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vage1000 发表于 2016-12-10 20:04:36

“爆买”让93后中国“小将们”枯坐板凳“背离足球规律”!

中超持续的“水涨船高”又将进入新的一年,根据有关数据统计,2016年中超联赛的保级成本达到了惊人的“5亿元”起步价,遥想20年来职业联赛历程,无怪乎有人发出了“杨晨放在今天价值2亿+”的声音。中超联赛的投入似乎正在从“大投入”演变成了“高价恶性竞争”。七年前恒大涉足低谷中的职业足球,用连“局内人”都看不懂的方式,一夜之间让因“假球丑闻”而降级的广州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让职业联赛早期球队集中的广东地区重焕新生。也许从那时起,“大手笔”成了中国职业足球“水涨”的起因,而恒大的大投入立竿见影,联赛六连冠、亚洲两登顶峰,各种大牌球员的涌入,让足球界和球迷发现“没有钱办不到的事情”!

20年前中国球迷不敢想象国际大腕儿会驾临这里,只能通过电视在五大联赛的转播中“膜拜”巨星,而短短的几年时间,中国球迷被带入了“如梦如幻”的境地,以2012赛季德罗巴为标志,中国球迷瞬间发现与世界大牌如此之近。随后的几年,各种大牌不断涌入中国,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球迷的兴奋感通过几年的“消磨”,似乎正在变得麻木。人一旦觉得每种事情变得越来越“不稀奇”时,“爆买”的目的就会向“泡沫化”演变。球市的刺激确实通过经济投入可以直接拉动,但是一味的“烧钱”也许不是明智之举,未来才是终极目标。大牌球星的涌入确实提升了中超的水平,提升了国内球员的比赛能力。但是如何找到平衡点,更加理性的运作才是“长久之计”。如今的中超,但凡想有作为的球队都有一个想法,就是通过大投入来挑战恒大的“垄断帝国”,中超连续六年的统治确实让其它球队愈发希望打破它。但是光有外援的大手笔还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刚刚过去的足协杯决赛,苏宁似乎非常接近冠军,甚至有人将最后的“丢冠”归罪于裁判因素,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恒大不单单是依赖外援的实力,国内球员的水平也明显高于其它球队。为何2016年的亚冠上港最后“崩盘”,国内球员的“无人可用"算是“命门”。

当国内媒体还在用“93小将”一词来形容国内新兴球员时,可年届23岁的成年人绝对不能再用“小将”形容了。以恒大为代表的中超豪强首发中,确实数不出来太多93届及以后的新人,成绩的压力让前列球队不敢冒然使用新人,看看恒大年初高调签入李源一,到赛季中期又无奈外租天津;看看徐新顶着马竞体系头衔回国,可却在恒大下半程联赛中连替补名单都难以进入。至于苏宁、上港和申花三家前列球队,国内球员储备本就实力就不及恒大,能够在主力阵容中占据一席之地的93后更是凤毛麟角。倒是崔龙洙在接手苏宁后,在首发阵容中大胆启用谢鹏飞成为了少有的亮点。
在国内球员普遍可选范围有限的情况下,“爆买”从外援转向了内援,本月初恒大刚刚引进的张成林据说达到“亿元”转会费,作为一名将年届30岁的老人,如此价格和未来潜力真的太不对等了。不过好在中超还有不少理性的球队管理层,上港的老总就表态不会跟风“爆买”国内球员,身价虚高与实力不相符,与其如此不如多给自己的年轻人机会,青训的自我造血。而诸如辽宁、建业两支球队,在国内球员的投入上一直算的”有一套“,更多是通过自己培养上场,继而在国内转卖形成了良性循环。有一种感觉,国内年轻球员似乎多由中下游球队起家培养,成熟后作价卖给前列球队,如此反差衬托的是“当前现状的某种尴尬”。

当日韩93届球员已经成为各俱乐部,甚至是国家队的主力时,我们仍然称呼自己的93届为“小将”,看看目前国足阵中的年龄构成,除了张玉宁算的上“绝对的小将”外,其它有谁能真正意义上进入23人常备名单?当诸如徐新、李源一、高准翼、张修维、刘弈鸣等未来潜力新星在联赛中出现时,更加希望如卡纳瓦罗般的教练在中超占据主角。职业足球金钱不是不能大笔投入,但更加理性的建队方式和发展方向,才会让足球投资者的投入“更划算、更增值”!也才会实现职业联赛为国家队“造血”的功效,从这个意义上看,当下重视青训不只是”面儿“上的工作,更是中国足球“长远繁荣”的基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爆买”让93后中国“小将们”枯坐板凳“背离足球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