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vage2000 发表于 2016-5-7 17:15:00

1990年的阿尔卑,“球王”马拉多纳的最后一战

编者按:迭戈·阿曼多·马拉多纳(Diego Armando Maradona),这是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或许对于很多人来说,对于马拉多纳的印象只局限于一些影像资料,或是更少。不过任何熟知他的人,都必定坚称马拉多纳才是唯一的球王,一个接近神的男人。尽管如此,来自对手无尽的侵犯以及可卡因毒瘾严重侵害了他的健康,导致了他的身体在30岁左右就已经不堪重负, 而马拉多纳也是在他30岁时,在意大利世界杯中上演了最后的神迹。
【地点:阿尔卑球场】
都灵的德尔-阿尔卑球场曾经是一座阴冷、空旷并且平庸的体育场。这座从建筑学角度而言乏善可陈的庞然大物由建筑师胡特尔设计,专门为1990年意大利世界杯而建。阿尔卑球场孤独地蜷缩在都灵市郊,在正式投入运营后不久,每一位踏入这座体育场的观众都不约而同地皱起了眉头——很显然这座号称“极其现代化”的体育场名不副实。特别是那些尤文图斯和都灵的球迷们,他们不得不一次次地将宝贵的周日时光耗在这座缺乏个性的体育场里,如今已经是第16个年头了。
由于都灵议会的强硬态度,阿尔卑球场曾经在看台下设置了跑道,这无疑大大影响了观看比赛的气氛和效果。然而抛开球迷互动和现场效果等因素不谈,阿尔卑球场还是见证了诸如齐达内、巴乔和内德维德等顶级巨星的传奇职业生涯。不仅如此,阿尔卑球场还亲自参与谱写了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前10年的意大利足坛名人录,包括德尔-皮耶罗、维亚利、布冯、法比奥-卡纳瓦罗、维耶里以及埃德加-戴维斯。

(图)翻新过的德尔-阿尔卑球场
有很多经典大战在这里打响,比如在1999年4月进行的,已经被奉为万世经典的尤文VS曼联这场欧洲冠军联赛半决赛;以及4年后的尤文VS皇马的巅峰对决。在国家队层面,谁又能忘了保罗-加斯科因于1990年意大利之夏半决赛在这里流下的泪水呢?那是一场令人热血沸腾、极具戏剧性的比赛,从某种程度上说那场比赛改变了整个英格兰足球的发展轨迹。
【落魄球王】
除了上述这些经典比赛经典镜头,还有一个令人难忘的瞬间发生在阿尔卑球场投入使用之初。事实上在这座球场仅仅投入运营了几周之后就迎来了一位绝世天才的最后一战——他是一位来自阿根廷的足坛奇才,正挣扎于其伟大生涯最后的阵痛期中,他代表潘帕斯雄鹰,在这里,在阿尔卑球场迎战自己祖国的头号宿敌。
在那个没有网络、意甲联赛还没有电视转播的年代,马拉多纳做出的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轻而易举。他以意甲联赛冠军的身份参加了1990年意大利世界杯,他在那个赛季领导那不勒斯拿到了俱乐部历史上第二座,也是迄今为止最后一座联赛冠军奖杯,马拉多纳在极具争议的情况下击败了由萨基统领的AC米兰,并且在该赛季打进了个人历史最高的16粒进球。

(图)效力于那不勒斯的马拉多纳
让我们再深挖一点,我们能够发现在光辉之后,现实和我们想象的完全不同。当时,马拉多纳的生活已经开始分崩离析,长达数年的可卡因毒瘾加上防守球员对其素无忌惮的摧残——马拉多纳并没有得到来自裁判的特殊保护,他的身体已经遭受了无法修复的损坏。再多的可的松注射治疗都无法缓解来自脚踝处的持续疼痛(可的松注射治疗本身也加剧了其身体状况的下滑)。在年仅29岁时,马拉多纳的身体已经被摧残得千疮百孔,就像一部残破不堪的汽车,再也无力跟上那运转飞快的引擎。
在1990年世界杯即将到来的那个赛季,马拉多纳那不勒斯生涯第一次落选了球队的首发阵容,他的不可预知性对当时的新任主帅阿尔贝托-比贡来说实在难以接受。那不勒斯从低级别联赛托雷斯队引进了一位名叫佐拉的年轻人,这为身材矮小的撒丁岛人在马拉多纳被发配替补席之际抓住了机会成功上位。

(图)马拉多纳在世界杯后被查出吸毒
尽管在1989-90赛季打进了16粒联赛进球,但是马拉多纳在球队再次夺得联赛冠军的征程中发挥的作用已经无法与3年前相提并论。马拉多纳给人们的信号是,他已经由神落入凡间,成为了普通人。当时的那不勒斯充斥着一种悲观的情绪:人们觉得1987年的联赛夺冠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而1990年的再次夺冠却预示着大幕的落下,那不勒斯即将陨落的征兆将马上应验,好时光即将逝去。
【意大利之夏】
在躁动不安的圣西罗球场,阿根廷的首个对手是来自非洲的喀麦隆队,赛前所有人都认为卫冕冠军将兵不血刃地拿下对手。来自非洲的球队在此之前从来没有在世界杯赛场上赢得过哪怕一场比赛,事实上当时非洲球队一共只有3次出现在世界杯的舞台上。既然如此,他们又有什么机会战胜强大的阿根廷呢?

(图)马拉多纳在1990年世界杯上的表现很不理想
然而勇猛不屈的非洲雄狮却震惊了全世界——他们以1-0击败了阿根廷。马拉多纳和他领衔的阿根廷被勇敢的非洲雄狮撕咬得无计可施,他们输得无话可说。由于在前几年的意甲联赛中,争冠对手那不勒斯和AC米兰成为了不共戴天的仇敌,这导致了在圣西罗球场马拉多纳和他所代表的球队必须忍受着来自米兰人的攻击和谩骂,而喀麦隆则成为了现场观众的宠儿。在比赛开始前的奏国歌环节,伴随着阿根廷国歌《祖国进行曲》的是刺耳的嘘声,而这嘘声伴随了阿根廷的整个意大利之旅。
随后蓝白军团在战胜了苏联并逼平了罗马尼亚后跌跌撞撞地通过了小组赛,他们以成绩最好的小组第三名的身份进入了复赛,当时世界杯只有24支参赛球队,规则也相当复杂。马拉多纳在小组赛所有3场比赛中寸功未立,部分原因是在世界杯前对阵以色列的比赛中他不幸受伤,而这次伤病也完全束缚了他的手脚。他就像是一只伪装成球王马拉多纳的鬼魂,在球场上漫无目的地游荡。在这3场比赛中,他做的唯一一件大事就是用自己的右手挡出了苏联队的必进球——伟大的迭戈又展示了其不择手段的一面。

(图)马拉多纳常常会为了胜利不择手段
【阿尔卑球场上演最后的神迹】
在进入16强后,阿根廷即将面对他们永恒的敌人——桑巴军团巴西队。这已经是两队第4次在世界杯赛场上狭路相逢了,即使在小组赛中排名榜首,但是塞巴斯蒂奥-拉扎罗尼(Sebastiao Lazaroni)的球队表现得并不算出彩。在这支球队中,他征召了几位在4年后为巴西赢得世界杯冠军的希望之星,其中就包括罗马尼奥,不过当时的罗马里奥还远没有达到自己的巅峰。拉扎罗尼在世界杯后奔赴了亚平宁半岛,拾起了佛罗伦萨的教鞭,在世界杯上,他希望在巴西队灌输更加欧洲化的踢法,并引用了3-5-2阵型。
在1982年世界杯上被意大利的链式防守击败后,巴西队在余下的几年里进行了深刻的反省,他们也认为是时候做出改变了,巴西人意识到了依靠不计后果的进攻就能如愿登顶世界足坛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图)时任巴西主帅拉扎罗尼
不过在意料之中的是,世界杯上拉扎罗尼欧洲化的踢法在巴西国内并不受待见。在小组赛阶段他们仅仅打进了4粒进球,那还是在一个小组对手仅仅是瑞典、哥斯达黎加和苏格兰的小组。但是阿根廷更糟,他们在3场比赛中的进球数比巴西队还少1个。对于那些纯粹为了享受足球的人们来说,这不会是一场全场对攻并打出大比分的比赛。
然后这场经典就成为了阿尔卑球场第一个令人难忘的记忆。比赛在下午5点开打,当时的球场内闷热难当。
潘帕斯雄鹰的传统便是从开赛之初便能够一直过关斩将杀到决赛——当然那场臭名昭著的对阵意大利的半决赛并不应该计算在内,他们一直被无尽的嘘声包围,每当阿根廷国歌奏起之时,便会引来无尽的嘲笑与奚落,当全场60000名观众看到马拉多纳时,噪音的分贝瞬时间提升了许多——在都灵,马拉多纳就像在米兰一样遭人唾弃。如果当时的比赛场地里还有中立球迷的话,我们也能轻而易举地判断出他会倒向哪一方。

(图)1990年的阿根廷国家队
“没有什么比击败巴西更美妙了,”马拉多纳在赛后说道。他和巴西人早有过节,在1982年的西班牙世界杯上,在对阵巴西时,失去理智的马拉多纳一脚踩向巴西队的巴蒂斯塔,为自己招致了一张耻辱的红牌。坦白地说,在那届比赛中才华横溢的马拉多纳在球场上受尽了折磨,并且他并没有得到来自裁判们的保护,阿根廷人仅仅是恭恭敬敬地让出了自己的王冠。
1986年当马拉多纳正值巅峰时,两队并没相遇,时至今日,马拉多纳自己或许也明白,这是自己最后一次亲自将巴西送回家的机会了,这是在过往三届世界杯中阿根廷都没能做到的。但是你感觉不到他是和时间在赛跑——你所能看见的只是每当他拿球,就会像大树一样被砍倒。同样,如果阿根廷不坚持那套丑陋并消极的比赛方式,他们也不会在整整一届大赛中都饱受非议。他们把自己困在了1986年的成功里。
在大部分时间里,巴西队都牢牢地控制着场上的局势,他们曾3次击中门柱——邓加在上半场头球击中门柱一次,还有两次发生在下半场的连续传接球后的攻门,主角分别是马拉多纳俱乐部的队友卡雷卡和阿莱芒。卡雷卡一直是阿根廷后防的心腹大患,阿根廷那些高大笨重的后卫们根本无法阻止速度飞快跑位飘忽的卡雷卡在本方禁区附近呼风唤雨。

(图)旧怨:1982年马拉多纳被罚下
阿根廷的比赛策略非常简单:全力收缩防守并利用马拉多纳的个人能力打反击,以期巴西的后防线会露出破绽。在那届已经充斥着许多无聊比赛的世界杯上,所有人——当然除了阿根廷人,都希望巴西队能够取胜。这也成为了比拉尔多的阿根廷招致一片声讨的原因之一。虽然巴西队全场占优,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双方依然没能打破僵局,当巴西人倾巢出动时,破绽出现了。
然后,好戏上演了。在整整80分钟时间里马拉多纳都碌碌无为,不管他怎么努力就是无从施展。他和卡尼吉亚之间的联系被切断了,而马拉多纳也不得不后撤到越来越深的位置去拿球。当比赛进行到第81分钟时,马拉多纳的身体终于第一次跟上了他的想法,同时也是最后一次。
马拉多纳在本方半场得到了缓缓滚来的皮球。面对阿莱芒以及另一名巴西球员的围抢,看起来马拉多纳已经走投无路了,但是比赛中第一次,在那千钧一发之际,他们都被阿根廷10号甩在了身后。你几乎能看到在他大脑中飞速转动的齿轮,而巴西人终于给了他可乘之机。

(图)马拉多纳传球瞬间
马拉多纳日后在他的自传《EL DIEGO》中曾经将其形容为“针刺”他的对手们;你能体会到他的想法,“如果我能将自己的身体当作一支针管,那么就是现在了。”他触了两脚球,加速摆脱了他的那不勒斯队友,并直扑对方半场而去。
这让我们不由得想起了一部描写超级英雄的电影《黑夜骑士》,在电影中有这样一幕:由希斯-莱杰(Heath Ledger)扮演的小丑在哈维-丹特(艾伦-埃克哈特饰)即将变成双面人时告诉他,自己就是一个恶魔。同样的,你完全可以联想到马拉多纳。曾有一名巴西球员试图对其放铲,但马拉多纳只是纵身一跃躲过了铲球,但在落地时双脚重重踩踏在了对方的双膝之上。
所以你也大概能了解到当场边的巴西球员目睹了这一幕后,他们的思绪会经历怎样的混乱:马拉多纳继续狂奔,越过痛苦的里卡多-罗查,吸引了三名巴西球员的注意力,使他们完全忽略了鬼魅一般走位的“风之子”卡尼吉亚,后者一路狂奔,并且在巴西队后防陷入混乱之际移动到了无人盯防的开阔区域。

(图)卡尼吉亚破门瞬间
罗查从后面追上了马拉多纳,后者正在带球向前推进,巴西人试图从身后推倒他。如果当你还没做好心理准备就看到这一情景时,你一定会认为马拉多纳已经没有闪躲的空间了,他一定会被推倒在地,而后面的故事也就不会发生了。但是后面发生的事情却堪称神迹——马拉多纳左膝撑地,面对三名巴西后卫右脚踢出一记美妙的斜传球,球从巴西后卫毛罗-加尔沃(Mauro Galvao)两腿间穿过,找到了埋伏在禁区边缘完全无人盯防的卡尼吉亚。
然后卡尼吉亚单刀赴会面对门将——这位迅如闪电的前锋外形酷似埃克索尔-罗斯(Axl Rose,摇滚天团“枪炮玫瑰”主唱)以及巴西门将克劳迪奥-塔法雷尔。卡尼吉亚轻而易举地晃过门将,然后左脚推空门得手。在比赛还有不到10分钟行将结束之际,阿根廷队1-0领先巴西队。
巴西队将马拉多纳限制了长达80分钟。他每次拿球都能吸引一到两名,有时甚至三名对方球员的夹击围抢。他们推搡他、铲他,然而马拉多纳只用了6秒钟的时间就彻底改变了局面。在这惊天动地的6秒钟时间里,马拉多纳仿佛将人们带回了1986年的墨西哥,当时的他如日中天,而此刻他就像是在告诉那些涉世未深的孩子们“让你们看看我曾经是多么厉害”。
(图)马拉多纳和卡尼吉亚
【一生只一次,他是,我们也是】
时间仿佛静止了;那是勇气的迸发,那是才华的挥洒,那让我们无法自已,那就是为什么我们是如此深爱着足球。这一瞬间,马拉多纳将他最好的一面展现给了全世界,兴奋之余我们也会掠过一丝伤感:这样经典的一幕我们一生注定只能见证一次。
阿根廷取得了看似最不可能的一场胜利,他们的胜利也让很多人出离愤怒,他们希望这支保守而无聊的球队早早出局。然而潘帕斯雄鹰还是一路过关斩将冲进了决赛,最终输给了西德队。那些希望在战胜巴西后马拉多纳满血回归的人们最终还是失望了,球王在后来的表现相对于前三场没有丝毫改观。
决赛,罗马奥林匹克球场,当终场哨声响起后,西德队长马特乌斯高高举起了大力神杯。马拉多纳伤心至极,泪水终于夺眶而出。长久以来俱乐部和国家队压在这个男人肩上的压力终于以这种形式得以宣泄。然而并没人流露出同情,因为人们已经将他视作这支令人反感的阿根廷国家队的化身——太多的罪恶,太多的盘外招,唯独缺少足球特有的美。

(图)决赛中的马拉多纳再次归于平庸
阿根廷在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上一共打进了14粒进球,其中没有一粒点球,但是1990年全队只打进了5粒进球。马拉多纳在墨西哥一人贡献了5粒进球,然而4年后,他仅有一次破门。他已经心力交瘁了,而且对他来说,罗马的世界杯决赛也开启了一段动荡、黑暗并且充满了丑闻的岁月。在那以后,马拉多纳对于可卡因的依赖远远超过了足球。
如今回想起来,那场和巴西队的较量值得我们更多的怀念,那时这位从贫民窟走出的绝世天才最后一次让全世界陷入如梦似幻,如痴如醉的状态(虽然在1994年的美国世界杯首场对阵希腊的比赛中老马也曾有过不错的发挥,但彼时的球王已经开始靠禁药护体了)。在这之后,几乎每名球员都梦想着能再现马拉多纳1990年的6秒钟神迹,但是没有人能够再一次做到,这无疑使得这6秒钟更加不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1990年的阿尔卑,“球王”马拉多纳的最后一战