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vag1000 发表于 2016-8-8 21:17:33

进化中的贝尔,白衣军团的特殊分子

他顶着亿元身价带来的压力逆风向前,他用出色的进攻效率回击媒体的枪林弹雨,他用强强对话和杯赛决赛时的高光表现拉高了外界的期望,他的勤勉和牺牲却未能帮他赢得相应的赞美与尊重,他是主席心目中的伯纳乌王位继承人,他也是舆论眼中前途未卜的脆弱玻璃人……盛名之下,如履薄冰,君王之侧,战战兢兢,这是27岁的加雷斯-贝尔来时走过的路。



对于从欧洲杯载誉而归的威尔士人来说,2016的夏天或将成为了其职业生涯最为重要的转折点。历经雷德克纳普、博阿斯、安切洛蒂、贝尼特斯和齐达内等多位名帅的持续打磨,步入巅峰期的贝尔已经练就了十八般武艺,在C罗完成转型、球队未有大牌新援加入的情况下,白衣军团新赛季的战术核心位置或将自2009/10赛季以来首次易主。

【雷德克纳普麾下:锋芒毕露的优秀飞翼】

2010/11赛季欧冠小组赛两战国际米兰是贝尔职业生涯的里程碑事件,这位胡安德-拉莫斯时代的蹩脚左后卫正式成为了热刺的主力左翼,两回合连番蹂躏萨内蒂和麦孔两大边卫标志着他的人生正式驶入快车道。雷德克纳普时代的热刺代表着列维时代引援艺术的巅峰,以莫德里奇和范德法特为核心的4141阵型为贝尔提供相对宽松的平台,偏居左翼的威尔士人只需专注冲击对手即可,他的往返能力提升了热刺在阵地战和反击中的适应能力。



在顶替阿苏-埃克托担任左后卫期间(2009/10赛季中后期),贝尔便表现出了极强的攻击性,以BBC为代表的媒体在那时便预言他完全可以在更加靠前的位置占据一席之地。彼时的贝尔体格相对消瘦,启动速度和步频控制也要逊色于传统边锋,但凭借良好的平衡性、重心控制和行进中的连续加速能力,贝尔总能在边路战区的缝隙中挤开一条前进通道,其仅凭走外线人球分过的超车和下底传中便足以令对手闻风丧胆。

由于小技术并不细腻且进攻手段手段不够丰富,提前进入空当并迅速占据有利的攻击位置对贝尔来说十分重要,他需要来自中场的支援和锋线的策应,热刺恰恰具备了这种技术支持和定点支援能力。不过,随着这套主力阵容逐渐被对手摸透,雷德克纳普不善战术调整的执教短板便暴露了出来。在帕克覆盖能力下降之后,埃克托和莫德里奇被迫承担起了更加繁重的防守任务,范德法特的不定期迷失令贝尔很多时候被孤立在了边路。


老雷曾尝试启用加拉&卡布尔这对机动型中卫组合,并提携桑德罗变阵433/343,但由于莫德里奇、帕克和桑德罗的中场组合在实际运转中并不流畅,向内锋位置靠拢的贝尔非但未能的到足够的支援,反而让上提至边翼卫的埃克托陷入了以寡敌众的不利局面。这种尴尬的局面并未持续太久,在莫德里奇和范德法特相继离开之后,尚未完全准备好的贝尔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博阿斯任内:触类旁通的白衣预科生】
热刺在博阿斯元年揽下了创英超时代纪录的72分,出场36次斩获21球4助攻并奉献6次绝杀的贝尔居功至伟。在华丽成绩单背后的一条贯穿整个赛季的挣扎而艰难的争四之路,热刺的困境在2012夏窗错失穆蒂尼奥时便已经注定。不过,能够在阵容存在天然缺陷的情况下,凭一己之力将球队抬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贝尔在逆境中展现出的超卓能力构成了他9100万欧元的核心部分。
为了减少大面积人员更替带来的震荡和冲击,博阿斯在赛季初搭建阵容时依然努力地在沿用雷德克纳普的遗产。登贝莱在某些时刻让球迷们忘记了莫德里奇,但昔日的终端灵感之源范德法特留下的空当却成为了无底洞,门前感觉出色的邓普西完全不是9号半的理想人选,贝尔在进入前场之后更多地只能靠单打独斗来解决问题。随着赛季的深入,威尔士人被迫向中路移动来填补球队在前腰位置的空当,邓普西在此时淡出主力阵容,阿德巴约&迪福的双前锋组合出现在贝尔身前。

就像老雷时代末期的433/343阵型一样,博阿斯的贝尔中路化试验也是在不断试错和反复调整中进行。由于贝尔不具备前腰球员的细腻技术和全场视野,三前锋阵型很快被博阿斯放弃,在将“大狙”西古德森固定在左翼之后,热刺的阵型再次回归到了4231。这是一种与老雷时代的传统大陆流战法截然不同的四线布局,西古德森的中场化属性让热刺的阵型更加接近于非对称433。
贝尔需要覆盖从左翼经肋部到中路的广阔区域,他不用过分专注于微观操作而可以充分施展速度和射术,迪福回归替补席意味着贝尔完全拥有了无限开火权,其职业生涯的第一个帽子戏法便在此时出现(对阵维拉)。这一时期的贝尔已经展现出了成为了前场自由人的潜质,博阿斯的无奈之举成为了日后贝尼特斯和齐达内的灵感之源。

贝尔在把握得分机会和阅读比赛方面的进步超出了大部分人的预期,为了进一步开发威尔士人的得分能力,博阿斯在2012/13赛季后期将贝尔安置在了右边锋位置上,这让他可以就近得到登贝莱的支援,并充分发挥左脚内切射门的威力。对于一直关注贝尔的皇家马德里来说,贝尔的成功右倾进一步坚定了他们为其拍出高价的决心。皇马的右翼则菲戈淡出之后便一直缺乏足够分量的巨星压阵,贝尔显然就是他们苦寻已久的答案。
2012/13赛季对贝尔来说是刻骨铭心地存在,在那些令人血脉喷张的绝杀背后,威尔士人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他没有辜负博阿斯和列维的期望,他在休赛期精练的射术在此时派上了大用场,他在任意球和头球方面的持续进步彰显了他的野心和可塑性,他在困难和多变局面下的适应能力令人印象深刻,这些可贵品质在其随后为白衣军团征战时亦常有体现,他的综合能力在同时期的英超球员中已经是鹤立鸡群的存在。
【安切洛蒂治下:为整体服务的翼类多面手】
在以BBC为核心的433阵型诞生之前,安切洛蒂在2013/14赛季冬歇期之前一直是在利用穆里尼奥留下的4231阵型来完成软着陆,这主要是由于贝尔的受伤以及另一位新援伊斯科的快速融入。从欧冠小组赛两回合对阵尤文图斯时的艰难,到淘汰赛阶段连续大胜沙尔克04和多特蒙德时的畅快,贝尔的复出带动了皇马锋线火力全开,BBC组合自此被确立为皇马的“国策”。在威尔士人大放异彩的同时,安切洛蒂分别将迪马利亚和伊斯科改造为左中场和万金油替补,皇马的战术体系在赛季冲刺阶段到来之前逐渐磨合成型。

在效力皇马的第一个赛季中,贝尔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表现就是在杯赛强强对话中的高进球率,他在反击战中的破坏力和大心脏属性一览无余。除了利用标志性的外线超车帮助皇马夺得国王杯,贝尔的进球先后让尤文图斯、加拉塔萨雷、沙尔克04、多特蒙德和马德里竞技等欧冠劲敌俯首称臣,在攻陷安联球场的辉煌胜利中,贝尔的突破造就扩大比分的任意球,他的直接助攻更是帮助C罗提前杀死了比赛。
安切洛蒂地对贝尔的使用和改造非常意大利化,威尔士人勤勉的跑动和自我牺牲精神是皇马可以在443和平行442之间自由切换的保证,前者帮助他们肆虐中下游对手,后者是他们在强强对话中屡创佳绩的战术基石。这一时期的贝尔实际上是传统意式边前卫和现代边锋的混合体,他既要在边路直上直下打开宽度、保护闸位,又要适时向禁区靠拢来分担本泽马和C罗的进球任务,在博阿斯时代便练就的多面手属性在这一时期帮了他大忙,天生的三肺体质让这一切水到渠成。

或许是从C罗向禁区堡垒进化中汲取了灵感,或许是感觉自身的脚下技术已经无法在取得突破性进步,贝尔在2014夏窗做出了一个足以影响其职业轨迹的重要决定,那就是通过增加无球训练来大幅度强化上肢和大腿肌肉。效力皇马两个赛季以来,贝尔的体重增长已有5公斤左右,强化体格带来的好处是贝尔的对抗能力、头球能力和禁区存在感上升到了新的高度,代价则是禁区外活动和突击能力下降,腿部肌肉伤病随身体负荷增加而变得愈发频繁。
2014/15赛季前期,皇马在贝尔缺席的情况下打出了惊艳绝伦的22连胜,伊斯科与J罗的双边前腰组合一时风头无二,在克罗斯逐渐站稳脚跟的情况下,皇马已经开始从13/14赛季的动力足球路线向传控足球方向过渡。除了要克服自我转型过程中的瓶颈,伤愈复出的贝尔还要适应控球战术中阵地战开瓶器的新角色,并调整心态去面对伊斯科和J罗的竞争,这对于增重之后的贝尔来说并不容易。
彼时的西甲球队在将贝尔的特点摸透之后,采取了协防和压缩冲刺空间的方式去限制他,威尔士人静态技术不足的缺陷被放大。在无法破解对手联防的情况下,贝尔很多时候就是在边路简单地扣球闪开角度后起右脚传中,这种简单粗暴的支援方式是安帅后期在攻坚战中只能依靠传中来解决问题的一个缩影。

此外,增重后的贝尔依然没有在人球结合能力方面有显著的提高,这突出表现为在高速突击时的步频控制较为生涩,身体协调性和球感远未达到顶尖攻击手的水平,在直线加速中的趟球距离控制和高速变向时对球权的保护均不甚理想,最为致命的环节出现在了射门前的步伐调整上,这些细小的缺陷导致贝尔屡次错失单刀机会。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正是因为贝尔在“边锋”位置上遭遇到了无法突破的瓶颈,才引发了2015/16赛季的前腰化试验,并间接地催生出了新一代欧洲头球王。
从加盟首季的39场21球16助攻到第二个赛季41场15球10助攻,数据的变化并不能完全反映出贝尔的挣扎,安切洛蒂对J罗和伊斯科的偏爱,以及C罗的持续转型都给贝尔造成了极大的压力,面对伯纳乌此起彼伏的嘘声,球星本人及其经纪人的一系列不合时宜的举动将威尔士人置于了球迷的对立面。

【贝尼特斯/齐达内时代:逐渐掌权的前场自由人】
贝尔在皇马时期的经历曾出现过三个污点:尽管加盟以来的三个赛季出勤率并不低,但以比目鱼肌为代表的伤病问题还是让人对贝尔的职业前景忧心忡忡,部分媒体对他主动增重和转型的举动并不买账;作为弗洛伦蒂诺的“政治工具”,贝尔在安切洛蒂时代就曾绕过主帅直接向主席索要战术核心的位置,这种僭越行为令其在状态低迷是不可避免地沦为了球迷攻击的对象;贝尔的经纪人巴内特曾不止一次公开表达对皇马当家球星C罗的不满,这让两人之间原本就略显微妙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张,贝尔始终不愿意学习西班牙语的举动也被舆论解读为“傲慢”,这让他在皇马更衣室中的处境一度十分孤立。
在处于事业低谷期的时候(2014/15赛季后期),关于贝尔转会曼联和切尔西的传闻甚嚣尘上,皇马死忠的白手绢一度将威尔士人推向了离队的边缘。安切洛蒂在关键时刻并没有遵循主席的意愿去刻意保护贝尔,这成为了其季末下课的导火索之一,继任者贝尼特斯成为了弗洛伦蒂诺手中的提线木偶,这对球队的整体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伤害,但贝尔却在乱局中得到了喘息之机。

横向对比皇马第十冠和第十一冠的主力阵容可知,虽然球队的整体架构(433/442)和防线人员保持了相对稳定,但由于中场人员的调整和锋线主将的技术转换,后安切洛蒂的皇马已经完全是一支崭新的球队。同一路连克强敌的2013/14赛季阵容相比,新时期的皇马中场控制力和拦截能力更强,但由于C罗在外围影响力的持续下降,伊斯科和J罗又无法像当年的迪马利亚那样完成快速推进,皇马的锋线和中场之间的缝隙逐渐增大。
贝尼特斯对贝尔的前腰化改造正是基于联系锋线和中场的考虑,兼具机动性、推进和传射能力的威尔士人是衔接进攻两线的最佳人选。不同与博阿斯时代的影锋试验,活跃在本泽马和C罗身边的“前腰”贝尔并没有无限开火权,在核心区域梳理进攻是他的主要职责,这恰恰是他在技术层面上的薄弱环节。迫于成绩的压力,贝尼特斯在欧冠小组赛开打之后就放弃了贝尔的前腰试验,但威尔士人的自由人打法却被部分保留了下来。
引进贝尔作为储君是弗洛伦蒂诺二进宫期间的一件大事,贝尼特斯在上任之初便有意将贝尔打造为核心,这符合其强调边路进攻的要求,也是为讨好主席所进行的政治交易。贝尼特斯的“效忠”换来了高层的支持,这是其可以在国家德比后稳坐钓鱼台的原因之一。安切洛蒂未能彻底解决C罗和贝尔的地位之争,这种历史遗留问题让不擅处理更衣室政治的贝尼特斯叫苦不迭。贝尼特斯将贝尔打造为前腰自由人的战术安排牺牲了多位球星的利益,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对贝帅个人意志的铺陈产生了巨大的阻力,这对于讲究效率和执行力的西班牙人来说堪称灾难。

中途接任的齐达内在战术层面上的最大成就,便是吸取了安切洛蒂和贝尼特斯时代的成功经验和改革成果。在少帅看来,贝尔是BBC组合中唯一尚具有可塑性和改造潜力的球员,在C罗扎根禁区之后,皇马锋线和中场之间拥有了大片可供威尔士人奔走的开阔地,他完全可以成为了中前场的粘合剂,有迹可循的自由人显然比位置相对固定的前腰更加适合他的发挥。
27岁的贝尔正步入技术定型期,他已经不像刚刚出道时那般痴迷于个人突击,作为BBC组合中跑动距离最长的球员,威尔士人在回撤接球的过程中主要承担了推进和组织任务。他像22连胜期间的J罗那样通过传球来联系锋线,他有效地分担了克罗斯和莫德里奇的工作,这是两位不可替代的中场球员能够在高密度的比赛中做到以战养战的关键。

尽管在右路的内切依然不够高效,很多时候需要第一时间做出调整后才能完成传中,但贝尔的进步已经逐渐改变了皇马过分左倾的进攻套路。在刚刚过去的2015/16赛季,贝尔在23场联赛中贡献19球10助攻的华丽数据单,这意味着他已经完全渡过了转型之后的适应期,开始享受位置调整和体格强化带来的红利。肌肉力量和爆发力的升级帮助贝尔在人员密集的禁区内争夺生存空间,出众的门前嗅觉和出色的终结能力让他在无球状态和定位球进攻中威力十足,“欧洲头球王”的名号在一个侧面证明了齐达内对其自由人定位的成功。
在刚刚结束的欧洲杯上,贝尔以绝对核心的身份带领威尔士队创造了历史。较之小组赛阶段的连续任意球得分,贝尔在中场腹地担任指挥官时的大气与威武更加令人印象深刻,克里斯-科尔曼充分发掘了9000万先生在进攻方面的潜能。从博阿斯治下的影子前锋到贝尼特斯时代的冲击型前腰,再到克里斯-科尔曼麾下的中场组织者,贝尔用日渐成熟的球技和日趋宽广的视野不断提升着自己的上限。

威尔士队在淘汰比利时的比赛中曾依靠连续控球和传递戏耍对手,但他们在更多的时候还是依赖于长传引导和直线冲击,贝尔的全能提升了3511阵型在防反中的威力。皇马的动力足球路线形成于穆里尼奥时代,安切洛蒂的球队依靠快速进攻拿下第十冠,齐达内时代的最佳战役是使用了4141阵型的次回合国家德比。莫德里奇和克罗斯的技术能力与贝尔的英式自由人打法形成了良好的互补,贝尔的优势浓缩为反击时的速度和阵地战中禁区抢点能力,他的提速能力和拼搏精神弥足珍贵。在欧冠决赛中累到无力登上领奖台,在欧洲杯上凭一己之力推动红龙前行,贝尔用自己的努力令舆论的风向在过去的两个月发生了180度大转弯。

【新贝尔,最特殊的一个】
2016/17赛季或将成为皇马一个新时代的开端,在未能得到强援的情况下,白衣军团需要通过内部挖潜的方式实现战术升级,正在加速进化中的贝尔将成为了齐达内手中最为重要的砝码。贝尔与C罗之间的一哥之争还将媒体的炒作下继续发酵,但皇马的国王与储君在战术层面已经实现了共荣共存,在每个位置配备了两名好手的白衣军团,可以在中场和锋线之间的自由穿梭的贝尔可能是唯一无法被真正替代的特殊分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进化中的贝尔,白衣军团的特殊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