号区域的窘迫
一旦打不出快速进攻,而被动陷入到阵地作战,阿森纳的老毛病就被暴露的一览无余。以这个排兵布阵经过双方战术博弈之后的结果看,枪手实际上没办法在14号区域持续制造威胁。
在进攻区域,吉鲁能够有效影响比赛的招数唯二,其一是冲进禁区抢点,其二是在14号区域做三角配合的“楔子”。但他拙劣的脚下功夫严重制约了一脚出球的稳定性。厄齐尔虽然总声称自己喜欢中路,但无论是在进攻三区的滞留能力还是进了禁区之后的嗅觉和射门能力,都达不到冰王子的水准。而卡佐拉的禁区前射门已经多少场都不开胡了,这基本上就宣告了阿森纳在对手禁区前可以做连续的撞墙和三角配合,但是却不能在这一侧终结比赛。
其结果,就如同不停锤击砧板,却总无法力透纸背。
吉鲁在参与三角配合时只能扮演“楔子”的角色,这严重依赖队友的后排插上搅动阵型。而他自己没办法正面球门参与换位的变化。同时由于转身较慢,在狭小空间内也很难完成图中所示做球后再转身的战术套路。这也就意味了他在三角配合中扮演不了终结者。
于是谁来终结比赛就成了影响局面的关键,在本场比赛,厄齐尔在上半时通过反插实际上获得了一次破门良机,但是遭到了汤姆金斯的紧跟破坏。上赛季,阿森纳在14号区域持续地威胁对手的球门的战术意图非常依赖桑切斯。而拉姆塞和张伯伦也有能力在这个区域制造威胁。一个依靠后排插上,一个依靠肋部内切。但是他们都离着进球差那么一点点。
而无法击穿防守阵型的队员们还是选择了最没有耐心、最没效率的套路——阿森纳全场高达33次传中,然后却并没有什么卵用。一旦陷入对手后卫的不停纠缠,越是迟迟不能建功,吉鲁就会愈发地丧失冷静,本场的5次射门几无准星可言。
“我们有些紧张,有些太心急了,我不会说我们太骄傲,更多的是太紧张了。” 温格在赛后如是分析道。
张伯伦:
本场比赛,张伯伦贡献9次个人突破,全场最高。从某个意义上看,他承担的战术职责有些超负荷了。在整体反击时他扮演向前突破的“推土机”,不过由于开场20分钟后,铁锤帮的阵型开始适度回收,对中路空间的封锁更加严密, 张伯伦很难再有中路推进的机会,而是开始扮演阵地进攻时 的“开瓶器”,试图从右肋制造威胁。
从后场带球连过三人,直接杀入禁区,张伯伦离成功还差一些细腻。
佩耶:
此役过后,佩耶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前马赛核心的地位并非浪得虚名,相比厄齐尔,佩耶的突破和对抗能力都要更强,他是出色的团队型球员,但是单兵作战能力也同样不逊色。除了在利用跑动和传球组织比赛之外,他的5次突破也是西汉姆队内最高,这展示出前马赛中场在战术特点上的全能性。
这次卸球过人展示了他的细腻和想象力。
总结:
教授首发吉鲁也许不是一个坏的选择,但是一旦放入到比利奇菱形442中路防守的情景当中,这就成了一处明显的败笔。在上半场,中锋吉鲁的存在实际上限定了阿森纳的战术变化,因为他的存在强化了队友对高空作业的依赖,甚至削弱了整体对地面小范围配合打穿对手防线的耐心。
面对传统的西汉姆,阿森纳反而踢得更像是英式打法,边路起球传中依旧被证实是最低效的套路——德布西、蒙雷亚尔、卡佐拉以及厄齐尔各自尝试了5次传中,两队传中数据对比为下图所示的33:6,所以,尽管双方传威胁球之比是碾压般的17:7,但是由于传入禁区的球多是低效的传中,所以并没有产生什么实际作用,吉鲁在破解密集防守时所谓的“高空优势”实际上一直被高估了。当局面长期无法打开,吉鲁的存在反而会束缚队员的心理,潜意识里对高中锋产生错误依赖。
从结果而言,西汉姆被长时间压制却取得了胜利,不过,斯拉文-比利奇的战术成功并不体现在进球上,因为第一个定位球仰赖于枪手防线造越位时的“拙劣”配合,而萨拉特的那脚世纪波又太过于个人英雄主义了。少帅的战术成功在于,他破坏阿森纳由守转攻的思路是对头的,依靠前场的逼抢,摸准了枪手反击时人员推进能力和手段的匮乏;而回到阵地战防守当中则坚决的严密封锁“14号区域”和肋部,把枪手的进攻路线毫不留情地分割到边路去。放任德布西和蒙雷亚尔传中,两名中卫在禁区不停地干扰吉鲁高空作业,使得对手被动地用最低效的方式组织进攻,阿德里安犹如同胞德赫亚附体也就并不为奇了。
桑切斯这次同厄齐尔的边路配合直接打穿了对手的左肋。教授在下半场的换人思路是正确的,连续安排两把尖刀分别从左右两肋插入禁区,如果比分只差一个球,那么温格接连派遣沃尔科特和桑切斯上场或许能带来新的变化,进而扰动西汉姆的防线阵型,但是两球落后的局面则完全不同,两球在握的铁锤帮可以毫无顾忌地坚决执行深度反击,用边路快马贾维斯换下进球功臣萨拉特,就展示出少帅彼时的战术意图。
快速进攻失灵,阵地作战低效,阿森纳被爆冷的死法都有其相似性。尽管西汉姆的进球依靠运气,但首秀的比利奇却赌赢了防守。
坏消息是,阿森纳输球成了新赛季联赛首轮的最大冷门。
好消息是,这提前揭开了球队病灶的伤疤——教授,转会窗前该补疮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