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足球网解析巴萨织梦者
这个夏天对于巴萨的拥趸们来说无疑是十分煎熬的。上赛季的结果已经显示出现有阵容必须做出重大革新,但是球队到目前为止具有战略性的引援也只有塞梅多一人。德乌洛费乌的回购更是对前锋替补的一种补充,甚至还略带有一些“免得以后涨价”的意味。而直到现在最费流量的转会无疑是巴萨对维拉蒂的追逐,一个死追着不松口,一个摆明了要走,另一个死守着不放,守着不放的那个现在还摆出一副“你断我手足,我撕你衣服”的架势。再加上拉伊奥拉和内马尔的加入无疑会使这桩转会更加复杂。在如此纠缠的转会中,其实所有各方的动机其实都基于一点:巴萨太需要维拉蒂,或是太需要一个顶级的组织中场了。那么我们就来梳理一下,巴萨以哈维为基准的对组织中前卫特有的标准,以及这个角色对于巴萨来说的意义。
【将遇良才】尽管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哈维是我最欣赏的球员之一,这种熟悉理应让我将笔锋触及这位中场大师时更加游刃有余,但是事实上我很难选取一个明确的节点来作为讲述的开端。因为哈维的职业生涯经历了漫长的由于不被理解而出现的怀才不遇,以至于当他达到他本早就应该达到的地位时,人们竟觉得他有些大器晚成了。事实上不避嫌地说,直到哈维淡出主流足坛前往卡塔尔,他都没有在普世的评价中获得过应有的最高赞誉,人们能够量化出来的地位,也只是金球奖的三甲而已。
在考虑了很久以后,我还是认为一切的一切都是从2008年的那个夏天开始的,虽然在下面的叙述中我可能会穿插在这之前的内容,但是2008年必然是具有鲜明的意义的。对于哈维,2008年夏天发生了两件当时看来毫无关联,但是日后却神奇地汇流到了一起的大事:其一是2008年夏天西班牙夺得了德劳内杯,加冕欧洲冠军;其二是以拉波尔塔为代表的巴萨高层选用了瓜迪奥拉而不是大热的穆里尼奥作为球队新任的主帅。
我们先来说第一件事,第二件事我们会在本文的第二个小节中详细叙述。相比较于2010年和2012年两届大赛中西班牙队越来越浓厚的“巴塞罗那主义”风格,2008年的阿拉贡内斯并没有刻意的在球队中强调这种旗帜性十足的名称。一方面以巴萨为代表的“克鲁伊夫主义”足球还没有到真正将各个元素融会贯通的时候,另一方面彼时的阿拉贡内斯基于的战术模板并非完全属于巴萨。融合了巴萨(普约尔、伊涅斯塔和哈维)、皇马(卡西利亚斯、拉莫斯)、瓦伦西亚(席尔瓦、比利亚和马切纳)以及一些效力英超的球员,还有不得不说的大放异彩的归化球员塞纳,阿拉贡内斯设想的是一种近似于强化了中路渗透和防守强度的“超级拉科”式的足球理念。
(图)在2008年欧洲杯冠军的那支西班牙队中,融合了来自各路的西班牙球员,彼时的西班牙队踢的还是一种西班牙传统风格更加浓厚的足球,而非后两届大赛中那么清晰的巴塞罗那风格
在这种足球理念中,在确保精确性的前提下追求速度(而不是相反)的传控被提高到了战略核心的地位,且整体的传控优先于整体的压迫,另外与拉科不甚相同的是,边路不再作为战术的根本存在而只是作为中路策略的一种补充;同时,节奏的变化成为球队在进攻、控制和防守三方面的主要手段。正是这种将传控作为战略核心的设定,让哈维大放异彩,并成为那届比赛的最佳球员。事实上,阿拉贡内斯在对哈维的使用上也只是利用了他中短距离传球精准和节奏意识出众这两点,对于空间的敏锐把控和对比赛整体的阅读能力,则被之后的瓜迪奥拉使用得如鱼得水,这是后话。
在如此“巴洛克风格”的足球体系中,哈维并不是第一个出现的“织梦者”。在伊鲁埃塔一手打造的几乎震撼了整个西班牙足球史的“超级拉科”中,贝莱隆第一次向世人展现了纯粹的西班牙式的组织中场大师。不同于皮尔洛、杰拉德和兰帕德这样擅长中长距离调度的意式和英式中场,贝莱隆更擅长中短距离精准传球和直塞,且更擅长通过节奏的变化来调动对手的防线。另外与里克尔梅式的“古典前腰”不同,贝莱隆代表的是一种更现代、更少球权但同时功能更全面的“中前卫”,这一点在后来的哈维身上表现得更加明显。与哈维相比,贝莱隆的风格更加写意和洒脱,但是在思维层面上,他与哈维同样具有对足球完全超前于时代的理解。尽管由于多方面的球队原因以及毛罗-席尔瓦、弗兰以及罗梅罗这些功勋球员的老化,超级拉科只是以惊鸿一现的方式出现在足球的历史上,但是贝莱隆和他的足球思维却在2008年以一种震惊世界的姿态复活。
(图)贝莱隆是那支“超级拉科”当之无愧的中场核心,在2003-04赛季4-0逆转米兰的比赛中,贝莱隆打入一球
贝莱隆和他的超级拉科事实上也代表了组织中场在世人眼中的境遇,即他们往往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却又往往不被重视,而他们的能力也时常不被战术设定者看好。同样的境遇在哈维身上依然存在,范加尔和里杰卡尔德从来没有明白过哈维作为一个中场指挥官式人物的真正意义,事实上前者连瓜迪奥拉都使用得令人啼笑皆非。而在世人眼中,如果不是梦三王朝的话,哈维的地位又有多少人会关注呢?但是正如伊鲁埃塔和贝莱隆、克鲁伊夫和瓜迪奥拉一样,瓜迪奥拉与哈维之间有着如同伯乐与千里马一样的默契,这种默契来源于同为梦想家的思维领先者之间的共鸣,也根植于他们“克鲁伊夫主义”的足球信仰。
2008年的夏天,阿拉贡内斯和哈维之间“将遇良才”的共鸣真正意义上宣告了西班牙足球和荷兰足球在“织梦者”这一角色上形成了完美的结合。虽然对于哈维个人来说,他真正的启蒙者应该是雷克萨奇,但是对于巴萨的哈维来说,真正要感谢的是那个一辈子都忠于马德里竞技的阿拉贡内斯。
【大巧不工】
他需要感谢的另一个人,就是瓜迪奥拉。
与骨子里渗透着米歇尔斯主义的里杰卡尔德不同,克鲁伊夫的门徒瓜迪奥拉深知哈维的意义绝非单纯的“前腰”或是“后腰”。选择德科而非哈维体现了里杰卡尔德在理念上还是认同范加尔的,在米歇尔斯主义的驱使下,里杰卡尔德更欣赏德科的纵向冲击力、对抗能力和远射功底,并单纯地因为好恶而将哈维定义为德科的替补。同时他的确忽略了哈维在传球成功率、原地摆脱能力以及致命一传上的优势,而这些在德科离开巴萨之后,在瓜迪奥拉的点化之下竟成为哈维主导比赛的关键所在。
瓜迪奥拉清楚地看到,哈维身上具有成为“指挥官”的三项关键能力。
第一,哈维具有扎实的传球功底。
传球的基本功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停球,黄健翔老师曾在形容哈维时说:“哈维一停定天下。”这里的停球并不是仅仅将球停在脚下,而是在停球之前就能预判到停球之后的自己和对方防守球员的位置和下一步动作,然后将球停在对自己最有利的地方。而哈维甚至可以做到在自己的停球瞬间,往往保证自己有至少两个传球线路的同时,周围不会有紧贴的防守队员对自己进行下一步的干扰。
(图)这是2010-11赛季首回合国家德比中一次普通的哈维接球时的场景图。此时皮克将球交给哈维,哈维在接球时跑到了图中所示的中心位置。此时厄齐尔如图中方向跑动去盯防伊涅斯塔,阿隆索如图中方向试图断球,马塞洛则想要造越位,迪马利亚并没有注意到阿尔维斯的跑动。而伊涅斯塔则如图中跑动向哈维后方接应。此时的哈维可以有四条传球线路:第一可以回传皮克,第二在厄齐尔跑开后可以将球交给布斯克茨,第三可以交给身后的伊涅斯塔,第四可以交给前插的阿尔维斯,而实际上哈维选择了较为准确地将球交给了前来策应的小白
其次是传球,这一点在无数的比赛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哈维在中短距离上的手术刀般的传球是瓜迪奥拉逐渐将“三叉戟”转化为“MVP组合”的重要基石。在完全树立以哈维为圆心的中场运转体系之前,2008-09赛季的亨利、梅西和埃托奥的“三叉戟”进攻仍然包含着点对点的绝对碾压,但是在2010-11赛季转化为比利亚、梅西和佩德罗之后,除去梅西之外,比利亚和佩德罗都强化了无球接应的角色而将个人有球的发挥予以缩小。这一方面是因为比利亚和佩德罗在全面性上的确不如亨利和埃托奥两人,另一方面就是基于哈维在进攻核心区域无死角的传球能力。扎实的传接球功底再辅以瓜迪奥拉设计的三角站位和阵型的整体移动,使得哈维可以如鱼得水地以自己为轴心建立精密的传球网络。
(图)在2010-11赛季的欧冠决赛中,哈维在禁区正面斜向直塞比利亚,此时的梅西、比利亚和佩德罗都在以哈维为中心移动
第二,哈维具有精湛的原地摆脱能力。
从体质和技术的角度来说,哈维都不算是很出色的那种球员。身高只有普普通通的170厘米,也并不怎么强壮,唯有在耐力上值得夸奖。技术也并不花哨(事实上部分也是因为在身体素质上的不出众),无法像小罗那样夸张地“牛尾巴过人”,放眼职业生涯几乎一次单车都没有踩过。但是正如我前文所说的哈维是天生的和贝莱隆一样的“织梦者”,哈维具有在他的位置上炉火纯青的基本技术:原地摆脱,或是俗称的“拉玛西亚回旋”。事实上,与“牛尾巴”、“钟摆过人”和“踩单车”等等大家耳熟能详的过人动作不同,原地摆脱是完全另一个目的的技术动作。前者往往是为了过掉正面的防守球员,根本目的是撕开纵向的纵深空间完成推进,而后者是通过原地转身的方式将正面和侧面的防守球员挪到自己的身后,为自己的下一步处理赢得空间,这个空间可能是纵向的,也可能是横向的,甚至是回传空间。换句话说,其他的过人动作多数是以直接攻击为目的,但“拉玛西亚回旋”是以护球和传球为目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想更容易理解我把这项能力单独提出来的意义。
(图)哈维原地转身助攻梅西,在这次转身中哈维吸引了三个人的防守,为梅西制造了足够的空间
第三,哈维具有对比赛精准的阅读能力。
“四号位”——也就是中后场发牌器——出身的瓜迪奥拉,自然十分清楚在克鲁伊夫主义的传控足球中,比赛的阅读能力是何等的重要(这也是他后来提拔布斯克茨、放弃亚亚图雷的最重要原因)。篇幅所限,这种阅读能力我便粗糙地分成两个方面:空间和节奏。我不止一次地说过,巴萨,或是克鲁伊夫的传控足球,归根结底就是空间和节奏的足球。在这一点上,哈维是所有人中理解的最为深刻的一个。
我们先来说空间的阅读。这里所说的空间阅读能力并不只是像施魏因施泰格、阿隆索和杰拉德那样明显的大范围的弱侧调度能力。事实上,哈维在这种明显的弱侧把握上同样十分出众。另一方面,这种空间的阅读是基于点对点的相对空间而言的。譬如对于皮克、小马哥和普约尔这种脚法并不像前锋和中场那么精湛的球员来说,他们需要的合理处理球的空间会相对更大一些,而像伊涅斯塔、梅西、比利亚和佩德罗这样的球员,需要的合理处理空间就会更小。我们说哈维的空间理解能力之顶尖,更多的事实上是基于需要更强判断力和更敏锐观察力的后者。
(图)哈维的大范围调度比利亚,随后比利亚助攻佩德罗破门
第二个就是对比赛节奏的阅读。这一点是基于第一点的。简单的解释就是,当即使可操作空间很大,但是对应的占据空间的球员并不足以利用该空间时,比赛的节奏则应该处于慢速,而即使可操作空间很小,但是对于占据空间的绝对强点球员已是足够时,则应该提速。而节奏的变化方法则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自己的动作节奏和传球线路,例如纵向突破或是直塞球这种方式,另一种则是通过自己的无球跑动来牵引队友的传球,为整体节奏的变化创造空间。2010-11赛季助攻佩德罗在欧冠决赛上的进球和2008-09赛季次回合国家德比助攻梅西的第二球都是对比赛节奏把控的经典之作。
(图)2010-11赛季欧冠决赛哈维助攻佩德罗,在与之前给比利亚的直塞近乎相同的位置。所不同的是,哈维在接球时,巴萨和曼联呈现四打四的状态,且投入进攻的都是强点球员,所以哈维果断提速,在短暂推进之后选择直塞在速度上碾压维迪奇的佩德罗
哈维也许永远都不是聚光灯下的那一个,他的球风远远不如小罗、里杰卡尔德、齐达内甚至是他的挚友伊涅斯塔那样灵动飘逸,也不如维埃里、戴维斯和巴拉克那样冲击力十足。他就像《神雕侠侣》中杨过手中的玄铁重剑一样,招数寥寥,风格质朴,但是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国士无双】
在2011-12赛季哈维饱受比目鱼肌伤病而导致运动力严重下滑之后,2011-12赛季、2012-13赛季和2013-14赛季巴萨都再也无法踢出那种令人窒息的传控足球。伴随着体能的不济,支撑哈维所有技术能力的“传球能力”开始出现下滑。他的无球跑动能力愈来愈不足,导致无法牵引队友的传球,无法如巅峰期那样确保自己的精准站位。同时,他也无法完全覆盖攻防两端的组织能力,协助布斯克茨的中后场出球和在进攻核心区域的制导往往只能确保一个。瓜迪奥拉曾经为了保证“四号位”极其消耗体能的后场发牌器和中场组织双重工作都能稳定精确地执行,而将“四号位”一分为二,交由布斯克茨和哈维两人担当。但是在2011-12赛季之后,体能的问题最终还是成为梦三体系无解的一环。
在哈维出现下滑、蒂亚戈远走拜仁之后,巴萨在“组织中前卫”这一位置上选择过很多人选。其中法布雷加斯和拉基蒂奇是最被寄予厚望的两人。但是小法在回归仅一个赛季就被瓜迪奥拉认定不符合哈维接班人的要求,在2012-13赛季和2013-14赛季高开低走了两年之后,小法最终被认定为不再适合接班哈维,他自己也选择重新回到了伦敦。而拉基蒂奇在2014年夏天加盟巴萨时,他的首要工作就是以防守工兵的姿态来弥补阿尔维斯助攻之后身后的防守空档。而他的组织职能和进攻才华在这种使用中逐渐消磨殆尽。2014-15赛季欧冠半决赛首回合送给梅西的那粒助攻,是他加盟巴萨之后在组织进攻上最闪耀的一瞬。
对于小法而言,他无疑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组织中场,但是他处在了一个对他非常不利的时间点上。第一,他的加盟紧随着哈维的下滑。这就使得他无疑被所有人理所应当地视为哈维的接班人,被以哈维的标准来要求。而少年时就前往英伦的影响让他在小范围摆脱防守和节奏的把握这两点上有着巨大的缺失,换句话说,他过早地去往阿森纳使得他没有完全成熟地领悟“克鲁伊夫主义”的精髓所在。第二,小法正好也赶上了阿尔维斯的下滑时期,而长期的核心定位使得他在防守端的态度并不足够端正,无法严格地执行和布斯克茨以及阿尔维斯的夹抢战术。所以对于小法来说,他是最可惜的一个,他本应该是对的那个人,但是不适合的经历和不适合的时间让他最终成了错误的选择。
而拉基蒂奇从现在看来则更像是一个“补丁”式的选择。他因为在对阵皇马的比赛中那个复制了博格坎普的挑球过人而被巴萨看中,但是在加盟之后的本职却一直都是以防守型中场的身份弥补阿尔维斯身后的防守空档。尽管在2014-15赛季他的进攻才华依然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但是随着恩里克对MSN三叉戟越来越深的依赖,拉基蒂奇在进攻端被越来越削弱,他的组织能力也逐渐在这种使用中被消耗殆尽。换句话说,拉基蒂奇是以一个组织中场、进攻核心的履历加盟巴萨,但是从事的却是一个工兵中场的工作。对于他而言,虽然标准已然不再是哈维,但是赋予他的定位却不是他本该拥有的。
我们说人生最可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我想这也是维拉蒂至今都被巴黎攥着不放的原因。巴萨对于组织中场的渴望和求之而不得更显得当年青训出来的哈维是何等可贵。梦三不再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从人员的构成上来说,瓜迪奥拉、皮克、布斯克茨、梅西都还在活跃着,乌姆蒂蒂的表现也令人满意,塞梅多的加盟也算是巴萨在右后卫上迈进了一大步。真正使得梦三不再的,是哈维。
最后,我想引用《史记》中《淮阴侯列传》里的一段“萧何月下追韩信”来结尾,萧何最后那句对韩信的形容,也是我对哈维和贝莱隆等等我称之为“织梦者”的组织中场大师的最高的敬意。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
“至于信者,国士无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