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规矩:传控制胜
坚持传控的西班牙最终收获绝杀,稳守反击的意大利击败了星光熠熠的欧洲红魔,两支老牌强队都以自己最熟悉的方式拿下了开门红。而在另一场贴身肉搏战中,作风同样硬朗的瑞典与爱尔兰以1-1的比分握手言和。又一个比赛日过后,欧洲杯的赛场上新诞生了哪些有意思的数据呢?【西班牙:31次传中】
绝杀捷克的比赛中,西班牙全队尝试了31次传中,成为了继前一天的克罗地亚之后第二支单场传中达到30次的球队。
不过,与克罗地亚针对性的通过传中直接发起进攻不同,西班牙出现这么多次传中并不是出于战术安排的本意。
本场比赛中,一贯极其擅长传控的西班牙再次将球权牢牢掌握在了自己脚下,在控球率方面以72%的超高百分比遥遥领先于捷克的28%。比赛的大部分时间内,西班牙都在对方半场来回传球,皮克和拉莫斯这两名中卫最为活跃的区域甚至同时越过了中线。
与之相对的是,捷克面对对方强大的控球压力时自然地选择了收缩。阵地防守时,不仅所有人都退回到了本方半场,除了中锋内西德之外的球员更是直接在禁区附近牢牢站稳了位置。
在这样的情况下,西班牙很难通过短传直接突破捷克人员密集的防线,把球转移到空间更大一些的边路,再由席尔瓦等人将球横向传入禁区,是一种不得已但相对有效的选择。
然而,顶在最前面的莫拉塔虽然有头球能力,但毕竟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强力中锋,出场的62分钟时间内仅有一次与对方争顶的记录。同时,底线传中并不是西班牙的特长,斗牛士180cm的平均身高还在欧洲杯24强中名列倒数第一。因此,这31次传中只成功了10次,成功率还不到1/3。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将是一场闷平的时候,西班牙在第87分钟再次从左边路斜向传中,这时冲到最前面形成双鬼拍门之势的正是全队头球能力最强的两名球员:皮克和拉莫斯。
为这两名“神锋”传出如此完美传中的球员,便是赛后被欧足联评选为全场最佳球员的伊涅斯塔。
【伊涅斯塔:前场传球54次】
本场比赛,伊涅斯塔传球93次,成功率91%。这93次传球中有多达54次发生在前场,并且成功率依然可以保持在较高水平的85%。
球迷们早已习惯西班牙在控球和传球次数上的巨大优势,本场比赛也同样如此。696次传球、619次成功的全队统计数据,都在对手捷克的2.5倍以上。而在西班牙队内,传球最多的是频繁前压的拉莫斯,其次就是伊涅斯塔。
更为可贵的是,伊涅斯塔58%的传球都发生在球场靠近对方球门的1/3半场之内,并且还能保持着极高的成功率。除了最后关头的精彩助攻之外,他还有其他4次直接形成攻门的关键传球,这一数据仅次于大卫-席尔瓦。如果不是切赫贡献了4次极其精彩的扑救,那么伊涅斯塔和席尔瓦很可能早就帮助球队打开了胜利之门。
在哈维和阿隆索退出国家队之后,西班牙在组织中场的位置上依然人才济济。除了本场比赛首发的法布雷加斯、伊涅斯塔、席尔瓦之外,马塔和卡索拉这样的优秀球员甚至都没能入选欧洲杯的大名单。
而在这些拿到任何球队都可以胜任核心的球员当中,伊涅斯塔还是最为特殊的一个。在西班牙目前的战术体系中,法布雷加斯专注于控制中场的球权,席尔瓦更多的还是在右边路活动,伊涅斯塔则承担着在禁区前创造杀机的任务。而他本场比赛的表现,足以配得上“中场大师”的赞誉。
不过,西班牙的锋线球员似乎有点不太适应国家队传控为主的打法,莫拉塔和诺利托本场比赛的表现都难以让球迷感到满意。博斯克的球队还需要在攻守转换中对节奏把握得更好,才会发挥锋线上这些反击高手的真正实力。
【爱尔兰vs瑞典:52次争抢头球】
在爱尔兰与瑞典的比赛中,一共出现了52次双方球员争抢头球的情况,这一数字远远高于欧洲杯开赛以来的所有其他比赛。
爱尔兰阵中有着麦卡锡、格伦-惠兰、肖恩-朗等多位效力英超的球员,整支球队作风相当硬朗;来自北欧的瑞典全队平均身高186cm为欧洲杯24强之首,在身体对抗方面同样不会惧怕任何对手。
这两支球队的相遇,使得足球飞在空中的时间远远超过了其他比赛。双方球员总计出现了52次争抢头球,远远超过了西班牙与捷克之战的15次、德国与乌克兰之战的25次这样的数字。而在这52次头球较量中,爱尔兰和瑞典恰好各自赢得了其中的一半。
空战平分秋色,而在地面的争夺中对抗同样十分激烈。两队整场比赛的传球成功率分别为64%和74%,抢断与破坏更像是本场比赛的主题,“球在天上飞、人在地上铲”的画面频繁出现。
爱尔兰这边将重兵堆积于中路,亨德里克、格伦-惠兰、麦卡锡的三后腰组合有着极为广阔的防守覆盖范围,肖恩-朗和沃尔特斯作为前锋同样频繁回防,先开纪录的胡拉汗更是在前腰位置上贡献出了全场最高的7次反抢、3次抢断这样的数据。顽强的爱尔兰人将瑞典的中场组织完全绞杀,也将比赛成功地拖入了自己的节奏。
而在瑞典这边,老帅哈姆伦对于442平行中场的执着显得有些过于固执了。阵中并不像同样坚持442的莱斯特城那样拥有瓦尔蒂和马赫雷斯等反击高手,伊布在锋线上的穿插组织也没有得到队友足够的支援,全场比赛0射正、凭借对手乌龙才取得进球的数据颇为尴尬。
(GIF)第71分钟,伊布的传中造成了克拉克的乌龙
赛后,伊布对于自己制造的乌龙开起了玩笑:“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因为魔法”。如果瑞典还是只能依靠这种偶然性的“魔法”来威胁对方球门的话,那么接下来面对比利时与意大利的比赛只会更加艰难。
【意大利:首发平均年龄31岁】
与比利时的比赛,意大利首发阵容11人中有7名超过30岁的老将,平均年龄更是高达31岁。
本届欧洲杯的各队23人大名单中,意大利的平均年龄为28.43岁,与斯洛伐克并列所有参赛球队的第4位。而在本场比赛中,意大利的首发名单中最年轻的是26岁的达米安,接下来就是同为29岁的埃德尔、坎德雷瓦、博努奇,剩下的球员全部超过了30周岁。这样的11人配置,很有可能成为欧洲杯各队中资历最老的主力阵容。
虽说现代足球已经越来越讲究身体素质与对抗强度,但意大利这些老将们通过昨晚完胜比利时的表现,再次证明了经验与战术不可低估的重要性。
完全从尤文图斯复制而来的后防线表现得非常默契,布冯的稳定不用多说,基耶利尼、博努奇、巴尔扎利这三名中卫在防守站位时始终保持着准确的距离感,中场拖后的德罗西再次展现了自己保护防线的顶级能力,贾凯里尼和帕罗洛则各自覆盖了两侧的大半块场地。立足于防守,既是意大利足球最为熟悉的传统,也是反击致胜的首要前提。
而现在,意大利的防线中还有着能够直接发动进攻的博努奇。
尤文图斯球迷都非常了解博努奇在过去几年取得了多么巨大的进步。不仅减少了很多鲁莽的上抢和随意的解围(虽然还是偶尔会犯),还开发出了一脚极其精准的长传。
除了送给贾凯里尼的那脚助攻之外,博努奇本场比赛还有3次成功的长传,甚至仅有的2次长传失败还是因为队友接球时直接停出了界外。这样的博努奇被球迷戏称为“防线上的皮尔洛”,孔蒂更是从尤文时期开始就认定他为后场的第一出球点。
当然,整体年龄偏大的意大利在防守端仍有着令人不安的隐患。本场比赛中,当意大利中后场出现失误被对手打起反击的时候,还是暴露出了回追速度方面的严重缺点,比利时几次极具威胁的射门也大多来源于此。随着欧洲杯的进行,如何让这些老将保持足够的体能,也是孔蒂将要面临的挑战。
【佩莱:争顶成功率75%】
本场比赛,意大利中锋佩莱在8次头球争顶时成功了6次,失败了1次,另有1次被吹罚犯规,成功率达到了75%。
人们总是不由自主的将佩莱拿去和前辈卢卡-托尼做比较,然后多半会得出一个“他还差得很远”的结论。但在本场比赛中,同样是大器晚成的佩莱在自己的世界大赛首秀中交出了一份堪称完美的答卷。
8次争顶6次成功、2次送出关键传球、收获了进球的同时甚至还在防守端贡献了2次成功的抢断,佩莱用优异的表现诠释了站桩式中锋应该怎样作为支点来帮助整个球队。
很多球迷至今仍然怀念着意大利曾经坐拥维埃里、因扎吉、皮耶罗、托蒂等人的伟大锋线,还会想起2006年世界杯那个像坦克一样冲进对方禁区的托尼。佩莱或许永远无法与上面这些名字相提并论,但年轻时无法立足意甲的他,和本场比赛另一个进球者、曾经多年挣扎于低级联赛的贾凯里尼一起,为意大利掀起了名为逆袭的浪潮。
还是那句话,就算意大利不再是热门,也请任何球队都不要小看这些老将的雄心。
【阿扎尔:过人成功率80%】
与意大利的较量中,比利时边锋阿扎尔5次尝试带球过人,成功了其中的4次,成功率达到了80%。
面对着意大利这些防守经验极其丰富的老油条,阿扎尔本场比赛的过人成功率达到了80%,比利时全队在这一数据上同样高达77.8%,正是欧洲红魔队内球星们有着超强个人能力的最好缩影。
但不管怎么看,比利时全队的战术体系都不像一个配合默契的整体,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很多人会把锅直接甩给主教练威尔莫茨,认为他压根没有任何战术上的安排。不过实际上,我们还是可以隐隐约约看出比利时在进攻配合中有着一些想法。
比如,将费莱尼顶在前腰位置,就是看中他类似站桩式中锋的支点能力,以及定位球进攻中的高空轰炸。此役,费莱尼仅仅在上半场就送出了5次关键传球,帮助队友形成了攻门。
再比如,每当卢卡库拉出禁区的时候,阿扎尔或者德布劳内都会换位到中路,或者尝试斜向插入对手肋部来接应传球。
还比如,阿扎尔和德布劳内开始内切的时候,纳因戈兰都会来到禁区前沿,寻找远射或者继续前插的机会。
然而,上述这些进攻套路结合到一起,却变成了说不清味道的大杂烩。阿扎尔等人在左路有过几次快速转移的尝试,节奏却在遇到费莱尼时瞬间慢了下来;德布劳内内切到弧顶地带,刚想直塞却发现卢卡库已经跑出了禁区;唯一思路清晰的只有纳因戈兰:接到费莱尼护球转移时,只要离门不到25米就立刻远射……
不管怎么说,无论是因为比利时特殊的民族与语言差异,还是因为过去两年威尔莫茨真的什么活都没干,要想对得起球迷和媒体的巨大期待,比利时的这些球星们都必须立刻做出改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