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后卫体系的不同门派:德式传控与意式防守的巅峰演出
德国与意大利的对决,尚未开战,似乎就已经注定是“提前上演的决赛”。 曾记得2006年神奇的格罗索、皮耶罗绝杀,2012年巴洛特利的封神之战,意大利那如海水般深邃、厚重的蓝,已成了德国人心头的痛。携2012年卧薪尝胆之苦,携两年前世界杯冠军之威,日耳曼战车再次对他们的苦主发起了挑战。正是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这一次,德国人笑到了最后。意大利虽无须懊恼,因为他们已足够优秀,但只恐四年后欧陆烽火连空明灭时,只座上已无老兵,孔蒂、布冯、后防三英还在否?往事忆孙刘。(图)史诗般的对决,技战术角度来说德国与意大利难分伯仲
【首发阵容:德国变阵,意大利2大将因伤缺阵】
(图)德国vs意大利:首发阵容
赛前关于勒夫变阵三中卫体系的传闻沸沸扬扬,但仍然有些意外的是,惯求稳定的德国主帅勒夫真的在面临强敌时突然变阵,预选赛阶段测试过的三中卫体系“正式”登台首秀,胡梅尔斯-博阿滕-赫韦德斯担纲,而两个边翼卫则交给赫克托与基米希。前场球员里,德拉克斯勒被“牺牲”坐上了替补席。德国队使用3-4-2-1阵型。
意大利则遭受了首发阵容上的局部削弱,拖后后腰德罗西与右边翼卫坎德雷瓦均因轻伤不适宜首发,主帅孔蒂除了继续使用德西利奥之外,还把帕罗洛拉回到了后腰位置,派上了斯图拉罗担任右中场。意大利开场后使用3-5-2阵型。
【高位逼抢遏制意大利反击,施魏因斯泰格为边路提供支持】
(视频解析1)德国高位逼抢遏制意大利的高速反击
虽然大战在即突然变阵有些冒险,但勒夫总体来说还是获得了实惠,那就是三中卫之间天然的防守宽度覆盖以及单人上抢后协防的便利,这一切都是为了针对意大利最有威胁的进攻方式——高速反击。
以德国队这次进攻失败为例,厄齐尔的直塞被意大利队断球,在贾凯里尼拿球之前,拖后后腰克罗斯迅速上抢而不是和防线一起退守,赫迪拉也快速回防对持球人施压——后腰上抢为了保证和防线之间的防守距离,可以看到赫韦德斯等防守球员已经完全压过了半场。如此极端的高压,就是为了在意大利的反击形成之前,通过就地反抢将其扼杀在本方半场。
(视频解析2)德国后场长传找边路
但是在进攻方面,至少在上半场阶段,德国队显得缺乏威胁。虽然有了3-4-2-1阵型中非常突出的进攻宽度。
上半场的进攻组织方面,德国队显得有些缺乏撕扯意大利队防线的办法。此前对很多球队都奏效的边路宽度(利用两侧球员打开宽度,撕扯对方4后卫体系)面对意大利时显得效果有限,如视频中,赫克托和基米希虽然拉开了宽度,但意大利的3中场、5后卫两根“链条”并没有受到任何干扰——当球到了基米希这一侧后,左后卫跟出,其余队友协防,很容易就阻断了基米希的前进空间。
(视频解析3)施魏因斯泰格的接球牵制了贾凯里尼
在施魏因斯泰格替补上场后,德国队的进攻得到了明显的改观。
在进攻选位上,施魏因斯泰格更为灵活,如视频解析里他把自己部署的非常靠近边路,这给了意大利3中场麻烦,贾凯里尼不得不离开自己的防区到边路防守施魏因斯泰格,否则左后卫德西利奥就会面临1v2的局面。如此一来,意大利的防守阵型就受到了牵扯,平衡被打破,只可惜上半场的德国队对中场空间的利用不足。
(图)施魏因斯泰格本场比赛屡屡到边路接球
从统计图也可看出,施魏因斯泰格本场比赛接球范围覆盖很大,尤其是在右路经常拿球,给德国队的中场组织增加了很多变数。
(图)施魏因斯泰格退回后防线确保防守宽度
此外,在防守端德国队长也贡献了良多,因为右边翼卫基米希经常需要到中路对位盯防速度奇快的意大利左中场贾凯里尼,施魏因斯泰格则适时的撤回到右侧,保证一旦德西利奥拿球后有人可以及时上抢。
【意大利再演反击好戏,后手调整保平局】
(视频解析4)博努奇后场长传
有意思的是,意大利队在首场小组赛打破比利时防线的进攻套路,本场比赛被再次使用,同样对诺伊尔的城门造成了很大威胁。
首先在意大利强攻时,我们可以看见德国队防守重心全部集中在后场,意大利人很难占到便宜。随后他们很聪明的把球回传,将德国防线向外拉动,当博努奇拿球时,他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观察队友以及调整起脚姿势,远处的贾凯里尼看见博努奇抬头的信号,立刻做和德国防线移动方向相反的跑动,接应博努奇的长传;与此同时,右侧的队员开始快速内切,因为德国人的注意力全部在左侧的贾凯里尼身上,右侧的球员成为无人盯防的自由人。
(图)佩莱和埃德尔干扰施魏因斯泰格和克罗斯
和德国人的高位逼抢不同,孔蒂安排的防守主要从中场开始执行。在上一场比赛里充分干扰了布斯克茨的佩莱,本场比赛负责对位施魏因斯泰格,而埃德尔的对手则是克罗斯。通过干扰对手接球后腰的方式,意大利人宁愿让德国把球传入防守兵力充足的边路。
(视频解析5)戈麦斯拉边接应造进球,打破平衡
但是在下半场开始后,德国人开始逐渐掌控了场上主动,勒夫在中场休息时的部署起到了作用。
意大利受制于前场球员的机动能力,并不能和德国一样执行一样强度和速度的高位逼抢,因此诺伊尔等人同样尝试了在后场控球,将意大利的防守力量向本方半场吸引,然后戈麦斯向边路跑动(赫克托带走了右边路的球员);戈麦斯在边路拿球后因为缺少支援,他没有急于做决断,而是拿住球等待队友支援,队友到来后,他向后盘带给队友送出反向球,这样的渗透进攻打穿了意大利的防线;施魏因斯泰格和厄齐尔并没有在之前急于进入禁区,而是从禁区外开始,这同样是一个对手无法在顾及持球手的时候同时兼顾的区域,厄齐尔后插上完成了进球。
(图)因西涅上场后意大利变阵5-4-1
明白双方阵容上的差距,孔蒂也做出了一些务实的调整。意大利少帅很清楚自己的队伍恐怕很难再在德国人身上进球,因此保住平局,拖延比赛成为了他的打算。在换上因西涅后,意大利的阵型更加保守,相当于撤下了一名中锋,增加了一名中场,变成5-4-1,增加了中路的防守宽度,以此拖延德国人,并最终成功的拖入了点球大战。
【总结】
成功进入点球大战后,意大利人虽然最终输掉了比赛,但用这样一套难以称得上豪华的阵容和世界冠军和前世界冠军打出如此成绩,孔蒂的执教能力已经得到了肯定。从没有过时的战术,只有执行力高的教练和队员,意大利的链式防守,即使在这批球员老去后,也许会一直维持着活力。
而勒夫近乎赌博一般的变阵,收获了不错的效果,在创造绝对威胁方面,德国队本场比赛甚至优于意大利队,他们也的确配得上晋级。在接下来的比赛中是否还会继续使用这样的阵型无从得知,但三中卫体系的稳固,为德国队提供了一个非常不错的B计划。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