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性归来:穆式曼联的战术转型和中场变化
Sauharda Karki谈论穆里尼奥的中场战术及其与范加尔的不同之处。新赛季,新主教练,新战术体系。在过去数年中,曼联经历了从莫耶斯以传中为主导的简单粗暴战术体系,向范加尔的控球战术体系的转变,现如今,红魔迎来了穆里尼奥的压迫式务实足球哲学。
本文将通过着重考察中场与进攻组织,以及向双中场的转变,来重点讨论穆式曼联在新赛季战术转型上的要点。
范式控球与三中场
为了贯彻以控球和快速由守转攻为核心的足球哲学,范加尔往往使用三中场,以求在中场区域与对手形成人数均势或优势。三中场之一充当防守型后腰,可以使得中后卫能够扩大防守范围,边后卫能够插上助攻,同时在控球和进攻组织时加强中场力量。
即便是在偶尔使用的以埃雷拉为攻击型中场的4-2-3-1阵型中,当曼联组织进攻时,范加尔也经常让马塔从右边路回撤到中路区域以形成三中场。
该战术体系在控球这一主要目的方面,的确收到了奇效。然而,尤其是在中场方面,范大厨勉强施加给球员的战术原则被证明是适得其反,并且高控球率往往无法转化为胜势。即便是在坐拥超高控球率的情况下,采用站位过于靠后的紧凑阵型的曼联,也经常难以撕开对手的防线。不仅如此,当曼联在组织进攻中丢失球权时,由攻转守方面的问题使得球队防线门户大开。
很多人担心穆里尼奥的战术方法可能与范加尔的极为相似,他们大概是指这两位教练都很强调战术纪律。不过应当指出,穆里尼奥的战术纪律是依球员的特定职责和特定的场上情况而定的,并且它与范加尔治下曼联的战术方法存在较多差异。
穆式双中场
与范式曼联相比,穆氏曼联的显著差异在于中场理念。新赛季,曼联非常可能会重回双中场。中场配置为一个拖后组织核心和一个偏向防守的中场,后者的主要职责是赢得球权,偶尔控制节奏。大部分长传球来自于这些靠后的区域。
这种固定的站位还意味着大量的球将经过该区域进行转移,这不同于范加尔体系下中后卫在进攻组织中控球比例更大并且经常倒脚的情况。在穆里尼奥的战术体系中,两个中后卫之间的空间缩小了,同时双中场总能使中场区域保持紧凑和条理性。
由于双中场站在中场靠后的位置,他俩的抢断比重很可能将提高,而边路区域的抢断大部分将由边后卫完成。
为了配合中场中路球员们的紧凑阵型和拖后站位,穆里尼奥往往倾向于使用空中能力较强且持球和防守站位好的后卫(在穆里尼奥的战术体系下,布林德能否打中后卫有待商榷,尽管他在防守区域的战术意识非凡,但他的空中能力堪忧)。相比于前任的体系,穆式曼联在丢失球权时的由攻转守也快了很多,这表明新赛季的曼联在攻防转换时给与对手的机会数量可能会减少。
场上触球次数最多的是拖后组织核心、10号位和左内锋。不同于范加尔更多依靠技术能力来控球的中场,穆里尼奥更强调中场球员的转移球思维、在各类状况下的恰当站位以及足够的身体素质。由于穆里尼奥的战术体系对球员的精神状态和战术理解力要求甚高,因而球员们可能会花较多时间才能完全适应他的战术布置。
在当代足球战术中,往往很难安排好运转良好的中场搭档。好在有了穆里尼奥,我们将频繁看到该战术理念的奏效。
11-12赛季的皇马
在阵型布置上,哈维-阿隆索充当组织核心,赫迪拉稍微更偏向防守。
该赛季阿隆索贡献9个助攻,场均传球数为全队最多的80多次(比队中其他球员多了至少20次)。
阿隆索的场均长传数也是全队最多(场均9次)。
该赛季,赫迪拉和阿隆索的传球成功率皆相当高(88%)。
这对搭档的场均抢断加起来为4.6次,与拉莫斯和佩佩的中卫组合相当。
14-15赛季的切尔西
该赛季的切尔西在大部分时候都是由马蒂奇和法布雷加斯组成双中场。
整个赛季,法布雷加斯贡献18个助攻,场均传球80次(比队中其他球员多了至少20次)。
法布雷加斯场均长传数全队最高(场均5.5次)。
马蒂奇和法布雷加斯总计场均抢断6次,而特里和卡希尔相加才场均2次。
整个赛季中,这对中场搭档在攻防两端的表现都是现象级的,为该赛季切尔西的成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前锋身后的三人众由于双中场的主要职责是贡献稳定的防守和转移球,因而前锋身后的三人众(边锋、逆足边锋/内锋、10号位)需要分担其余的职责。这3个球员需要在球队进攻组织中承担大部分的技术活,并且在有必要时加快比赛节奏。
阵型拉开与机会创造
根据对近年来穆里尼奥战术体系下的机会创造的总体分析,右路进攻更多的是为前锋输送传中球,而左路则更多地在禁区边缘寻求配合和输送短传。
逆足边锋和左边后卫往往用短传来与中锋和10号位寻求配合,从而创造机会。而在右路,右边后卫和边锋相互配合,为前锋输送传球。之前该战术在切尔西取得了成功,当时左路的配置为阿扎尔+法布雷加斯,右路为伊万+威廉。
该战术体系的另一个不同之处在于,前场边路的配合是一个固定套路,且很有组织性。边路配合通常只由边锋和边后卫参与,这不同于大多数现代战术体系,比如在波切蒂诺战术体系中,拖后组织核心和攻击型中场更多参与边路配合。该战术使得中路站位保持稳定,此外还能让10号位站在进攻位置上支援中锋。
尽管这种固定的配合往往使得进攻线路容易被对手摸透,但是在增强转移球稳定性这一基础理念方面,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在球场上哪个区域开展进攻,该固定配合使得中场球员总能在进攻组织阶段保持稳定站位。这确保了球队在丢失球权时,能顺畅且更快速地完成由攻转守,同时减少的球员防守失位,此外对手因此获得的机会也会减少。这个问题经常发生在范加尔的战术体系中,球员被迫脱离原有的阵型去阻截对手,并且往往在丢失球权后的由攻转守中防守失位。
(相比于上个赛季,10号位和中锋的职责也大为不同,但这些内容超出了本文的讨论范围。)
总结与隐忧
选择合适的球员来担任双中场很可能是一个难题。在过去数年中,我们已经看到过不少优秀的球员踢不合适的位置,从而导致球队战术上受困的例子。
托尼-克罗斯的确拥有出色的传球和创造力,但他在参与防守方面往往表现不佳,这很可能是当时的皇马战术挣扎的重要原因之一。另一个例子是,穆里尼奥让法布雷加斯从拖后组织核心转向10号位,这可能是因为在组织进攻时,小法在后卫线身前的口袋形区域的站位和移动不甚理想,使得球队在由攻转守时门户大开,而穆帅对此比较担心。
前文已经提到过,曼联将花不少时间来适应新的中场体系,而在战术转型期间,球队的防守漏洞可能比预期的还要大。
在如今这个足球战术不断演进的时代,如果球队运转不佳,人们往往会指责既定的战术,并且质疑顶级球队精心策划的战术。然而,就战术而言,转型双中场很可能是新赛季曼联最有趣的地方之一,并且它可能会帮助某些球员在这些位置上交出比上赛季更令人满意的答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