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渠梁 发表于 2018-4-16 00:56:26

32岁仍是球队关键,如果没有他,曼城怎么办?

对于曼城来说,这个原本有希望成为队史最成功的赛季,在短短的一周内风云突变。

先是欧冠遭到利物浦双杀淘汰出局,又在联赛中主场输给德比对手,错失在死敌面前提前夺冠的机会。曾经被视为“无敌”的曼城,竟在一周之内遭遇三连败。在此之前,恐怕没有人能预料到这样的结果。

而本场比赛来到客场,已经是曼城连续第4场面对英超四强级别的对手了,及时“拨乱反正”,在欧冠出局的情况下,争取创造英超夺冠的积分记录显然是瓜迪奥拉在剩余赛季中的最大目标。

【被高位压迫时难以出球,曼城的命门竟是他?】

在欧冠八强被利物浦双杀的比赛中,一直以来以控球优势巨大、中后场出球流畅的曼城,在3-0惨败的首回合中,居然多次出现了后场出球不畅,被利物浦高位逼抢压制的无所适从的状况。

虽然在两回合比赛中,曼城依旧是控球率占据巨大优势的那一方。但我们知道在足球世界中,控球率并不是能赢得比赛的一项硬指标。而本场比赛的控球率,也向我们证明了这一点。

虽然双方控球率势均力敌,但从比赛场面上来看,曼城显然是进攻更为流畅的一方——一方面是热刺本场比赛并没有像利物浦一样用整齐有序的高位逼抢来压制曼城中后场。而另一方面,则是席尔瓦在位置上的小小改变,使得曼城的中后场运行变得更加流畅。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可以通过这几场比赛中席尔瓦在比赛中的平均站位的对比来看。

上图是欧冠八强战首回合,曼城球员的平均站位图。

可以看到21号席尔瓦的站位竟然比球队的首发中锋热苏斯要更加靠前,仅次于作为主要冲击点的萨内。

可以说在这场比赛中,席尔瓦几乎是担任了“二前锋”的角色,而非在他习惯的中场位置上。从比赛场面上我们也能看到,更多出现在后场帮助球队出球的,是球队的另一名中场核心德布劳内。

而在本场比赛中,席尔瓦的站位则要“正常”许多。

为什么席尔瓦的位置稍稍靠后,就能让球队的中后场运转出现质的变化?这需要联系到“中场双核”各自的技术特点来讨论。

我们知道,虽然被称为“双核”,但德布劳内与席尔瓦的技术特点和球风可谓大相径庭——比利时人的球风大开大合,而西班牙人的球风则柔软细腻。

而想要有效破除对手的高位逼抢,不仅需要中场球员用大量的移动来接应后卫的出球,还需要他们有能够单兵摆脱对手防守球员将球送出的能力。

而德布劳内恰恰并不擅长依靠脚下技术来摆脱对手的防守。在这种时候,大开大合的球风和过长的球路就成为了比利时人的缺点——相比依靠盘带和过人来“逃出生天”,德布劳内更擅长的是直塞、长传球这样更加直接的攻击手段。

而利物浦之所以能在上周的比赛中成功压制曼城的后场出球,正是因为那场比赛中承担后场接应的是德布劳内而非席尔瓦。

【席尔瓦的回撤是疏导球路的关键】

那席尔瓦为什么又更适合取代德布劳内成为那个回到后场疏导球路、接应触球的核心呢?

显然,相比比利时人,席尔瓦在拥有极其细腻的脚下技术的同时,也更擅长在后场与聚拢的队友形成小组来共同在小范围处理球。

正是如此,席尔瓦能在回到后场后依靠个人能力摆脱的同时,还能与队友在小范围进行连续的传导,将球倒出后场。

而另一方面,鉴于席尔瓦已经是32岁的“高龄”,再让他在前场面对密密麻麻的防守人员完成突破显然不现实。增大西班牙人的活动范围,让他在球场的不同位置接应队友、组织进攻才是更加高效的用法。

就像这次进攻,席尔瓦并不是送出最后一传的球员,但他的传球往往能让球队的进攻路线瞬间变得明朗:

在接应后卫时,席尔瓦移动到了热刺防线的空当处,为他下一步处理球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和时间。随后他的长传分边也非常干脆利落。

这次曼城的反击,则很好的体现了两名中场核心之间的技术特点:

席尔瓦作为反击的发起点,在接到队友传球后一路带球到了弧顶。在发现传球路线受阻后,他向右的带球吸引了德布劳内身前两名防守球员的注意力,并送出了恰到好处的传球,为比利时人的远射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席尔瓦负责接应后场并组织进攻,德布劳内通过远射、直塞、长传球来攻击球门。这样的分工合作,才能够最大化“曼城双核”的威力。

【总结】

虽然一场迟来的胜仗对于缓解曼城在两回合欧战的糟糕表现所带来的争议或许并没有太大的意义,但抛去欧冠赛场的表现,曼城本赛季在联赛一骑绝尘的战绩毫无疑问是“历史级别”的。

那么,你认为本赛季的曼城,到底是算成功还是失败呢?

【赛后讨论】

1、    联赛一骑绝尘欧冠却止步八强,你如何评价曼城的2017-18赛季?

2、    曼城是不是该开始寻找席尔瓦的接班人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32岁仍是球队关键,如果没有他,曼城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