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魔王 发表于 2016-10-13 13:07:17

进击的边后卫,梦想照进现实

边后卫,曾经专职戍守大禁区两侧、并不起眼的小角色,如今在攻防两端的影响力却是与日俱增,新一代沿两翼疾驰如飞的带刀侍卫正在进攻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瓜迪奥拉的到来带给了英超前所未有的改变,他的一系列创造性试验改变了人们对边后卫的刻板印象,当然,像西班牙人一样通过重用边后卫来重塑边路进攻的新锐教头还有很多,人们对边后卫的可塑性和重要性普遍有了全新的认识,昔日的边缘角色们在新时代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崛起的边缘人,改革的风向标】驻守在远离中轴线的核心战区之外,作为辅助角色承担脏活累活,比赛中消耗极大但上镜率却很低,很难取得进球却总要为失球埋单,边后卫是现代足球战术体系中较晚出现的“职业”,也是场上诸多位置中最容易被忽视、最不受待见的一个。边后卫的进化与发展无法作为现代足球演变的一条主线,但如何使用边后卫却是参悟各位主帅战术哲学的重要依据。在控球踢法和压迫式反抢踢法方兴未艾的时期,边后卫在边路进攻和进攻组织中的地位愈发重要,这种变化正是现代足球对战术细节精益求精和空间利用极致追求的结果。

早期的WM阵型并没有专人驻守后场边路,战术素养稍高的球队会安排边锋和内锋在无球状态下回撤保护禁区两侧,但更多的球队靠催命驱使中卫来抵御对手进攻。这其中的代表性球队是西班牙,这支史上首支击败英格兰的非英伦三岛球队在出征1934世界杯时以皇马三杰为底座,站在萨莫拉面前的金科塞斯和夸萨达都是兼具中卫与边卫职能的后场多面手。同时期的意大利队较为保守,自由人鼻祖蒙蒂在防守中会沉入防线中央协助阿莱曼迪和蒙泽里奥,组成实际意义上的三后卫防线,蓝军奠基人维多利奥-波佐显然是从查普曼改造阿森纳的过程中汲取了灵感。
边后卫首次以人们熟悉的方式出现在球场是在1958世界杯上,维森特-弗奥拉吸取匈牙利的334阵型(1954世界杯)的成功经验创立424阵型,在魔幻四重奏身后的尼尔顿-桑托斯和贾尔马-桑托斯是最早在边路直上直下的球员。桑巴军团在决赛中改回了传统的325阵型以对抗拥有“格利诺”组合的东道主瑞典,奥兰多前移至中场,两名边后卫内收保护禁区。424阵型在北欧之夏风靡一时后便偃旗息鼓,战略重心后移的442和433阵型将边后卫推向前台。

前者经过维克托-马斯洛夫的改造后成为了流行至今的普世之阵型,后者早期被埃拉尼奥-埃雷拉用作链式防守的蓝本,后期经过米歇尔斯、香克利和克鲁伊夫等人的改造后“异化”为强攻之阵。433体系是最适合构建密集传控网络的阵型,它要求边后卫前移到边锋位置填补中场两翼的空当,与边锋、攻击型中场和回撤的中锋形成肋部区域的四人联动小组。法切蒂树立的丰碑指引着八方来客前赴后继,从库兹涅佐夫、阿尔贝托、卡马乔、卡布里尼和福格茨,到阿兰-肯尼迪、布雷默、卡洛斯、萨内蒂和赞布罗塔,伟大的边后卫缔造名局无数,也留下了太多动人的传说。【繁荣与桎梏,破茧后的重生】
在传统的平行442阵型中,只有中前卫拥有足够的向前空间,边后卫一般与边前卫组成叠瓦式攻击组合完成推进,两人协作是两翼防守的常规形态,边路战区时常因站位紧凑、人员拥挤而陷入混战模式。在注重防守的意甲联赛中,传统边前卫比边锋更受重视,如多纳多尼这样抱紧边路活动的中场球员进一步挤压了属于边后卫的空间。阿尔夫-拉姆西爵士创立的菱形442将边后卫的重要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两名边前卫内收至肋部担任“梭子”,身前一马平川的冲刺跑道对边后卫在攻防两端的能力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他们需要根据战局的发展不断前后移动配合队友在局部建立人数优势。当然,在“无翼的奇迹”诞生之前,边后卫主导进攻的格局便已经初步形成,国际米兰在构建链式防守的过程中触发了后轮驱动的引擎。在防线深处加入一名清道夫,将中前场的兵力收缩在中路,埃雷拉的4312/433阵型在实际运转中接近于3232,一条纵横坐标皆为5人的“十字链”成为了永恒经典。在皮基沉入防线、科尔索内收保护肋部的情况下,体能充沛的法切蒂将整个左路走廊变成了他的舞台。传统的意大利足球并不出产前腰、边锋、拖后核心和控球中卫,大多数球队因立足于防守而放弃了两翼齐飞的计划,两侧边卫同时助攻更是奢求,一人在队友掩护下大幅度前插进攻、一人留在后场随时内收保护禁区,这种“非对称”的边卫组合形式是传统Zona Mista战法的关键部分,“伟大的左后卫”既是一种历史传承,也是一种既定战术框架下的必然产物。早期的边后卫分工明确、定位清晰,防守型边卫、进攻型边卫与全能边卫各司其职,在前腰和边前卫主导进攻的时代,边后卫的第一职责并非支援线,即便参与进攻大多也是浅尝辄止。随着三后卫阵型在墨西哥之夏的华丽现身,更具侵略性的边翼卫开始成为战术领域的前沿风尚,比拉尔多的发明可以看作是对意式战法的一种升级。在以双后腰为基石的4231阵型以及秉承中场为王理念的433阵型在世纪之交一统天下,密集的中路空间令古典前腰失去了立锥之地,组织重心后移和多核化趋势令边后卫的火力得到进一步释放,绕开兽腰们扼守的中路要津,转而在两翼寻找突破口成为各路主帅心照不宣的指导思想。在小世界杯烽火连天的岁月里,兹德内克-泽曼对边后卫的创造性使用正式开启了后轮驱动时代。这位后来在拉齐奥大红大紫的波西米亚人在福贾时期就让人们见识到了他的疯狂,他将执教莱切期间将433阵型在进攻端展开为极具宽度的235,边后卫的插上推动边锋向中路移动,进而形成了一套移动攻击体系,在将对手防线向禁区挤压的同时,为边后卫们留出肆意发挥的时间和空间。经常前压至对手底线的马尔科-卡塞蒂和埃米尼奥-鲁洛成为了名噪一时的冲锋边卫,这种兼具边后卫、边锋和前锋属性的尖端产品极具视觉冲击力。泽曼最终因为战术过于理想化而惨遭失败,但其依靠边后卫执行深度进攻的战术理论却为后来人指明了前进方向。同一时期内的很多主帅借鉴了捷克人的战法,过往为照顾防守而采用的“非对称”边卫布局开始被逐渐放弃——安切洛蒂将改造后的边锋/边前卫(塞尔吉尼奥&扬库洛夫斯基)布置在圣诞树的两侧,德努埃用边卫超车的战法弥补边前卫速度不足的缺陷(阿兰扎巴尔&雷卡特),温格成为了英超最早试验双攻击型边卫的主帅(科尔&埃布埃)……值得一提的是,泽曼的高徒卡塞蒂转战罗马后保持本色不改,红狼也成为了意甲少有的奔放之师,斯帕莱蒂在发明无锋阵后(2006/07赛季)不久,甚至在部分比赛中使用了424阵型。随着球员身体机能的不断增强,具备超强往返能力的边后卫在球队进攻体系中的权重持续上升,在菱形442、中场倒三角站位的433阵型、四线布局的4231阵型中,边后卫向前填补空间,对于丰富进攻层次、完善进攻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带刀侍卫层出不穷的今天,植根于低位防线的传统防守艺术正在失传,诸如费雷拉、劳伦和阿韦洛亚这般风格复古的防守型边卫已然凤毛麟角,主帅大多选择以牺牲防守为代价去拓展进攻的宽度与纵深。出于加强防守的考虑,很多球队会选择使用五后卫阵型来帮助边后卫减压。传统352阵型的天然缺陷在于边路兵力不足,需要兼顾攻守、前后覆盖的边翼卫不但要具备充沛的体能和强悍的对坑,还要拥有极其卓越的阅读比赛的能力抉择进退。传统三后卫阵型选择边翼卫时首选防守能力出色、体能充沛的边后卫,两人行进路径多为直上直下,进攻方式以边路传中、斜传和过渡分球为主,新时期的边翼卫有相当一部分为边锋和逆足边卫,内切进攻成为了他们支援前场的方式之一,部分激进的美洲教练甚至会将阵中的优秀边锋内收为影锋,为攻击型边卫清理走廊。反之,在使用边后卫搭档边翼卫时,352阵型将不可避免地“堕落”为532/541阵型,这种现象在2015/16赛季的德甲联赛以及2016欧洲杯上体现地尤为明显。作为对比,孔蒂和阿莱格里时代的尤文图斯都曾长时间使用352阵型,但桑德罗展现出的攻击效果显然不是传统意甲边后卫可以企及,巴西人与莫拉塔、博格巴组成的左路加速通道曾经是尤文图斯傲视意甲、逐鹿欧洲的最大资本,也是意甲霸主可以彻底甩掉“五后卫”帽子的关键。在不久前的意大利国家德比中,阿莱格里安排迪巴拉和皮亚尼奇在右侧肋部形成串联,桑德罗所在的左路只作为非对称进攻体系的弱侧而存在,这显然是浪费了巴西人的进攻才华。【鸠占鹊巢,内收中场占先机】
位置模糊化和球员的多面手属性正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现代足球的形态,随着控球战术的繁荣和三后卫阵型的复活,深度进攻理念对后腰球员的进攻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阵中现有的后腰球员无法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一些新潮主帅开始尝试通过改造球员的方式重塑后腰战法。前腰后置是最普遍的现象,边后卫进占中路则属于最新玩法。在多数球队刻意减少边路传中、转而寻求地面配合的时代背景下,中场球员的空战能力较之以往出现了弱化的现象,后腰位置争抢第一落点的需求下降,围绕在中卫身边控制第二落点是他们的主业。边后卫在这一区域的天然优势在于脚下速率快、奔跑能力强、持球能力好、适合压迫战术,便于进行短传配合和快速策动由守转攻,当今足坛最擅长使用边卫中场化战术的主帅无疑是瓜迪奥拉,安切洛蒂和图赫尔在构建控球战术时也大力提携过“边后腰”。边卫后腰化对宏观战术的影响在于可以减少核心球员回撤后再持球推进以节省其体力,处于对手防区结合部可以有效地破坏对手的防守战位,边卫可以吸引对手边锋的注意力进而便于出球中卫直接联系边锋。安切洛蒂曾在22连胜期间尝试用马塞洛上提腰位的方式来缓解克罗斯的压力,这与图赫尔将格雷罗安置在魏格尔身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边卫内收打法对球员的判断力和大局观要求很高,这或许可以理解瓜迪奥拉在英超尝试了几场之后便在曼市德比之后的比赛中逐渐减少了“边后腰”的出镜率,毕竟像拉姆和阿拉巴这样的可塑之才并不多见,使用中场打法的边后卫需要的是基米希和塞尔吉-罗贝托这样的多面手。【多变魔方,大师手中的暗器】
近几个赛季以来,控球踢法与压迫式反抢逐渐成为了主流,两种战术的共通点就是对整体移动能力要求极高,通过压缩三线距离和局部堆人来围绕皮球建立人数优势,这必然造成了场地一侧的空虚,边后卫有了更多可以施展助攻能力的空间。瓜迪奥拉的战术对边后卫的能力和意识要求极高,在手中资源不够丰富的情况下,多数教练选择的是将中前场边路球员的站位向中路收拢,为边后卫开辟前进通道。在逆足边锋和边前腰早已全面取代传统边前卫的情况下,西蒙尼、罗杰-施密特、马塞利诺和佩莱格里尼在中场边路部署边前腰配合边后卫作战,更为大胆的是波切蒂诺,阿根廷人麾下的罗斯&沃克已经无限接近了泽曼对冲锋边卫的构想。波切蒂诺对边翼的使用可谓不走寻常路,热刺的两翼走廊属于冲锋边卫,边锋却更多地在肋部和中路活动。多次代班左路的埃里克森是边前腰踢法,已经离队的查德利更加擅长向禁区靠拢,新援穆萨-西索科更是一位具有B2B属性的多面手,曾经的倒地摊手哥拉梅拉更是被改造成了攻守兼备的边前卫,牺牲中场宽度换来的结果是中场厚度的提升。当对手试图从中路完成过渡和推进时,热刺的局部人数和单兵体格优势十分明显,当对手迂回边路寻求向前空间时,出色的移动能力保证了热刺球员可以迅速依托边线完成合围,表面上只有边卫一人驻守的外侧空间其实是热刺在压迫式反抢体系中留下的“口袋”。同样擅长在边路围猎对手的还有西蒙尼的马德里竞技和施密特的勒沃库森,两家均是在无球状态下以442压迫对手,在有球状态下则切换为4222放飞边后卫。西蒙尼在本赛季最大的尝试就是开始在面对弱队的比赛中尝试科克&萨乌尔的中前卫组合,前者可以提供加比和蒂亚戈无法实现的中路推进和串联能力,后者强大的覆盖能力能够对于擅长站位防守的戈丁和萨维奇来说可谓极为有益的补充,马竞的阵地进攻流畅程度达到了自2013/14赛季中期以来的巅峰水平。在科克和萨乌尔坐镇中路的情况下,西蒙尼在边路的选择主要是卡拉斯科、盖坦和科雷亚,卡拉斯科的主力位置相对稳固,比利时人可以提供马竞前场亟需的速度和突击能力。不过,盖坦&科雷亚的组合也曾被被西蒙尼阶段性使用过,两人同时出现在肋部与科克、格列兹曼形成串联,自比利亚出走后便一直荒废的前腰区域前所未有的热闹。此时,菲利佩与胡安弗兰会前移到中场负责拉开宽度,前者的后插上突击可以起到瞬间打破平衡的作用,后者的斜向传中则属于马竞阵地进攻的保留节目。其中,菲利佩在强强对话中的表现说明,在防守一方极力压缩空间的情况下,边后卫突然启动后沿肋部的突破往往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凯尔特人的边卫组合卢斯蒂格&蒂尔尼在接下来对阵曼城的比赛中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这种审时度势后打破僵局能力,是马竞当初选择回购巴西人而放弃另一位组织型边后卫里卡多-罗德里格斯的原因之一,瑞士人在绝对速度、上抢能力和突击能力方面无法达到要求。新型442阵型没有放弃对前场中路的利用,这便于边前腰与攻击型边后卫形成无死角的攻击模式,与马竞风格截然不同的曼城(2013/14赛季的席尔瓦&纳斯里的边路组合)也通过这种方式取得成功,最近的例子属于马塞利诺(埃斯克里瓦)的比利亚雷亚尔和罗杰-施密特的勒沃库森。救火教练埃斯克里瓦在上任之后的政策就是萧规曹随,在丹尼斯-苏亚雷斯回归巴塞罗那之后,埃斯克里瓦将中前卫出身的索里亚诺安置在边路,继续发挥豪梅-科斯塔&加斯帕尔组合的威力,这等于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马塞利诺留下的战术蓝图,黄色潜水艇得以在前场变天、主帅闪退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着惊人的稳定。致力于开拓德甲第三极的勒沃库森选择了与榜首两强截然不同的建队思路,施密特在埃尔南德斯加盟之后果断变阵442,贝拉拉比的受伤令机械师进一步坚定了依靠提携边后卫来弥补侧翼火力的信念。来到边路的恰尔汗奥卢发挥出了极高的水准,埋伏在土耳其人身后的小将亨里希斯更是打出了升入一线队后的代表作(VS多特蒙德),这位左右皆能的多面手在右闸与穆罕穆迪、布兰特配合时同样无需调整。变幻莫测、气象万千的现代足球比赛对教练员的临场指挥和快速反应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边后卫试验因风险率较低且收益率很高受到普遍欢迎。作为实施控球和压迫的关键棋子,昔日的边缘人有望凭借决战时刻的奇兵效应而在主帅们的战术锦囊中占据显耀的位置。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各队对紧凑站位和中场控制的日益重视,像皇马、热刺和马竞一样赋予边后卫很大进攻权限的例子将会越来越多,由边后卫包办侧翼走廊的设想将不再是纸上谈兵,早已被尘封入史册的235/325阵型或将在某些场次、某些时段中成为令人惊艳的B计划。

“我的那个时代在2009/10赛季就结束了,那是最后一茬以防守训练为主的球员,在那之后,教练就往另一个方向前进了。标准也在下降,我那个时代的边后卫要是放过一个传中就是犯罪,可现在没人拿这当一回事了。” ——加里-内维尔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进击的边后卫,梦想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