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加壹 发表于 2017-5-25 14:22:08

天下足球网解读足协新政Plus:U23诚可“贵”,外援“价”更高

天下足球网(http://zuqiucctv.com)讯5月23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35次会议中,审议了包括《关于足球领域重点改革工作情况汇报》等文件。按照党中央部署,有关部门在教育、科技、医药卫生以及足球领域,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关键环节多点突破,制度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下一步要巩固改革成果,总结工作经验,挖掘改革潜力,拧紧责任螺丝,补齐制度短板,放大改革效应。

时间退回到今年1月16日上午,中国足协颁布了关于规定U23球员及外援上场人数的新政,这在当时引起了舆论的广泛讨论。
而半年不到的时间,中国足协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于5月24日晚间突然发布了《关于调整中超、中甲联赛U23球员出场政策的通知》及《关于限制高价引援的通知》。这可以看做是足协针对先前新政所存在问题,进行的一次修正举措,也可看作是新政的2.0版或Plus版。根据新政内容,除了继续明确各俱乐部U23适龄球员的培养机制此外,还严格规定了U23球员的上场球员次数,须同上场外援的人数相持平。
今天,我们来充分结合新政plus的字里行间,为大家做一个相对详细的解读。
Tip1:联赛观赏性能否保障?
人们常说,联赛是国家队提升之本,但时至今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用“实际行动”,将这一传统说法推翻。其中最为显著的便是英超,大量吸收全球的外溢足球人才,使得整个联赛在商业运营、球星数量乃至观赏性方面,都始终处于世界领先的水平。
但反观英格兰队,却迟迟无法拿出同等的成绩。究其原因,首先便是相当比例的外来球员严重冲击了本土球员的位置。比起“栽花者”,俱乐部经理人更愿意选择去当“摘花者”。相比较而言,中超联赛虽对外援人数做出限制,但本土“载花”能力的长期不足,也是不争的事实。
我们来看一下《关于调整中超、中甲联赛U23球员出场政策的通知》:为进一步通过职业联赛锻炼年轻球员,鼓励俱乐部加大培养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力度,经研究决定:从2018赛季起,中超、中甲联赛俱乐部在参加中超、中甲联赛、中国足协杯赛的过程中,各俱乐部整场比赛累计上场比赛的U23国内(港澳台除外)球员,必须与整场比赛累计上场比赛的外籍球员人数相同。土豪俱乐部数量此消彼长,实事求是地讲,烧钱,的确令各中超俱乐部在国际地位方面有了显著的提升,像杰克逊-马丁内斯、特谢拉等球员高价加盟中超,在国际足坛也引起过不小的声音,包括意大利炮佩莱与他的女朋友瓦尔加来到中国,对整支球队的形象提升都有目共睹。
烧钱,也令全世界更加了解中国足球,甚至连中甲联赛都大肆开展了成本不菲的军备竞赛,西多夫、费拉拉、埃里克森等诸多如雷贯耳的名字,先后出现在中国次级别联赛赛场,实在有些不敢想象。在海外,中国财团已经在米兰双雄扎下根基,包括戴氏资本对英冠雷丁的收购,都是红色资本扩张野心的最有力证据。
从联赛观赏性来讲,明星球员的加入,势必会刺激、推动整个联赛的发展,当然也会打破原有的竞争平衡,但这也令中超的观赏性直线上升,即便是强强对话,大家也喜欢以攻代守,场面进行得大开大合,十分好看,这一点,也得到了英国天空电视台的大力肯定,佐证就是,越来越多的外媒愿意掏钱,选择在中超转播权上分一杯羹,球星人人都爱看,个人水平间接拉动球队水平提升,球队提升了,整体竞技水平会维持在一个相对不错的临界点,中超球队近两三年来,对阵日韩强队的底气明显足了不少,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说法。而针对新政1.0大家诟病的“毫无缓冲期”的争议,足协显然是考虑到了这一点,将实施周期放到了下个赛季,好让各俱乐部有充足的应对方案。
(图)大量球星的涌入,对中超影响力及观赏性的提升至关重要
所以,新政plus针对U23球员与外援上场人数的规定,势必会对联赛观赏性造成影响,但考虑到各队还是主要依靠外援来打江山,这样的影响,不会是决定性的,因为球星的作用有时是决定性的。
Tip2:部分球员发展或受挫?在讨论这个话题之前,先分享一个邻国的实例。早在1993年,日本J联赛职业化初期,也曾大肆烧钱于引进像邓加、斯托伊科维奇等一线巨星,包括归化巴西球员进入国家队等举措,迅速令J联赛一举成为了亚洲关注度最高的职业联赛,但多数俱乐部的年报都会呈现出入不敷出的状况,尔后,J联赛的投资也慢慢趋于理性。
目前中超联赛所走的路,正是J联赛初期尝试走过的路,本土球员在大牌外援的带动下,在足球意识等方面取得了进步,而青训金字塔也随之搭建完毕,从联赛角度考虑,这是一个相对良性的发展,从球员个人角度来考虑,能够长期与大牌球员同场竞技,也不失为一个提升自己的捷径。

(图)想做到球队利益与球员个人利益兼得,并不容易
让我们把话题放回中超,通常情况下,像恒大张琳芃、上港武磊、苏宁吴曦、鲁能蒿俊闵等队内中坚力量,如果不去考虑伤病因素,长期把持首发的位置并不困难,这还不包括像郑智这样年富力强的老将,新政Plus对他们的影响无限接近于0。那么在新政Plus下,受影响最为直接的群体是谁?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这样的政策,会令介于适龄球员与实力派老将之间的中生代球员,最为难受。对于吃青春饭的职业球员来讲,大好光阴不过尔尔,谁也不愿意把自己最为风光的岁月钉在板凳上。何况,U23政策是死,但球员年龄是活。今年适龄,不代表你明年还会适龄,一旦失去这层最大的保护伞,届时原本就机会寥寥的后U23球员们,在踏入U24、U25的范围之后,将会何去何从,这都是会令他们挠破头皮的困惑。
前面我们说过,同大牌球员一起训练,会有涨球的空间,但训练是训练,比赛是比赛。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些球员被看做是“训练型球员”,一旦在正式比赛中,却显得有些束手无策。毕竟在中国,培养一名职业足球运动员所耗费的成本,或许要远远高于人们对其的预计,而不太成熟的选材机制及偏低的成材率,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遗憾的是,我们暂时还没有找到更加合理的、更具针对性的改善措施。

(图)山东鲁能盛产预备队射手王,但真正能在正式比赛中获得锻炼的,却少之又少,从左至右分别为万程、高迪、成源
Tip3:俱乐部引援影响几何?
可以预想的是,新政Plus颁布不久,一定会有相当数量的俱乐部开始坐不住了。1月份的新政1.0,已经令一些豪掷千金、畅想未来的俱乐部“速成”之路遇到了一点点的麻烦。但这次的新政,对于将成绩放在首位的俱乐部,首先考虑的还是自己的切身利益,抛开是否恶意哄抬物价这一点不去谈,坚决要买的球员还是一定会买,哪怕是在足协那里去“登记”一笔不菲的费用,但对于球队实力的提升还是有帮助的。
新政Plus其实真正的打击面相对明确,老牌权贵或早已通过各方途径得到改革的风声,并且会非常合理地“规避”这些可能会遇到的阻力;制度明确、需层层上报的老牌国企球队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真正会受到影响的,是那些对中超甚至亚冠开始有点“小想法、小规划”的若干新贵,他们一度天不怕、地不怕,但足协一纸红头文件,便足以令他们在海外的谈判进展,受到实质性搁浅,也的确会对他们的投资进程,带来一定的x因素。就像新政1.0那样,买不买先不说,买了能不能用,才是问题的主要矛盾。还记得那些在队内位置有些不尴不尬的亚外吗?伯乐常有,但冤大头不常有,没人会拿自己的职业生涯开玩笑。

(图)艾哈迈多夫是中超的亚外翘楚,但他的经历不适用于所有亚外
在经历过一次新政的“冲击”之后,那些摩拳擦掌、意欲组团来华淘金的歪果仁们,理应会对足协的政策有所耳濡。球员首先确保的是能在新东家获得稳定的出场机会,并藉此获得丰厚可观的报酬,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是人之常情。换个角度来讲,中超不像甲A,试训时代早已终结,引援的容错率越来越低,但凡能登陆中超的外援,基本上已经可以摘掉“水货”的帽子,并迅速成为球队的关键一环。
所以,新政Plus对于外援本身,不会有太多实质性的影响。打个比方,迭戈-科斯塔这种级别的球员,如果各方面都已谈妥(只是说如果),依旧不会存在来不来的问题,只是时间早晚的事情,足协对俱乐部引援支出有管辖权,但没有决定权、拍板权——引不引援,交不交钱,那是俱乐部的事情,足协等于就是变相收个“买路钱”。
当然,这样的规则,或许会存在着可以操作的漏洞。譬如说,俱乐部之间完全可以私下商议,转会费是一个方面,但差价可以以转会费以外的形式,兑现到其他“合作事宜”当中,这属于是擦边球做法,对于各位精明的中超俱乐部老板来讲,这绝非难事,一来不会影响两家俱乐部之间的既定交易,二来会省下上缴给足协的这一笔钱。
Tip4:“引援调节费用”用意何在?
继续来看《关于限制高价引援的通知》:为限制职业足球俱乐部追求短期成绩、盲目攀比、高价引援、哄抬价格的行为,维护职业足球联赛市场秩序,促进职业足球健康、稳定发展,经研究决定:自2017年夏季注册转会期起,对处于亏损状态的俱乐部征收引援调节费用。对于有关俱乐部通过转会引入球员的资金支出,将收取与引援支出等额的费用,该项费用全额纳入中国足球发展基金会,用于青少年球员的培养、社会足球普及和足球公益活动。各俱乐部应当从中国足球健康发展的大局出发,规范引援行为,理性投入,依法管理,按照要求做好引援合同管理和备案工作,严禁通过签署阴阳合同等手段获取非法利益。根据2016年中国足球发展论坛上发布的《中超联赛商业价值报告》,上赛季中超总收益达15亿元,其中版权收入10亿,较前一个赛季提高了12倍。同时,《报告》指出,2016赛季16家中超俱乐部总支出92.38亿元,总收入87.33亿元,亏损5.05亿元。
从总体上看,绝大多数俱乐部的经营依然处于亏损状态,也就是说,绝大部分俱乐部都会命中足协关于引援限价的新通知。2017赛季暂时还没有这方面数据,但U23政策的的确确渗透到了各俱乐部的季前引援工作,从各俱乐部的行动来看,这种大面积亏损的状态,或许会得到小幅度遏制。

(图)2017赛季中超烧钱榜单
简单来讲,足协就是寄希望于通过设置高额的“引援税”,来强制各俱乐部在运营方面,其实主要是在内援、外援的价格方面进行变相限制,并强调了“对处于亏损状态的俱乐部征收引援调节费用”。换句话说,就是针对那些所谓“没有盈利”的俱乐部。
说到盈利,欧洲俱乐部往往存在着多个盈利点,诸如门票收益、广告、正版球衣、商业运作(商业比赛、球星代言等)及其他分成等收益,都可以列入俱乐部的年终财务报表。在中国,有相当数量的球迷,他们更习惯于通过“其他”途径获取球票,而正版球衣相对高昂的价格,也会令一部分人望而却步。中超球队之间的商业比赛又极少,再加上各俱乐部在引援方面的投资,能做到没有“亏损”的俱乐部属于极少数。
但这条政策的难点在于,怎么去真正界定俱乐部是否处于亏损的状态,包括其他一些细枝末节的费用怎么去评判,这些都是足协未来“审核”各俱乐部所面临的一大问题,尽管足协拥有统一的执行标准,但若干细节方面的考量,注定无法做到面面俱到。

(图)欧洲豪门球队的盈利大都十分可观,但中国俱乐部无法效仿他们的成功经验
另外,那些合同即将到期、分分钟成为自由身的中外球员,也将会因此而受益。新政Plus明确了球员买方市场,但确没有计入免签球员的自由球员,诸多合同结束后没有续约打算的球员,将会成为新政plus的变相受益人,当然,这需要依据球员本身的能力作出判断,这也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话题。
Tip5:U23适龄球员身价是否会持续上扬?
答案是肯定的,但一定不会过分夸张。
像绿城这样极其注重青训的俱乐部来讲,哪怕全华班征战,也不会有任何损失。而作为另外一家以青训著称的球队,鲁能的青年球员储备历来令人眼馋,只要能力允许,鲁能一定会给他们充足的展示时间。河南建业、天津权健等队,对于U23球员的使用程度,也要比一般俱乐部频繁得多,所以也无需过于担心。
但其他球队就不太一样了,甚至还会有些手忙脚乱的状况发生。U23球员的流动,原本是一项非常正常的行为,任何一项运动,都会存在新陈代谢的消化及更替。数十名U23国脚级球员会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但其出产大户,恰恰集中在鲁能、上港、恒大等中超劲旅,其他球队只能勉强在名单中分一杯羹,这些大户俱乐部,当然不会轻易放走摆在眼前的财富金矿。那剩下的球队呢?U23国脚级别球员自用价值会更高,俱乐部不会轻易将其挂上市场,随着新政Plus的发布,相当一部分造血能力一般的球队,只能被迫去考虑U23适龄球员的选拔,在哪里选拔?当然是梯队选材,这也是他们最捷径、最务实的补充方式。这跟近几年不断膨胀的国脚市场还不一样,国脚市场国脚或准国脚产量过少,导致了国内球员转会市场僧多肉少的倒挂现状,但要说国脚市场群体会因为U23适龄球员的交易受到影响,还为时尚早。

(图)U23球员市场不等同于国脚市场,前者基数更大,余地更广,图为刚刚组建不久的国家二队,汇聚了大量的中生代球员及年轻球员
其实说白了,如果说新政1.0只是对各俱乐部年轻球员储备提个醒的话,那么此次足协新政Plus的颁布,是对各队青训情况、后备力量的一次起底摸查。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某场中超或比赛开场后,某队便接连换下三名U23适龄球员,派上三名强力外援。这样的做法是否可行?答案依旧是肯定的,更不能排除在补时阶段用U23适龄球员替下外援的可能性。
万事皆有因,存在即是合理,特别是如今中超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就像绝大多数俱乐部那样,开场不久便换下U23适龄球员,其实对球员本人绝对是个不小的打击,但长此以往,这些球员也便没有了痛感,反倒觉得是理所应当的行为……这才是U23新政颁布后,足协最不愿意看到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状况。因为年轻球员们往往只能获得极其短暂的上场时间,所以新政1.0对于绝大多数U23适龄球员来讲,其实帮助不算大,这说明,唯有更好地同联赛利益、俱乐部利益相挂钩,才是足协立旗改革的根本之道。此外,如何更好地平衡新政Plus对各俱乐部产生的不同影响,也是未来一段时间,甚至在“新政3.0”出台前,足协需要面对的隐性课题。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天下足球网解读足协新政Plus:U23诚可“贵”,外援“价”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