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憾与憧憬过后,留给中国足球的问题还很多
随着比赛哨声响起,中国队的小伙子们弯下了腰,脸上写满了失落与无奈。尽管中国队在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十二强赛的最后一轮中客场2-1战胜了卡塔尔队,但由于同组的乌兹别克斯坦0-0战平韩国、伊朗2-2战平叙利亚,这样一场来之不易的客场胜利不足以让国足取得一个附加赛的名额。
但是以中国队今天这样的表现来说,似乎没有球迷会责怪他们。还记得一年多以前,在四十强赛里两平香港后出线岌岌可危的中国队,在最后一轮2-0战胜卡塔尔,再加上其它众多球队的帮忙,使得国足搭上了十二强赛的末班车。实际上十二强赛这多出来的十场比赛,对于十余年没有杀入过世预赛第二阶段的中国队来说已经是赚到了,因为我们多出了这十场真刀真枪的演练机会,在这其中积累的经验对于我们来说是弥足珍贵的。并且,我们也看到了中国队在前五轮仅取两分未得一胜的不利局面下,到直到最后一轮之前还保留着晋级的希望,这对于中国队来说就是莫大的进步,至少他们从来没有放弃努力。中途上任的意大利老头里皮也给球队带来了明显的提升和变化,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肯定的。
但是冷静下来,我们必须要说,如今的中国足球的能力,确实够不上一个世界杯名额。我们的关注点不应该是某名球员防守失误,也不应是某名球员临门一脚打了飞机。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中国足球更深层次的一些问题。
问题一:足球基础设施匮乏
2015年3月16日,中国政府网正式对外公布《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在这份数万字的红头文件中,一共用50条细则详细规划了中国足球未来几年改革发展的目标,并指明了中国足球未来前进的方向。方案中着重强调了中国足协与体育总局脱钩、加大足球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校园足球的发展。
《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的出炉之后,各地方积极响应,俱乐部老板、教练和球员也齐声叫好,他们高呼中国足球的春天即将真正到来。用中国足协工作人员的话说,实际上这次“足改”可以总结为一句话,那就是“真正依据足球的客观规律搞足球”。
但实际上,“足改”的颁布暂时还未在国内取得显著效果,这集中表现在“加大足球基础设施建设”上。在国内,广州的足球基础设施建设属于领先地位,足球氛围也相当好,据笔者了解,广州市里许多专用足球场或者一些学校里的足球场都是对外开放的,民间有许多足球联赛,喜欢足球的市民们热情很高,在闲暇时间就会聚在一起踢球。
但是很遗憾,像在广州这样的情况我们在国内的其它城市就很难寻觅了。在中国大部分的城市里,足球基础设施建设都不够完善,场地少而贵,有些市民即便喜爱足球,但也只能因为场地的原因而放弃。足球设施的问题也在客观上造成了足球氛围不浓。
问题二:足球人口落后
一个国家的足球人口关系到足球在这个国家的群众基础,而一个国家的足球水平就是取决于群众基础。在巴西、阿根廷这些传统的足球强国,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踢野球的孩子,而日后那些家喻户晓的南美球星很多都是从踢野球成长起来的。这些踢野球的孩子,便是这些国家强大的足球群众基础的具体见证。
有一种说法十分常见:中国有13亿人口,为什么就找不出11个会踢球的人呢?我们需要看到的是,我们国家真正踢球的人有多少?从中国足协得到的统计资料显示,中国的注册球员只有5万人左右,远远不及德国、意大利、英国、法国和西班牙等足球强国,和日本、韩国相比也有较明显的差距,这是十分可怕的。所以说,上文的那种说法极其缺乏对客观现实的认识,我们的国家没有人来踢足球,那么即便人口基数再大也没有用。那么我们国家踢球的人去哪儿了呢?
也许中国也拥有自己的“梅西”和“C罗”,但是他们现在恐怕不是在背诵着课文,就是在为一道复杂的数学题而苦思冥想。但这种情况怪不得教育制度,因为在中国这个人口众多的大环境下,高考还是相对来说最为公平的政策。这也怪不得家长,受传统的根深蒂固的思想的束缚,现在绝大多数家长认为,让孩子安安稳稳地在学校里学习,考上个好的高中后考个好大学,之后进入一个稳定的公司工作,这便是大多数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期盼。
一方面大多数家长都会用固有思维来要求自己的孩子走文化教育之路,另一方面中国足球的大环境的不够优越,也让家长们不敢作出冒险。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足球都与“假球”、“丑闻”联系起来,试想如果是这样,你会选择让你的孩子选择职业足球这条前途未卜的道路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