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vage1000 发表于 2016-10-27 12:34:44

曼市德比复盘:成功控制中场,穆式曼联时代首场强强对话的胜利

在本赛季的强强对话中首次先发的马塔打入致胜一球,对胜利更加饥渴的曼联取得联赛杯曼市德比的胜利。从联赛首回合较量时的强化中场控制,到本场对垒时的不断堆砌前锋,瓜迪奥拉尝试为曼城带来更多简单而直接的元素以突破战术瓶颈。令人遗憾的是,失去控制力的蓝月亮未能把握住快攻机会,成功控制中场的曼联取得了穆里尼奥时代首场强强对话的胜利。【转守为攻,曼联更加饥渴】在曼联遭到穆一期全面压制的岁月里,联赛杯冠军(2005/06赛季)曾经是换血中的红魔维系冠军感觉的救命稻草,如今的曼联同样不能放过任何夺冠的机会。数周前,曼市德比的失利和斯坦福桥惨案的相继发生意味着穆帅苦心经营一夏所搭建的阵容亟需推倒重建,在赛季中期如此大动干戈实乃兵家大忌,穆帅心中的苦闷可想而知。当“特别的一个”变为“羞辱的一个”,穆帅和他的曼联面临着尚未远航就要触礁搁浅的危险,不过,乱世英超的强强对话频度较高,这给了受伤的野兽们更多重新证明自己的机会。由于接下来要经历做客西布朗和主场面对巴萨两场恶战,瓜迪奥拉此役的换将幅度很大,三天前对阵南安普敦的首发11人只有孔帕尼和萨内需要承担背靠背作战任务,边缘人物马菲奥和加西亚将在焦点战中肩负重任,西班牙人将阿圭罗、斯特林和费尔南迪尼奥等绝对主力留作后手。曼联方面则保留了近期连番恶战时的主力框架,在球迷中人气很高的卡里克和马塔分别取代费莱尼和林加德,将两名攻强于守的中场组织者同时遣上并不符合穆里尼奥在强强对话中的用兵习惯,曼联此役的替补席上已经没有可以凭一己之力改变比赛走势的球员,葡萄牙人为争取胜利从一开始便将底牌尽数打出。从已经本赛季已经结束的比赛来看,曼联在进攻推进和破局环节的效率较为低下,缺乏突击手的现状令他们只能兼顾场地一端而无法实现攻守平衡,斯坦福桥惨案的根源在于穆帅照搬照抄了双红会的作战方略(631防守阵型),这让他们在开场丢球后无法完成主动出击。现阶段的曼联只有依靠阵地战的局部人数优势才能制造有威胁的进攻,这意味着葡萄牙人新近研制的宽体大巴不可能作为争取胜利的战术蓝本,要想击败曼城只有出动出击夺取控球权,令穆帅如芒在背的是,压制对手恰恰是瓜氏曼城最为擅长的环节。【无核424,另类的曼城不走寻常路】全场传球(511-475)和突破次数(22-19)都只是小幅度领先对手,在不断丢失球权(24-28)的同时完全丧失了制空权(成功争顶4-25),除了在总攻阶段连续实施半场围攻之外,曼城在本场比赛的大部分时间内很难形成对比赛局面的绝对控制,禁区前的反复渗透无从谈起,简约化的纵深打击只开花不结果。当皮球更多地从地面来到空中,当密集而精确的横向传递被大量的二分之一球拼抢所取代,崇尚技术的曼城必然不是高大强壮的曼联的对手。对于“希望在比赛中排上11名中场球员”的瓜迪奥拉来说,在德布劳内受伤的情况下依然坚持轮休大卫-席尔瓦、京多安和费尔南迪尼奥的举动,实在显得过于反套路。曼城本场比赛的433阵型在实际运转中呈极端化的424/442形态,纳瓦斯紧贴右边路活动打开宽度,诺利托和萨内向伊希纳乔靠拢占据肋部空间,在费尔南多负责中场扫荡的情况下,曼城的中场只有小将阿莱士-加西亚作为技术担当独撑大局。由于边卫内收打法对球员的技术、判断力和大局观要求很高,瓜迪奥拉在赛季初短暂尝试三场之后就逐渐减少了边后卫内收中场协助出球战术的使用频率,转而在构建高位门将链的基础上,通过建构由门将、中卫和拖后中场组成的中路发牌矩阵完成出球。这种180°的大转弯发生在了首回合曼市德比中,科拉罗夫远程制导德布劳内首开纪录的进球便是瓜迪奥拉“逆向”思维的产物,当曼城的边后卫远离中路而靠近边线发牌时,穆里尼奥安排林加德&姆希塔良内收协助中场扼守肋部的防守计划落空。或许是出于新一轮战术试验的考虑,或许是基于客场作战打反击的要求,瓜迪奥拉在中场主将全部缺席的情况下却没有安排边卫支援中场,甚至还在孔帕尼连续出球失误后,减少了己方中卫和门将参与进攻的频率。曼城在无球状态下通过缩短三线距离和边锋大幅度回收来保持中场的均势,费尔南多&加西亚会在博格巴&埃雷拉拿球的瞬间实施上抢,这种主动防御措施在场阶段为曼城制造了快攻机会,作为弱侧接应点的纳瓦斯连续获得外道加速机会。在缺少大卫-席尔瓦和德布劳内的情况下,瓜迪奥拉将萨内作为快攻推动者并安排伊希纳乔更多地来到前腰位置辅助串联。萨内的招牌动作是高速行进中的穿裆过人,以及获得单刀机会后冷静地盘过门将进球,沙尔克04中场拥有擅长制导的盖斯和精于用球的马克斯-迈尔负责组织梳理,萨内的工作就是简单的终端爆破,在狭小空间内梳理进攻以及在混乱局面下选择最优传球线路并不是他的强项。成功突破寥寥,多次交出球权,在反击推进时传球失误,在近身肉搏中信心不足,对比本赛季开局强势的斯特林可知,萨内的低迷既有个人原因,也是战术安排使然。在首回合的曼市德比中,伊希纳乔的任务是高点支撑和作为禁区附近踢墙配合时的前置参照物,彼时的曼城曾长时间将曼联压制在后场30米区域,大卫-席尔瓦和德布劳内领衔的中场不需要伊希纳乔过多回撤支援。在此前对阵埃弗顿的比赛中,频繁回撤的伊希纳乔暴露出了传球选择时机拿捏不到位、反插禁区积极性不够的缺陷,这也成为了瓜迪奥拉在做客诺坎普时放弃中锋、选择无锋阵的原因之一。本场比赛中,由于萨内和诺利托未能在中路形成有效组织,伊希纳乔再次承担起了回撤接球的任务,不过,蓝月小将依然无法起到"九号半"应有的作用。在埃雷拉和卡里克的干扰下,缺乏绝对速度和爆发力的诺利托也未能在人员密集区域站稳脚跟,曼多次在曼联防线身前获得机会,但他们却无法将这种机会转化为禁区内的有威胁射门。首回合曼市德比中,瓜迪奥拉的策略就是以诺利托区域为进攻策源地,斯特林作为无球接应点承担进攻转接和一对一任务,在曼联集中力量阻塞禁区的情况下效果并不明显;此役,在右路等待转移球的是擅长走外线传中的纳瓦斯,曼城方面在快速推进和分边环节做得不错,问题就在于门前把握机会能力欠缺。(处于非对称进攻体系中的弱侧,纳瓦斯外道超车送出传中,伊希纳乔错失机会)
【解放博格巴,学习尤文好榜样】本场比赛,曼城在防守中的主要问题是锋线压迫力度不够、中场硬度不足,424阵型的固有缺陷加剧了这一问题。曼联本场比赛发挥最为出色的球员是马塔,其次为伊布、博格巴和埃雷拉,解冻复出的卡里克并不出彩但却十分关键,这位在弗格森时代错失赛季最佳球员的中场大脑很好地完成了进攻衔接任务。在曼城利用“4+1”站位(前锋&一名中场)实施前场紧逼时,卡里克与埃雷拉形成双后腰站位强化与边锋/边卫的配合,他依靠横向移动完成接应并在行进中不断送出直达曼城防线身后的直传球,其与马塔和伊布的连线给予了曼城两闸很大的压力。穆里尼奥听从舆论建议启用卡里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放博格巴,重用马塔、埃雷拉以及强化伊布的“前腰”属性是为激活亿元先生的配套措施,卡里克、埃雷拉与博格巴的中场组合与数年前的尤文中场三人组颇有几分神似。不同与此前对阵莱斯特时的伊布&博格巴轴心,曼联此役围绕卡里克-伊布轴心实施前场压迫和传跑战术,在保留对抗和冲击优势的情况下,用更快的传导球速率和更加积极的跑动,来弥补局部传控和串联能力不足的缺陷。曼城中场空虚给了伊布更多回撤拿球的空间,孔帕尼跟防瑞典人的结果就是马菲奥和奥塔门迪镇守的区域因缺乏保护而沦为焦土,瓜迪奥拉在易边后用科拉罗夫换下孔帕尼,此举的目的既是为了保护大伤初愈的比利时人,也是为了提升后场出球的准确性。科拉罗夫在出场后不断前移到后腰位置参与中场梳理的争夺,但曼联也在这一阶段取得进球,伊布的空中优势在孔帕尼离场后体现地愈发明显。由于中前场缺乏宽度且中轴线上的球员跑动能力不足,曼联亟需高超的传控球水平,以较少的跑动调动对手防线,在节省体能的同时发挥出单兵作战能力强的优势,伊布无疑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合适人选。在缺乏经典边锋的情况下,穆里尼奥选择在中路堆积优势兵力、强化中轴的控制力,引发对手防线向中路收缩,为跑动能力出色的球员(拉什福德&博格巴)制造在边路区域的一对一机会。在经历了5场23次射门一球不进的尴尬之后,伊布在本场比赛送出45次传球(赛季平均水平的2倍),在外围面向球门的踢法显然更适合已步入职业生涯暮年的瑞典神塔。在马塔打破僵局的进球中,伊布的制空、视野和传球技术展现地淋漓尽致,他给予对手防线的压制以及对禁区前沿空间的利用,与此前大胜莱斯特时作为前场轴线时的表现如出一辙。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进攻的发起源于曼城后场的传球失误,曼联通过连续两次赢得争顶攻入禁区,曼城的锋线在攻防两端均没能完成任务、中场无法完成控球,防线的压力必然随之增大。卡里克&伊布轴心的形成在解放博格巴的同时,也给予埃雷拉很大的自由度。巴斯克人在此前对阵利物浦和切尔西时的表现起伏较大,他的优势在于跑动能力更强,他可以利用接应和盘带激活中场,用控球稳定节奏并择定进攻方向,将原本被割裂开的队友串联起来,劣势则是作为中路球员视野不足、遭遇夹击后容易出现草率而危险的传球,在做客斯坦福桥的比赛中,埃雷拉就曾多次在引球出击进入死胡同后回传被断。在卡里克坐镇防线身前的情况下,埃雷拉可以更多地发动向前冲击,在跑动中获得相对宽松的处理球空间,通过积极的拼抢和无球牵制帮助队友,其高速前插“兑子”费尔南多为马塔的进球扫清了障碍。取得领先后的曼联逐渐向己方半场收缩,在瓜迪奥拉换上阿圭罗强化禁区攻坚力量之后,穆里尼奥也迅速做出反应。曼联的阵型在施奈德林登场后变为451,博格巴与拉什福德发挥体格优势支援边后卫。随着比赛的深入,拉什福德在完成左路突击任务的同时,也频繁来到右路与博格巴形成串联,这极大地消耗了他的体能,穆帅在最后时刻遣上林加德完成接力。【参考价值有限,建设任重道远】
一位是痴迷于进攻、几乎从不考虑如何针对性限制对手的乌托邦主义大师,一位是不信任主导型打法、因优先考虑“安全”而处处琢磨如何破解对手进攻的拆招型专家,瓜迪奥拉和穆里尼奥在过去十年的成功秘诀就是将单边主义风格演绎到了极致,两人近期的困境也验证了物极必反的道理。乱世英超的竞争氛围日趋白热化,战术知识的更新和变化周期逐渐缩短,具备见招拆招能力的主帅层出不穷,如何在一个成熟而稳定的架构内不断推陈出新、取得进步才是成功之道。从这个角度上看,穆里尼奥和瓜迪奥拉都需要在一个全新的领域做出尝试,才能真正取得进步并适应英超的战术环境。穆里尼奥面对的困难相对更大,他本就不擅长进攻线路的细化和小组配合的设计,高质量攻势的形成极度依赖于球员的个人能力,用高大而强壮的球员提升对抗和防守能力必然要付出进攻不够细腻、速度相对欠缺的代价。穆里尼奥在本场比赛的中场布局已经接近于博格巴在尤文巅峰时期所处的中场架构,一位球商出众、专注于组织的拖后核心,一位覆盖能力很强、没有明显缺陷的全能中场,博格巴在两位队友的保护下得以在进攻端激情施展才华。由于半主力出战的曼城未能实现有效控制,单凭一场成色不足的胜利还无法检验穆里尼奥的变阵成效。被作为前场组织核心引进的姆希塔良不受重用,更加擅长中锋的拉什福德被搁置在边路,传射皆有特点的马夏尔被晾在替补席,穆里尼奥还需要在用人方面做出进一步考量。在执教拜仁慕尼黑的最后一个赛季中,瓜迪奥拉就开始尝试将体系的难度降低,融入常规元素(边路传中)而提高平衡性和普适度。登陆英超之后,西班牙人首先做出的尝试就是试探曼城现有人员的上限,不过,从已经结束的数十场比赛中不难发现,曼城中前场在遭受重压之下能够控制并合理支配球权的只有大卫-席尔瓦,控球战术最需要的稳定性难以实现,中前场无法形成足够威慑带来的恶果必然是防线压力的陡增。摆在瓜迪奥拉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是剪去部分属于控球战术的枝叶,增强向前纵深传递的频率,二是等待冬窗开启后进一步完成洗牌,选择更加合适的球员继续贯彻既定战术。本场比赛的失利可能会影响到瓜迪奥拉的判断,从奥巴梅杨、阿拉巴等人不断与曼城传出绯闻来看,西班牙人显然不想在刚刚遭遇挫折后就委曲求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曼市德比复盘:成功控制中场,穆式曼联时代首场强强对话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