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杯复盘:两套方案游刃有余,西班牙渐入佳境
莫拉塔梅开二度,诺利托传射建功,西班牙阵中的两位争议人物用出色发挥粉碎了好事者的质疑,卫冕冠军为球迷们奉献了本届欧洲杯迄今为止最为精彩的进攻表演。考虑到本届参赛球队普遍注重防守、进攻效率低下,西班牙的榜样作用值得称道。【坚持自我,目标三分】
小组赛次回合比赛对两支球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轮输球的土耳其需要对西班牙使出浑身解数,星月武士至少要避免成为了继乌克兰之后第二支提前出局的队伍;三分在手的西班牙也准备在次轮中拿出更好的表现,舆论不允许卫冕冠军像首战时那样磕磕绊绊,小组赛最后次战是列强完成“广积粮”的最后机会,博斯克需要通过阵型和人员试验及时纠错,并找到现有人员配置下最优的11人组合方案。
在进攻型中场(法布雷加斯&科克)、左边锋(诺利托&佩德罗)、中锋(莫拉塔&阿杜里斯)这三个敏感位置上,博斯克并没有如西班牙媒体所料的那样进行轮换。博斯克希望再给首场比赛的先发11人机会,莫拉塔和诺利托等人需要时间来慢慢进入节奏,将科克和阿杜里斯作为B计划人员留作后手,可以看做是老帅为淘汰赛阶段准备的秘密武器。土耳其方面唯一的新面孔出现在阵型顶端,伤愈复出的伊尔马兹取代托松成为了单箭头,图兰和恰尔汗奥卢领衔的技术中场是星月军团的战术重心所在。
【多管齐下,组合拳法】
为了避免无谓倒脚和低效控球,西班牙在本场比赛中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在利用短传编织传控网络的同时,也会偶尔通过长传球快速通过中场;在短传中增加纵向传导次数,敢于尝试直塞和打身后;利用风格截然不同的两翼攻势来增加对手的防守难度,在坚持既定套路的基础上增加变化以追求战术层面的多样性,令对手防不胜防。
前两点在首战中已经有所体现。一方面,由于西班牙拥有皮克和拉莫斯这样的后场制导专家和莫拉塔这样的前场快马,直接完成联线可以发挥莫拉塔的速度优势,尽快将战火烧向对手半场,减少中场球员的盘带也可以进一步节省球员的体能,而将主要精力由于进攻终端的解锁。另一方面,在对手全力收缩禁区的情况下,西班牙需要在禁区前沿保留足够的人手来利用肋部和正面区域,边路倒三角传中的任务要由边后卫来完成,诺利托不会因过多地在外线盘带而陷入边后卫与边前卫的夹击,他向中路靠拢可以与莫拉塔形成合力,解决首场比赛中暴露出的中路缺乏串联、攻坚兵力不足的问题。
右脚将居多的西班牙在进攻端左倾态势明显,伊涅斯塔游离于中场和锋线之间,处于进攻方阵的核心位置。他需要用盘带打开局面,利用传球引导进攻,在必须要的时候,他要进入锋线完成对诺利托和莫拉塔的近距离支援。完成3次成功突破并制造出3次得分机会,伊涅斯塔依然是西班牙中场最具创造力的球员,如果说这些内容原本就属于他的主业的话,那么其在活动范围和处理球方式上的一些不易察觉的改变,则体现出了博斯克对他战术地位的重新定义。
伊涅斯塔本场比赛完成了99次传球,其中近半数为前场40米区域内的分球和向前传递,传球成功率高达94%,图凡、伊南、恰尔汗奥卢和奥兹亚库的联合围剿也未能妨碍斗牛士引擎的高效运转。位于整个进攻体系的中心位置,不断来到两侧肋部指挥进攻,减少了主动突破的次数转而将精力集中于进攻组织,在皮球集中向自己脚下流动的过程中开始代替队友去思考,在多核化的格局中凸显自己的领导力,年过而立的伊涅斯塔正在逐渐向哈维转型——博斯克曾先后尝试将伊斯科、蒂亚戈和科克打造为“哈维二世”,但愈老愈妖的伊涅斯塔似乎才是最佳人选。
西班牙中前场的球员技术能力独步欧陆,但具体到微观层面,莫拉塔、法布雷加斯和诺利托的细节控制能力,同伊涅斯塔、布斯克茨和大卫-席尔瓦等人尚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在狭小范围内处理球能力(处理球空间、连续传递时的精确性和节奏感),位置相对固定的半场攻坚战很容易暴露他们的弱点。
为了让进攻体系的运转更加流畅,西班牙此役的轮转换位十分频繁,除了莫拉塔和布斯克茨的位置相对固定,伊涅斯塔、法布雷加斯和大卫-席尔瓦等人都是将整个进攻三区作为势力范围,利用不断的跑动和换位攻击来撕扯对手的防线。其中,法布雷加斯的位置基本上处于土耳其中场防线的身后,这让他可以摆脱防守为边后卫送出直塞球;在一场不算成功的首秀之后,诺利托减少了个人突破,在阿尔巴和莫拉塔的掩护下,塞尔塔边锋成功转型为致力于前插射门和最后一传的影子前锋。
【华丽两翼,新阵雏形】
基于边路组合截然不同的技术特点,博斯克设计了两种风格的边路进攻,左路的集团式作战更加细腻,右路的单兵突击和小组配合更加简单直接。在极端条件下,西班牙前场的六名球员会全部来到前场左侧完成集聚,伊涅斯塔掌控球权,阿尔巴和莫拉塔分别通过走外向和斜插禁区来打开空间,法布雷加斯或大卫-席尔瓦负责在肋部送出传中,莫拉塔与诺利托包抄抢点。胡安弗兰在右路反越位之后的传中,大多来自于皮克和法布雷加斯的输送,他们习惯于在接应大范围转移后不等对手防线就位便在送出打穿肋部的直塞。
在保持既定套路的基础上,西班牙球员也会根据战局发展及时调整进攻线路,以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莫拉塔首开纪录的进球来自于诺利托接应回敲后送出的斜45度传中,阿尔巴在几次尝试下底传中效果不佳后及时改变了战法;诺利托的进球同时是来自于一次微调,法布雷加斯在中路得球后并没有分给已经在右路跑出空当的胡安弗兰,而是直接联系双前锋,托帕尔回防不及酿成大祸。这种直线化的进攻策略在3球领先后不断出现,博斯克换上科克和布鲁诺正是为了进行防守型控球试验——在中后场控制皮球吸引对手上抢,利用长传球发挥锋线球员的速度优势。
西班牙最后阶段的阵型在4231和3142之间过渡,布斯克茨会随时沉入防线化解对手的逼抢。西班牙在后场核心区域形成一个传球能力很强的矩阵,对手很难在如此深的位置投入重兵形成人数优势,四人组可以从容地完成进攻推进或是在后场倒脚诱使对手上抢。在边后卫支援前线、双前锋在中路形成合力的情况下,西班牙很容易利用对手高位逼抢时留下的身后空间。
从08年夏天的专职后腰塞纳,到此后的阿隆索&布斯克茨组合,架构防守型控球一直是西班牙在世界大赛的成功秘诀,传控稳健的布鲁诺具备同布斯克茨搭档双后腰的能力;科克可以增加中场的对抗和跑动能力,这让他在面对体格强悍的对手时作用巨大,他的跑动、策应和花样繁多的传球方式可以增加中场转移球的速度,联系两个边路的大范围转移会加快,前场攻击手可以获得更多前进空间和一对一机会,这种局部的加速和爆破正是西班牙破密防时的撒手锏。
【冲破瓶颈,勇攀巅峰】
土耳其在两球落后时就基本放弃了抵抗,特里姆的弟子们似乎已经下定决心在末战中火并捷克,像外围赛时一样再次以小组第三名的身份晋级。不过,星月军团的前景并不乐观,球队在阵容上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缺陷。土耳其的中场全部是传统的8号和10号球员,缺少可以在边路打开局面的突击手,他们的阵地攻坚手段匮乏且很难完成进攻提速,加之中锋和边后卫水平一般,土耳其的进攻只能依赖于图兰、恰尔汗奥卢和图凡的个人能力。图兰心态不稳、图凡欠缺经验,再考虑到恰尔汗奥卢一直以来都是国家队战术体系中的边缘分子,特里姆在生死战中能够依赖的或许只有美因茨中场马尔勒。
人才井喷,盛世繁华,博斯克的球队远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般歌舞升平。在哈维归隐山林、伊涅斯塔年华老去的情况下,斗牛士军团一度失去了继续贯彻Tiki-Taka的基础,巴西世界杯的失败便是明证。越来越多的非巴萨系球员和留洋球员加入主力阵容,昔日铁板一块的控球战阵在多文化、多风格的稀释下已经变了模样。
后哈维时代的西班牙与其他强队在战术能力方面并无差异,对既定套路的过度迷恋以及非巴萨系球员带来的体系兼容问题和排斥反应,反而让他们容易在左右互搏中陷入迷茫。在欧洲杯开打之后,持不同立场的人围绕Tiki-Taka的价值,以及是否需要像当年阿拉贡内斯那样执行“防守型控球”战术持续展开着激烈争论,西班牙面临的问题并不比法国和德国轻松。
值得庆幸的是,见多识广的博斯克并没有被舆论绑架,他对进攻体系的再造已初见成效,莫拉塔和诺利托也用精彩的发挥回报了恩师的信任。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接下来对手实力的逐渐增强,尤其是到了需要加强防守、深化攻坚的淘汰赛阶段,布鲁诺、科克和阿杜里斯的戏份会逐渐增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